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9:43:29

黃簡講書法(隸書篇)12——《乙瑛碑》3

三《乙瑛碑》隸法

上一堂課講了八分筆法,如果你能掌握,是不是今後就可以創作一張八分作品呢?未必。

還有一個難關要過,這就是隸法。隸法在本級第二課講過一點,今天就《乙瑛碑》來具體分析。

3.1 隸字的來源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

所謂「隸法」的一個意思,就是隸字的寫法。很多隸字,是隻學過真書的人想象不出的。舉例來說,這裡有兩個字,「教導」,這是真書,采自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如果我要你寫八分「教導」兩個字,那該怎麼寫?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

有些人覺得很容易:「八分不就是有雁尾嗎?」每個字加上一個雁尾就得了。現在有很多這樣的隸書作品,這樣的字望去像不像八分?一點隸書意味也沒有。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3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4

還有人想:「對,老師說過八分要扁一點」,那就壓扁點。這種作品,都是在真書形體上做文章。八分有雁尾,對;八分左右取勢、字形扁平,對。但這前提是要寫隸字,你在真書上做點手腳,沒有用。好比我把真書的每一筆兩頭改成尖的,這算甲骨文作品嗎?如果算,甲骨文都不用學了,你立馬成為甲骨文專家。學篆書要了解篆字,學隸書要了解隸字,不知道隸字的來源,結果必然導緻寫不出真正的八分作品。這一步涉及文字學,未必比掌握筆法容易。

「教」字來源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5

先說「教」字來源。本級第二課我曾經提到過,八分「教」字是這樣的。我舉了三個例子,你仔細看看跟真書的「教」不一樣。真書的「教」是一個後起字,左邊是「孝」,而八分「教」左邊不是「孝」,是這樣一個字。也就是說,八分「教」和真書「教」的偏旁不同,這兩個偏旁不通用的,漢人對這一點很明确。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6

一個「爻」,下面加一個「子」,這個字解釋有好幾種。有人念「交」,有人念「教」。《玉篇》:「 ,效也」,意義是仿效的「效」。《說文解字》:「,放也」,這裡的「放」要念「仿」,意義也是仿效。清代學者朱駿聲認為這個字就是「學」,隻不過省了幾筆,是「學」字古文,我們知道古文就是當時的簡體。朱駿聲這個說法,獲得不少學者贊同。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7

所以漢人寫「教」,是繼承甲骨文、金文的寫法,曆史悠遠,有根有據,不會像唐人真書那樣旁邊寫成「孝」字。真書寫法是後來八分的訛變,隻是取其書寫方便。所以你寫八分作品,「教」左邊寫個「孝」,馬腳已經露出來了,這根本不是隸字。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8

「導」字來源

再說說隸字「導」來源。上面是「道」,跟真書一樣,但下面看起來是「木」,不是「寸」,為什麼會寫成這樣呢?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9

第二課我講過「行」,「行」是一個十字路口,從圖像上看,「行」本義是東西南北四通之路。裡面放上一個「止」,就是人的腳,這是「辵」,「辵」的意思是乍行乍止,忽走忽停。 後來把「行」字一分二,變成「彳」「亍」兩個字,形容人在十字路口躊躇不決,不認路,所以有走走停停的樣子。如果裡面再加一個「首」,這是頭腦,首腦,來了知道路向的人,這就是「道」。《說文》曰:「道,所行道也」,知道往哪走,不迷路;又說「一達謂之道」,一條路直達就是「道」。後來再換一下,下面的「止」換成「手」,知路者援手帶你走,這就是「導」字,引導之義。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0

那照「導」的意義,應該強調它下面是「手」,為什麼八分寫成「木」呢?曆史上一種正體字,往往來之于民間 草體。從我們現在數據來看,下面是「木」的「導」字,西漢草書中早就有了,章草「導」字就是寫「木」的。但草書筆勢「木」,可以代表許多正體部件,在這裡不是「木」,它代表的是「爪」。

篆字中的左手、右手,是這樣寫的。這兩個字都是手臂在下,手指在上。如果倒過來,手臂在上、手指在下,這是「爪」。《說文解字》說:「覆手為爪」,「爪」不僅用于動物,也可以用于人,如甲骨文「受」字,下面一個手,上面一個爪,中間是「舟」,意思是兩個人交接一隻小舟。「導」字下面本來是「又」,如果轉了個方向,那就變成了「爪」字,意義沒有變,還是以手引導的意思。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1

表示手的這三個篆字,發展到草書中筆勢不同:「左」字古寫沒有「工」字,草書為暝人勢。右手寫為「又」,草書為交争勢。「爪」,草書為群鵲勢。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2

群鵲化勢,可以寫成「不」字形,下面先寫中間一點,再寫左右兩點,也可以三點順次寫。如果中間一豎出頭,那就成了一個「木」字形。這些以前都講過。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3

在草書中,無論是章草還是今草,「導」字下面都用群鵲化勢,類似「木」,實質是「爪」,等于「手」。章草的産生先于八分,理解這一點,你就知道八分下面寫成「木」是有道理的。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4

