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顧名思義,是子女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
在過去的認知中,家庭教育通常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
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和生活實踐,對孩子進行的包括生活、學習以及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新一代家長認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也就形成了現在越來越系統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課程。
近年來,我國将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學科研究,也逐漸被家長們認可。
那麼,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更安全、更健康、更快樂、更自主,且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
我們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從小有自我獨立意識,學會自強自立、尊重他人,真愛生命。
在家長的陪伴下逐漸找到自己的擅長且喜愛的人生道路,并一直努力堅定地走下去。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給與孩子的是生活最基本的愛的能力。
讓孩子從小懂得愛與被愛,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會付出和責任,為自己負責,為今後的人生和家庭負責。
不斷壯大孩子的内心力量,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數,從而更有價值有意義地度過一生。
與其說家庭教育是成長的基石,不如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注定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同時,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為孩子提供成長的優質環境和陪伴,也将為家長和整個家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和甜蜜。
順應孩子的天性,遵循他們的成長規律,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創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家庭,也是我們共同的目标和責任。
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标即:
--- 孩子健康成長(安全)
--- 父母自我療愈
--- 讓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家庭教育理念中,心理學人本主義的觀點越來越深入人心,自我實現和無條件積極關注,成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家庭教育的對象是人,人的根本屬性就是自由意志,所以家庭教育的目的就不能是把孩子培養成我們所期望的某一種類型的人,我們的所有努力為的是孩子能夠有能力成為他自己。
家長要有這樣的覺悟和能力,就需要自我成長和學習科學的教養理念,所以家長的自我成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内容。
那麼,你知道原生家庭創傷嗎?它到底會不會遺傳?在家庭教育中它有什麼表現?
原生家庭是指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原生家庭創傷是指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委屈、憤怒、痛苦和害怕的事情,導緻在成長過程中或者進入社會後,帶來的不可改變的傷害。
原生家庭的創傷是會遺傳,每個人都有些認知上和行為上的既定模式,這些是模式從小不知不覺中形成,并在人生旅程中反複出現,因此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産物。
這些模式已經在無意識間刻印到我們的潛意識裡,當同樣的情形發生時,我們會不自覺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學到的行為模式去行動,或者有時會反其道而行之。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在某個時刻,你常常無意識地做跟自己父親或者母親同樣的舉止行為。
比如一個一生氣就愛離家出走的妻子,追溯到原生家庭,往往也有一個這樣生氣就出走的媽媽。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很多行為應該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以隻有當我們回歸到自己的童年,找到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創傷,才能更好地治愈它,讓它從此不再出現在我們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
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有兩種模式:
1、學習和模仿。這就是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父親很勇敢,孩子也就學習到父親的勇敢。
2、隔代遺傳。姥姥比較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的孩子(媽媽)的感受不太在意,且控制較多,媽媽就形成了一種過度在意他人感受和屈從的習慣,這個媽媽教育女兒的時候就會容易屈從和溺愛孩子,養成孩子專橫跋扈的習氣,因此外孫女變得很像外婆,這就是隔代遺傳。
我們隻要愛孩子,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得到嗎?
愛的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言語,一種是行為。
中國人比較含蓄,特别是我們的父母輩,他們一般羞于言語的表達;而行為的表達也更多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才能夠更自然地流露出來。
我曾經見過一個5,6歲孩子的母親,從來不給自己兒子一個擁抱,她覺得孩子這麼大了,還需要我來抱抱他嗎。
可是如果你不表達,不交流,不陪伴,光靠平時生活的悉心照顧,孩子無法得到内心的慰藉,無法體會愛的感受,又怎麼會去付出愛呢。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不會僅僅滿足于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2歲以後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他會漸漸需要更多的心靈寄托,而家長給予的無限愛的畫面,将是陪伴和滋養孩子茁壯成長的力量源泉。
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美學,很強調含蓄之美,不喜歡直接表達。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給出的愛往往是從我成人角度認為的愛,這個愛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總是會說,不求他以後大富大貴,隻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人。
但在成長的不經意間,又總是難免去比較,去焦慮,從而對孩子或多或少開始有所期待,希望他膽子大點,學習好些,再勇敢一點,能成為醫生或者老師。
靜下來想想,好像更多的期待都是我們自己所期,或是小時候自己的一個夢想,自己沒能實現,就這樣強加在了一個小小的孩子身上。
其實,對孩子的美好願望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這個願望過于具體,父母可能就要反思一下,這個願望到底是孩子的呢還是你自己的。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對陪伴的心理需求都不一樣,如果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不熟悉,同時共情孩子心理的能力又比較弱的話,父母就很難給出孩子真正需要的愛。
追溯了家庭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我們才能更好地認知家庭教育,并正确對待和使用家庭教育書籍中學到的知識。
家庭教育不僅是對孩子的養育,更需要父母親不斷地學習成長,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和進步,才能真正實現和諧幸福的完美家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