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電影《音樂之聲》的時候,我還尚在初中階段,那個時期的我,不知道何為情愛,不知道二戰的殘酷帶給人們的艱苦和焦慮。
更不知道愛國主義者心中那一腔不滅的信念,可以說,我們僅僅隻是在看熱鬧。但這裡的配樂,《雪蓮花》,《孤獨的牧羊人》《哆來咪》卻久久地萦繞在我的腦海中,我從中感受到音樂的力量,以及它帶給我的感動與快樂。
層層疊疊的山巒,澄碧如洗的藍天,廣袤無垠的草原以及潔白無瑕的雲彩,
瑪利亞出現在鏡頭之中,鏡頭由遠及近,在靠近她的位置定格。她無法控制自己,從拘束的修道院偷偷溜出來,撲向美麗而和諧的大自然,這裡沒有日複一日的誦經,沒有繁瑣森嚴的規矩,隻有自由與歡愉。她把嘹亮的歌聲,投遞到每一個角落中。
修道院内,幾位肅穆莊嚴的修女正在熱火朝天地讨論着瑪麗亞的去向以及她在修道院的種種表現。這時,瑪麗亞風風火火地從外面跑來。院長找來瑪麗亞與她交談之後,将她派到上校的家中去做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到了上校的家中,瑪麗亞才發現,上校是一個嚴苛而不苟言笑的人,他對七個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而瑪麗亞對他的管教方式尤為不解,她認為口哨是用來呼喚動物的,而不是用來呼喚孩子,她對于孩子們,展現出了她偉大而仁慈的母愛,上校的大女兒麗莎和送信員勞夫背着父親私下戀愛時,瑪麗亞發現後并沒有選擇向她的父親告密,而是替她保守了這個秘密,并囑托她換好衣服,避免被父親發現。
孩子們懼怕雷聲跑到她的房間,她便為他們唱歌,用歌聲趕走他們心中的恐懼,也帶給他們深深的感動,長期缺乏母愛的他們第一次從瑪麗亞那裡感受到了母親般的關懷,母性的光輝,是他們幹枯心靈上久違的一場甘霖。
瑪麗亞是一位與衆不同的家庭教師,比起孩子的學業,她更在乎孩子們的快樂與成長,在上校離家期間,她帶領孩子們走過田野,跨過麥田,趟過溪水,去感受大自然的純粹,孩子們的臉上,第一次有了發自内心的笑容。通過這次與孩子們的零距離接觸,她終于明白了為何孩子們從來都沒有感受過大自然的風和雨,也逐漸了解了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惡作劇。
瑪麗亞虔誠地信仰者上帝,她也相信音樂帶給人的力量與勇氣。在音樂面前,沒有紛争,沒有地位階級之别,沒有壓制與摧殘,隻有七個曼妙靈動的音符,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純真的群體。當音樂遇上了孩子,那就是天籁之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上校回來後發現孩子們沒有按照他的要求認真做功課時,他惱羞成怒,和瑪麗亞在教育孩子方面爆發了激烈的争吵,正當他怒氣沖沖地要求她離開時,他聽到了屋内孩子們的歌唱聲,那是瑪麗亞教給他們的歌。
上校封鎖已久的内心突然打開了,氤氲的目光中充滿着深情與哀思,這一刻,他想起去世多年的妻子,想到他這麼多年來對孩子的嚴苛,想到了曾經帶給他無限歡樂的音樂。
上校對于孩子,一直都是有愛的,他的愛偉大而隐忍,隻不過妻子的死帶給了他巨大的打擊,從此,他的目光不再慈愛,他的背影也漸漸變的冷峻,他要求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期望而生活,他為了避免讓自己觸景生情,才使得這個家中許多年沒有了音樂,沒有了歡笑,他其實一直都在逃避現實。
而瑪麗亞的出現,恰巧又将音樂和歡樂帶回了這個家庭。她使上校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上校走向瑪麗亞,真誠地向她道歉,并懇請她留下來。這一幕場景,将音樂之聲賦予了更高層次的情感。
出于戰争中的人們,内心是焦慮而恐慌的,他們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前路茫茫,他們看不到自己未來的路。
瑪麗亞逐步使上校敞開心扉,把音樂作為自己和艱苦命運抗争的力量。
他們漸漸相愛,并最終走到了一起。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快樂往往不能順利地來到人的心裡,奧地利的局勢開始變的嚴峻起來,德國納粹分子已經進入國内,納粹已将自己的勢力魔爪伸向了奧地利,柏林給上校發電報要求他前赴德國任職,愛國勝過愛己的上校自然是不會答應,為了保護妻兒不被納粹傷害,他決定攜全家出逃,但他們卻被德軍包圍,情急之下,他向德軍提出來音樂會的要求,德軍也隻好同意。
上校和瑪麗亞再一次唱起了令他們無比熟悉的《雪蓮花》,盡管被虎視眈眈的納粹分子所包圍,但在場的奧地利人全都熱淚盈眶,和上校一家高聲唱了起來。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深愛家庭,深愛妻子,深愛子女的偉大男人,我看到了一個甯死不屈的勇敢愛國者,可以說,瑪麗亞為上校的家庭帶來了音樂之聲,而這個家庭為所有的奧地利人诠釋了音樂之魂。
黑暗的時刻裡,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與這無邊的黑暗做着鬥争,他用音樂的力量,引領并鼓舞奧地利的祖國同胞們一起守衛祖國,誓死不向納粹低頭。電影的主題在這裡得到了升華,影片也在這激昂慷慨的歌聲中結束,而音樂,卻時時刻刻提醒着無數正處在黑暗與絕望中的人們,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永遠不要放棄努力,為了自己未來的命運,為了國家未來的命運,抗争,抗争,抗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