【編者按】為進一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持續推動上海文藝創作再攀高峰,同時讓觀衆和讀者們更深入地了解優秀作品的台前幕後,本報今起推出專欄“獨家探班”,以現場掃描、獨家對話、連線連麥等方式,第一時間關注上海乃至全國重大創作的最新動态、排演感悟與創新思考。
開欄第一篇,獨家對話“上海出品”電視劇《人生·路遙》總制片人之一魏巍。輾轉滬陝兩地,經曆194天拍攝,現實主義時代大劇《人生·路遙》昨在路遙的故鄉陝西榆林清澗縣殺青。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路遙的經典小說《人生》,于2017年在滬立項,已被列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項目。這部40年前一發表便引發廣泛讨論、并先後搬上大銀幕和熒屏的小說,今天怎麼來重新解讀、演繹?
40年前,路遙小說《人生》刊發在《收獲》雜志,青年高加林的迷惘、期待與奮鬥觸動了無數年輕人的共鳴。一時間,《人生》引發了天南海北的讨論,關于鄉村的夢想,關于城市的陌生,關于現代化,也關于愛情,這使得高加林成為19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學形象之一,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始終“活”着的虛構人物。
40年後,一支創作團隊在近六年的籌備、打磨與拍攝後,階段性完成了小說的影視化轉碼。電視劇《人生·路遙》殺青之時,本報記者獨家對話該劇總制片人之一魏巍,複盤這部文學名家名作改編的曆程。
在魏巍看來,路遙的作品之所以能穿透時代,産生如此深廣的影響力,因為他寫出了一代人在大時代的湧動中,面對人生選擇的掙紮與希冀,對于生命、情感和奮鬥的渴求。路遙帶着巨大的誠意去觀察生活、去書寫高加林,寫出了一個普通青年在“成長”中的生命體驗。正因為此,他的作品至今與我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與當下每一個奮鬥着、困惑着、期待着的人同頻共振。這是路遙小說不朽的魅力之一,也是電視劇《人生·路遙》的創作密鑰與時代價值。
魏巍說:“1982年,即小說發表當年,那場關于《人生》的大讨論是始于《文彙報》的。雪片般的投稿從全國各地寄往位于上海的編輯部,又随着報紙在全國激蕩出無窮漣漪。”如今,電視劇《人生·路遙》從上海出發,在這座懂得路遙的城市孵化,“我們相信,原著靈魂在心,《人生·路遙》可以再現一代人的奮鬥史,也照見今天年輕一代的心靈成長”。
“成長”是重新解讀、演繹
這個老故事的真正密鑰
文彙報:小說《人生》是怎樣進入今天電視劇創作者視野的?
魏巍:《人生》是從2016年開始創意孵化的。
我們選擇這樣一部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作品,并且堅持數載浸潤其中,首先就是對路遙先生經典名作的特殊感情。我們的團隊帶頭人即如今的總出品人之一闫愛華是60後,我是70後,都是深受《人生》影響的世代。而在孵化了電視劇《紅高粱》後,我們團隊也需要進一步夯實現實主義的深耕方向。于是,我們把目光投向《人生》以及另一部現實主義文學。現在,《人生·路遙》殺青了,《幸福到萬家》也已在夏天與觀衆見面了。
文彙報:《人生》1982年發表。從1984年起,小說就被先後搬上了大銀幕和電視熒屏。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需要重新演繹高加林的故事?2022年,40年前的故事何以打動今天的觀衆?
魏巍:在我們看來,無論從時代還是從文學的維度來衡量,《人生》都是1980年代以來最經典、最具影響力的“成長”小說,這是重新解讀演繹這個老故事的真正密鑰。
成長的磨難、痛苦、掙紮、希望、期待、喜悅,當年高加林、劉巧珍在黃土高坡所經曆的成長陣痛,當下的年輕人在聳立入雲的寫字樓裡同樣也在經曆。從高加林的視野望向今天,這幾十年是中國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文明轉型的波瀾壯闊的幾十年,當年滿懷人生冀望的高加林們,如今已經有了太多的自由來選擇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在關于“成長”的個體生命體驗裡,可以投射出更廣闊的時代。
我們始終抱有期待:
現實主義的春天終會到來
文彙報:今年初《人世間》的播出,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文學與影視聯姻的深沉力量,也看到厚重的現實主義在2022年可以擁有破紀錄的收視率。但事情在2016年似乎不是這樣的?