魏晉隋唐有些書法家,還保持着八分這寫法,如北魏《嵩高靈廟碑》、《馬鳴寺碑》,隋朝《龍藏寺碑》,唐朝歐陽詢《九成宮》等,都可以見到下面寫「木」的「導」字。

教導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5

回過頭來說隸法,請你寫八分「教導」兩個字,不可以采用真書「教導」加雁尾,這是完全錯誤的。正确的隸法應該是這樣兩個字,加上一課講的筆法,寫出來就是一張八分好作品。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6

我們就要講七級課程草書了,「手」如果做為一個字的部件,如「奉」字下面是「手」,隸變時成為豎橫橫,章草、今草都如此。豎橫橫就是豎筆勢兩開移位,這個筆勢,可以用來表示「手」,跟剛才群鵲化勢可以用來表示「爪」一樣。草書課程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平時要多留心。

3.2 隸字的變形

上面講的是隸字來源,有了一個隸字它還可以變形。一個字由許許多多人書寫,當然會有些不同,所謂異體字就是這樣來的。前面說「教」字有三種寫法,現在我們知道,中間這一個是基本的,來源是甲骨文、金文,旁邊兩種寫法,是中間這種寫法的變形。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7

《乙瑛碑》的「教」字寫法怎麼來的呢?本來「教」字左邊基本寫法先是兩個交叉,每個交叉是撇捺兩筆,類似于「乂」。如果一個交叉,先寫中心點的上部,而中心點下面一筆過,這就變成了三筆。正式寫的時候,下面這筆寫平一點,就可以了。看起來好像是草字頭,其實來源于一個交叉。所以《乙瑛碑》這個「教」字是個變形的異體字。

《西狹頌》的「教」字又是怎麼來的呢?「教」原字第一個交叉,兩筆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8

放平豎直就變成「十」字。第二個也是「十」字,隻是一豎是斜放的,不過這一豎不是一筆寫下來的,再分成兩段。這是為什麼呢? 一筆過寫不是快點嗎? 很明顯,如果一筆寫下來,那就成了「孝」字。在傳世八分作品中,沒有「教」字用一筆直下的例子。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19

《乙瑛碑》中有兩個「孝」字,寫法和「教」字左邊完全不同。「孝」字上面一個樣子同「十」,一個同「乂」,通常說兩個交叉,正好用了橫豎撇捺四個基本筆畫。這個寫法是從金文來的,把金文「孝」字切分為三部分,分為「十」「乂」「子」,這是隸定時做了這種切分。而「教」字甲骨、金文明明有兩個交叉,卻刻意避免了和「孝」字類同,其中古人的用心要好好體會。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0

篆書也是在變化中的,大篆和小篆也有不同,小篆到後世藝術化了,樣子更多,離大篆也更遠。通常說到文字發展,往往認為大篆到小篆、小篆到隸字,實際上也有大篆到隸字的,光看小篆未必理解隸字來曆。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1

隸書「孝」字寫法很多,其中的撇有一筆寫的,也有分兩筆的。其中的撇有一筆寫的,也有分兩筆的。東漢末《曹全碑》「孝」字有不同寫法,有一種和《西狹頌》「教」字左邊已經沒有什麼兩樣,這是文字演變的結果,恰好一緻,八分開始走向真書。但不等于說,你也可以拿「孝」其他寫法,右旁配上一個「攴」,就是「教」字新的寫法了。這是個危險的想法,你正在用「孝」字改造「教」字,在隸書中是不能這樣随意改的,暴露岀對文字來源不理解。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2

「教」右旁是「攴」,我們現在寫「攴」,就是根據篆字隸定出來的。如果你去查字典,「攴」部又作「攵」,很顯然,「攵」是「攴」更簡化的寫法。其實嚴格點說,「攵」下面應該是「又」,你看《乙瑛碑》、《西狹頌》下面就是「又」,有一橫的,《孔宙碑》一橫就不見了。

清·蔣和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3

今後你看見這樣下面是「又」的寫法,如清代蔣和這個「放」字,就知道右旁原來是「攴」。

簡言之:

· 寫篆書要懂篆法。

· 寫隸書要懂隸法。

· 隸法屬于文字學,多臨帖也可以了解隸法。

大多數人都沒有上過古文字課,以前學隸書,就是多臨漢人的字帖,記住帖上的寫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創作作品,遇到沒有把握的字,要多查字典。這樣也可以過隸法這一關。

居延漢簡中的「教」字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4

還有一個方法,近幾十年大量漢簡出土,那上面提供了許多新的寫法,豐富了隸字的形體。如居延漢簡中的「教」字,非常生動活潑。這是真正漢人的手迹,各位可以留心。

下一課繼續講隸法,謝謝。

本節要點

· 隸法是隸字的寫法。

· 隸字的來源。

· 隸字的變化。

複習思考:

· 《千字文》中「知過必改」四字,寫成八分是怎樣的?

· 試把這四字寫成一符合格式的橫幅作品。

·

隸書和草書的演變(隸字的來源和變化)25

這個字是清代蔣和寫的,研究一下這是什麼字?為什麼可以這樣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