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小學時都學過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知道是曹植的哥哥曹丕為了迫害他,逼他七步作詩,否則就要殺他。學完以後都會對曹植充滿同情,同時覺得曹丕簡直是太殘忍了,怎麼忍心對弟弟下如此毒手呢?但曆史上真實的曹丕可不是這麼一個形象,他可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詩人!
曹丕劇照
1.我們所熟知的曹植形象是經過文學作品演繹過的結果“七步成詩”這個故事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劉義慶組織編撰的小說《世說新語》,這部小說裡還有很多抹黑曹丕的段子,比較出名的還有這麼幾個:
曹操消滅袁紹以後,知道甄宓特别漂亮,于是連忙去找她,卻發現兒子曹丕先他一步,已經把甄宓搶到手了,并請求曹操賜婚,曹操就算再好色,也沒法搶兒子的女人,于是隻好忍痛割愛。
甄宓劇照
曹操去世以後,屍骨未寒,曹丕就連忙把他身邊的女人全部收為己用(按輩分曹丕應該稱這些女人為小媽)。儒家“三綱五常”的倫理之說,在此蕩然無存。難怪連他的母親卞太後都無法接受,罵曹丕豬狗不如,連曹丕後面駕崩時都憤然不去吊唁。
曹丕當皇帝以後覺得他的親弟弟曹彰戰功卓著,對自己是個威脅,于是有一次把他叫過來,請他吃自己已經下了毒的棗子,曹彰吃完中毒以後,母親卞太後想要取水來救他,曹丕連忙讓人把能夠取水的瓶罐全部打碎,于是曹彰就這麼被毒死了。卞太後傷心欲絕,對曹丕說:你已經殺了你弟弟曹彰了,可不能再去殺曹植了啊!
曹彰
但《世說新語》畢竟是部帶有小說性質的故事集,虛構、誇張等手法是其基本的特色,這幾個段子其實是經不起考證的。那麼作者為什麼要這麼抹黑曹植呢?這還是與作者劉義慶自身的經曆有關,劉義慶是劉宋皇室,他們一直以漢代的後裔自居,曹丕從漢獻帝手中奪走了皇帝的寶座,難免會讓他有所忌恨,而且劉義慶作為一名文學家,自然會同情同為文學天才曹植的遭遇,自然要把矛頭針對與他争儲位的曹丕身上了。
等到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為了“尊劉貶曹”,又好好地把“七步詩”這個故事寫了一筆,這樣經過小說的傳播演繹,曹丕心胸狹窄、迫害手足的這個形象就逐漸深入人心了。
2.曆史上真實的曹丕其實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站到曆史大幕的遠端眺望,我們必須承認曹丕對于中國文化史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說他是一位文化巨人是不為過的。
首先曹丕自己就是一位有足夠分量、能夠代表那個時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文學家。從曹丕本人的文化文學修養來看,他與父親曹操和弟弟曹植共同建立起文學史上之建安文學“三曹”的扛鼎地位,成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且曹丕開創了文學史上七言詩創傷的先河,他的《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這首詩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内心的怨憤和惆怅。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緻流轉,被清代文學家王夫之盛贊“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
而且曹丕還主持編撰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典論·論文》,這部著作使文學從作為服從專制統治的王權和相應的道德觀念的附屬品中剝離出來,真正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這部作品使中國古代的文學開始從自然走向自覺,從模糊走向純粹,從蕪雜走向獨立。
《典論·論文》
曹丕自己也很有魏晉時期文人的灑脫風骨。曹丕的好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病逝後,曹丕帶着一幫文學朋友去祭奠他,曹丕對大家說:咱們也不說那些虛話,王粲生前最喜歡聽驢叫,我們一起學驢叫給他聽聽吧!于是王粲的墳前響起了一陣驢叫聲。如此灑脫的行為,實在很難讓人把曹丕同那個殘忍的形象聯系在一起。
3.曹丕同時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家曹丕雖然是篡位,但他在當皇帝後卻一直優待退位的漢獻帝,首先封他為山陽公,給他高于諸侯王的待遇,并加封他的幾個兒子為列侯,特别是仍賜給漢獻帝隻有皇帝才有祭天之權,也就是變相地認同了他仍然擁有天子的政治象征地位。這些舉措也有力地籠絡了那些漢室舊臣的心,讓他們開始忠于曹魏。
漢獻帝
此外曹丕還積極拉攏和優待在當時社會上具有極大影響的精英人士,為此他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設置中正,由中正按家世、道德、才能對人物高下做出品評,并上交司徒府複核批準,用作選官的依據。促進了人才的選拔,這在當時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曹丕還吸取漢代教訓,禁止宦官和後宮幹政,以防止外戚、宦官專權局面的出現。他也意識到了濫用刑罰和苛政的危害,多次下诏減輕刑罰以惠百姓。在經濟上他主張休養生息、恢複生産,他繼承了曹操的屯田戍邊政策,又下诏減輕稅收、救濟災民等,經過他的努力,很好地緩和了漢末戰亂引發的社會矛盾。
所以總的來說,曹丕在文學和政治上都有着一定的成就,盡管他在性格上确實有心胸狹窄的缺陷,但并不像文學作品裡描寫的那麼誇張,我想他還是值得後世給予正面評價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