魏巍:的确。無論經典文學改編,還是偏厚重的現實主義,在當年都不是市場的當紅類型,甚至是件“寂寞冷清”的事。沒有衛視和視頻平台會主動定制,意味着項目前途未蔔。我們下定決心啟動《人生》項目,哪怕注定前路荊棘,與其說是執拗,不如說是出于對原著小說本身的信任,更是期待并相信——現實主義春天終會到來。
文彙報:相信與堅持是一回事,但理想要落地為現實,總會經曆波折。尤其是在前些年影視界一度趨向快餐式消費的潮流中,重建一種情懷、重建新的熒屏風貌,是需要些逆水行舟的勇氣的。這股勇氣和力量從何而來?
魏巍:我想首先得益于一群對現實主義同樣葆有熱忱的志同道合的創作夥伴。比如路遙先生之女路茗茗對我們團隊的信任與支持,比如上海方面2017年主動抛來的橄榄枝并在此後五年間一路與我們同行,比如從洪靖惠到未夕對劇本的接力耕耘,以及平台方對項目的扶持。
《人生·路遙》能請來閻建鋼導演,可以說是項目最大的幸運。身為60後,導演曾說,他的生活經曆有着高加林的影子,對于普通青年怎樣通過自身努力,在一個轉型中的社會實現理想,不僅是高加林的個體奮鬥,也是那一代青年人的處境與思辨。
某種角度看,閻建鋼導演以及《人生·路遙》遇見的許多合作夥伴,都在對小說《人生》的解讀中找到了知音。可以說,導演對《人生》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理解,他對劇本深入細膩的再創作,對影像和表演的把控,都直接決定了一部劇所能達到的藝術高度和現實深度。
編劇和導演都是現實主義的長期主義者,演員何嘗不是。高加林的扮演者陳曉是家喻戶曉的優秀演員,他對各類角色的塑造能力很強,身上也具有人物在不同境遇中所需要的執著、昂揚、憂郁等氣質。但這些還不足以讓他成為“高加林”,是導演與演員的一次深談最終奏效。陳曉說:“我希望能用一部厚重的現實主義作品完成創作累積,希望以此作為獻給自己35歲的生日禮物。”
一名演員将人生重要裡程、職業規劃牽系于一部現實主義作品,這是很珍貴的。而他已經用194天的拍攝,證明了自己的敬業與專業,相信會是個讓觀衆認可的高加林。
屬于影視的文學性,
在乎現實縱深也在乎當代價值
文彙報:名家名作的影視改編一直需要拆解多重難題:獲得名家及其後人的認可,給予書迷“忠實于原著”的安全感,喚起全新的更廣泛受衆的共鳴。《人生·路遙》如何拆解?
