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收費為什麼那麼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在知識界與出版界之間糾纏了十餘年,至今勝負難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知網收費為什麼那麼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在知識界與出版界之間糾纏了十餘年,至今勝負難分。
關于這場博弈最新的情況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一封落款時間為2022年4月8日的群發郵件截圖出現在網上。郵件正文顯示,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CNKI數據庫出版商)暫停中科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即日起,CNKI科技類期刊和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無法下載”“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正考慮通過維普期刊數據庫和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對CNKI數據庫形成替代保障”。
對于和知網的談判進展,截至4月18日晚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不作回應”。
4月19日上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就此事來到知網位于北京市東升科技園的辦公樓。前台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在與知網公關部門通話後,告訴記者:公關部門拒絕了記者當面采訪的請求,請記者将采訪函發到指定郵箱,并等待正式答複。
4月19日下午,知網發布《說明》。《說明》稱,2022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包括知網數據庫在内的國内外部分數據庫的采購模式進行了調整,由統一集中采購模式轉變為有需求院所組團聯合采購模式。經過友好協商,調整知網數據庫訂購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由各院所選擇訂購内容,計劃在近期完成組團工作、簽署協議并啟動2022年度服務。
《說明》稱,2021年度協議期滿後,為滿足科研人員和廣大師生的文獻獲取需求,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知網商定延長訂購服務至3月31日。在4月1日之後的過渡期間,知網延續了各項服務,未出現服務停止或中斷的情況。知網也将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并啟動服務。
“這個平台幾乎是學術界使用最多的渠道。”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這是目前學術界一直熱議的一個問題。”
用宋河發的話說,真正問題是知網的壟斷。
“北大圖書館‘牽頭抵制’也沒能産生多大反響”
即便是國内高校領頭羊,也扛不住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漲價幅度。早在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圖書館就發布通知稱,與知網(CNKI)合同期已到,正在全力談判,并列出了包括維普、萬方在内的其他同類型數據庫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等開放獲取的數據庫,鼓勵師生使用。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在官網發布暫停知網使用的通知,提到自2000年以來,CNKI對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報價,每年價格漲幅都超過10%,2012年漲幅高達24.36%,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用河南某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話說,知網漲價“确實是個問題”,“北大圖書館‘牽頭抵制’也沒能産生多大反響”令他深有感觸。
2019年12月,陝西省高校圖工委年會上,28所高校圖書館館長現場填答了一份調查問卷。館長們對知網的産品和技術給予較高評價,對于服務評價一般,對于銷售比較不滿。對于知網的個刊銷售戰略,“96%的館長認為是知網變相漲價”。
那次調查問卷的發起者時任西部某大學圖書館館長,她注意到,調查問卷還在現場收集數據的過程中,知網那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大家的出發點是,希望知網把價格控制在能接受的合理範圍内,也不是說不讓它漲價,不要漲得太多,不要那麼強硬就行。”這位館長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感慨。
作為國内最大的學術期刊數據庫,CNKI工程最早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标的信息化建設項目,1999年6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CNKI成為海内外中文學術資源領先的數字圖書館。截至2021年,知網收錄北大版核心期刊1970種,約占北大核心期刊總量的98.99%。
在很多高校圖書館館長看來,這或許就是知網能卡着大家脖子、不斷漲價的底氣。
某科技大學的資源建設部主任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知網漲價幅度越來越大的趨勢,大概是從四五年前開始的,按照這個趨勢,“沒幾年可能就要翻一倍了”。