魏巍:2016年,我們在拜訪路遙之女路茗茗時,大家在對原著精神内核的認知上一拍即合——《人生》是一部關注年輕人成長心靈史的小說,它能提供常讀常新的體驗,也随着社會發展生發意義。國内的文學經典也好,世界名著也罷,許多都是在不間斷的改編中被不斷賦予時代意義,産生持久的生命力。
在很大程度上,路茗茗對影視改編是持包容和發展态度的。從始至終,她隻對劉巧珍的人物塑造提出了特别要求,她偏愛巧珍,希望劇中角色依然是她心目中承載着諸多美好的姑娘。
任何一部名作改編電視劇,都希望獲得廣域觀衆認可。對《人生·路遙》,此次不僅将原汁原味呈現出原著故事,還将在時代語境下,融合每個角色人生路徑的特殊性,延展原著故事維度,讓劇中角色面臨更多選擇。我們想把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等人的故事放置在今天更廣闊的的時代背景下來講述。
《人生》曾經寫出了一代人的困境,那是屬于文學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具有現實縱深感。但高加林積極的生活态度和路遙充滿理想主義激情的寫作,使無數迷惘的青年人開始覺醒,并受到激勵和感染,他們在高加林身上汲取了強者的力量和對于理想的大膽追求。那正是原著真正的靈魂。
當年,還是文彙報關于《人生》的大讨論在全國引起了極大反響。現在,我們希望用《人生·路遙》這樣一部誠摯心血之作,向路遙先生緻敬;也希望這部劇在更廣闊的時代視野下,讓父輩的青春給予當下青年人更多啟迪和感動。
輾轉上海、陝西兩地,經曆194天拍攝,9月15日,現實主義時代大劇《人生·路遙》在作家路遙的故鄉陝西榆林清澗縣殺青了。
《人生·路遙》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經典小說《人生》,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陝北高家村的青年高加林為改變命運、奮發圖強,在經曆世事變遷和命運接二連三的考驗後,于時代浪潮中譜寫平凡人不平凡人生的故事。該劇在上海立項出品,被列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項目。
殺青當天,劇方官宣了全陣容。《人生·路遙》由愛奇藝出品,當代時光制作及聯合出品,王曉晖、闫愛華擔任出品人,閻建鋼執導,洪靖惠、未夕編劇,楊蓓、魏巍擔任總制片人,于飛、孫甯擔任制片人。
演員方面,陳曉、李沁領銜主演,張嘉倪、王天辰、唐曾、李羽桐、劉奕鐵、劉潤南主演,林永健、郭曉婷特别出演,劉威、何賽飛、樊登、李光複、周野芒、黃梅瑩、嶽紅、趙峥、張天陽、練練友情出演。
主創希望,這次創作能通過衆多人物與命運的抗争,展現在社會變遷中中國人身上從未改變的堅韌、勤奮、勇敢和善良,為一代青年的奮鬥寫史;在如今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高加林、劉巧珍他們代表父輩的青春,可以穿透40年時光,給予當下青年人鼓舞與啟迪。
為了最大可能緻敬并還原原著,《人生·路遙》劇組自2017年就開始了籌備工作,并于今年在上海、陝西兩地進行了長達194天的拍攝。其間,疫情、酷暑等都為創作制造了極大難題。但停工不停“功”,劇組在導演閻建鋼的帶領下,把因為疫情耽誤的時間轉化成精細化打磨劇本、演員深入角色的“增值時間”。恢複拍攝後,不僅全組上下近300人疫情“零感染”,大家對劇本的深刻理解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拍攝更高效。在路遙家鄉,劇方專門修建了一座占地約35.6畝的“人生·路遙”影視基地,還原小說中1980年代的縣城道路場景。而為展現當年的陝北農村風貌,劇組更是深入清澗縣太極聖境、魚兒卯、招安寨等多地取景并長期駐紮在附近山村拍攝,從大環境到生活道具的小細節都極盡嚴苛。
除了服化道硬件過硬,《人生·路遙》在“軟件”方面也值得稱道。主創班底中,總導演閻建鋼曾執導過《功勳·袁隆平單元》《趙氏孤兒案》《中國地》等作品,是飛天獎、金鷹獎最佳導演獎得主。編劇洪靖惠和未夕分别參與了《親愛的翻譯官》《山海情》《喬家的兒女》等作品。同時,劇方還邀請了《影》《懸崖之上》《甄嬛傳》等影視作品及北京奧運會的造型指導陳敏正、曾斬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美術獎和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美術獎的劉勇奇擔任美術指導。
1982年,小說《人生》一經發表即迅速引起全社會的巨大反響。一段時間裡,它被無數讀者譽為“人生答案之書”。2018年,《人生》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如今,影視創作的品質團隊保駕護航,一切為了成就一部有品質、有審美、有内涵的精品,不負時代。
作者:王彥
編輯:施薇
責任編輯:邢曉芳
微信編輯丨王秋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