該校還沒有遇到過知網停用的情形,“我們沒敢走到那一步”,有時候哪怕是網不好,讀者的電話都會打個不停,他們不得不開始試圖尋找可以替代的平台。
“用個刊變相漲價,相當于把蘿蔔拎出來單賣”
2017年,知網與部分期刊出版社分别簽署了《學術期刊出版經營戰略與業務合作協議》,個刊數字版定價權交給期刊編輯部,知網提供紙質期刊和數字版期刊統一發行服務,要求授予知網“數字出版發行權獨家專有”。2018年到2021年,CNKI個刊數量從200種,增加到683種。
按照國家有關網絡連續型出版物管理規定,網絡首發論文同樣被視為正式出版論文,可以加速學術成果交流,對期刊和學者同樣具有吸引力。目前,網絡首發期刊1367種。其中,獨家期刊586種,個刊235種。
獨家期刊是“獨家授權進行網絡傳播期刊”的簡稱。2008年,萬方數據庫付費2000萬買斷中華醫學會115種醫學期刊3年獨家網絡傳播權。這之後,獨家期刊被知網發展到超過1370種,其中核心期刊829種,占獨家期刊的60%。
用一位高校圖書館負責人的話說,獨家期刊奠定了知網的剛需地位,成為用個刊戰略變相漲價的底氣。
知網提供的看似周到的個刊“套餐”,讓許多圖書館感到難以下咽,甚至有被“溫水煮青蛙”的感覺。2018年個刊數量200種,2019年355種,2020年558種……數量不斷增加。
另外,個刊目錄中的期刊并非全部代理紙刊,不斷變化的期刊目錄也增加了圖書館的管理成本。有的期刊2018年是個刊,2019年又退出了目錄。
個刊并非新刊,而是從以往包庫中挑出來用量較高的獨家期刊。期刊還是那個期刊,換了個地方就身價倍增。從總庫挑出來按照40元每種減價,在個刊目錄上要價大約340元,漲了8倍多。
這位館長用買菜來打比方:知網給高校是“一籃子菜”,給一個總價。然而這些年來,在這一籃子菜裡,知網把“蘿蔔”抽出來了,說因為沒有“蘿蔔”了,可以降40元,但卻把這個“蘿蔔”放到“個刊”這個新籃子裡,要價漲到了340元。這種操作在不斷進行。知網給高校的理由是,“跟上遊企業雜志社談的時候,人家提要求了,簽了排他性條款”“期刊社也要生存”等等。實際上“知網利用了它的中間平台地位,把上遊的期刊雜志社和下遊的圖書館都給卡住了。真可謂一個蘿蔔兩頭切。”這位館長對記者感慨。
據宋河發解釋,由于作者要發表論文,期刊出版單位往往會要求作者簽訂包括但不限于複制權、彙編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在内的所有著作财産權轉讓協議,而數據平台往往也會同期刊雜志社簽訂相關著作權财産權的獨家授權協議,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同時掌握了上下遊。而高校作為大部分學術論文的供稿源頭,難免産生一種被中間商賺了差價的無奈感。
“知網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平台?”
類似的“博弈”,也發生在知識界對抗國際出版巨頭的時刻。
跨國出版商愛思唯爾集團目前擁有自由全文庫期刊數2255種。2010年9月,包括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内的30多家圖書館代表,聯名發表了緻讀者和出版商的兩封公開信,提到國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數據庫的價格不斷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數據庫的價格連續多年以百分之十幾的幅度上漲,個别出版商的全文數據庫甚至出現年度漲幅20%~30%的情況,造成圖書館外文科技期刊訂購費用迅速膨脹”。
2012年,英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威廉·提摩西·高爾斯發出号召,抵制愛思唯爾漲價,當時,全球有1.2萬多名科學家在網站“知識的代價”上簽了名,宣稱不在愛思唯爾集團旗下的期刊發表論文,不做審稿人或不擔任編輯。201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公開宣布,自己的實驗室将不再向《自然》《科學》《細胞》三大頂級期刊遞交論文,因為它們“涉及太多科學之外的東西”,比如“出版商的利益”。
據西安某高校圖書館館長介紹,自2020年以來,不少外文數據商主動降低了數據庫漲幅,例如2020年Science Direct數據庫的漲幅是10.1%,2021年下降至5.05%,2022年漲幅是6.45%。Springer-Verlag數據庫的漲幅從12%降至7%。
令他遺憾的是,知網卻繼續保持相當高的漲幅,至少8%以上。
“這個平台,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平台?”宋河發反問。
宋河發認為,知網簽訂獨家授權協議,實際上阻礙了其他平台使用和傳播的機會。論文著作權的客體是知識,具有外部性,如果平家授權,看似保護了出版者的利益,但由于互聯網平台的競争性,這種對其他互聯網平台産生的排除,限制了公平競争。
在他看來,學術期刊數據庫平台,可以參考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文字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不僅是知識産權的傳播者,也應當是作者和出版者著作權權益維護的平台,相當于作者和出版者将财産性著作權交給這樣的一個知識産權信托機構,由該機構按照著作權人的意願進行知識産權的傳播利用,所得收益在平台收取15%~20%的服務費後,主要收益向作者和出版者傾斜。這樣可能就不會出現作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不斷出現知識産權糾紛的情況了。
2019年出台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3年)》,讓出版社和圖書館都看到了期望和方向。該方案對285種期刊進行了資助,并建議中國科協以促進科學傳播為導向,對以獨家或者個刊等形式進行網絡傳播的期刊,“不予資助或取消資助資格”。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學術界仍在觀望,等待這場博弈能徹底結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9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