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的忙碌,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拉上朋友一起組個夜宵局,吃到半夜還意猶未盡;第二天早上鬧鐘響了好幾遍卻還不肯起,實在不能拖了才匆匆出門,早餐根本沒時間吃……
這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态,然而這種“晚飯吃得晚 不吃早餐”的飲食習慣,不僅傷胃、易長胖,還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晚飯吃得晚 不吃早飯
心血管事件預後更差
《歐洲預防心髒病學雜志》發表的研究表明,晚飯吃得晚、又不吃早飯的人,心血管事件的預後往往更差。
研究納入了113名經曆過ST段擡高心肌梗死的患者,平均60歲,73%為男性。其中,有58%的人不吃早飯,51%的人晚飯吃得晚,41%的人兩種習慣都有。
對這些心梗患者出院後随訪發現,晚飯吃得晚、不吃早飯,與心梗發作後的較差結局獨立相關;同時有這兩種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情況更糟,出院30天内出現死亡、二次心梗或心絞痛的風險高4~5倍。
1、晚飯吃得晚,長胖又“傷心”
如果每周至少3次,晚飯距離睡覺不足2小時,就算有晚飯吃得晚的習慣。
晚餐吃太晚,食物還沒完全消化吸收就進入睡眠,不僅會增加胃的負擔,還會導緻熱量難以及時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風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循環》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晚上8點以後吃晚飯的人,與心髒代謝健康狀況不佳相關,血壓明顯有上升。
還有多項研究發現,與晚上正常吃晚餐的男性相比,晚餐吃得太晚(睡前2小時内吃晚餐)的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會增加55%。[1]
2、不吃早餐,心血管病風險升高
午餐前除了咖啡、水等飲料,沒有吃過其它任何食物,每周至少3次,就算是有不吃早餐的習慣。
不吃早餐,往往會産生強烈的饑餓感,中午就容易吃多,不僅會積蓄過多的熱量,增加肥胖風險;還容易造成血糖大幅升高,影響全天胰島素調節,久而久之易增加糖尿病風險,危害心血管健康。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也彙總了超過22萬例、年齡至少38歲的成年人的數據發現,與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病風險升高22%,全因死亡風險升高25%!
改善建議:晚餐宜早,早餐宜好
晚餐不宜吃太晚,睡前4小時完成進食是比較理想的情況,而且不要吃得過飽、過分油膩辛辣,給胃腸消化留夠時間。如果要熬夜加班,可以适當加餐,吃點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芝麻糊、面條等。
早餐要“吃得像國王一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最好都有,可以參考:1片面包 1杯牛奶 适量果蔬 一小把堅果,時間以7~9點為宜。
二、重口味 不愛吃果蔬
易患H型高血壓
水煮肉片、幹鍋雞、椒麻魚……這些重口味的大魚大肉深受人們喜愛,而像清炒時蔬、蔬菜湯等則常被人們認為是減肥餐。但長期這樣吃,血管可受不了。
1、重口味:易緻高血壓
重口味飲食往往高鹽,能帶來更大的味覺刺激,但鹽與血壓就像“水漲船高”,攝鹽過多,血壓易升高。國際鹽與高血壓研究顯示,每日鈉鹽攝入增加5~6g,收縮壓升高3.1~6mmHg。
而血壓越高對血管沖擊越大,不僅易引發血管破裂出血,還容易導緻血管内皮受損,引起瘢痕樣增生、有形成分堆積,進而一點點堵塞血管。
2、不愛吃果蔬:同型半胱氨酸(Hcy)易升高
新鮮果蔬尤其綠葉菜是葉酸的重要來源,果蔬吃得少,身體更容易缺乏葉酸,就容易導緻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障礙,誘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導緻血小闆粘性增加,氧化應激作用增強,糖、脂肪代謝紊亂,從而推動心血管病發生。之前節目中曾經提到,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每增加5個單位,死于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50%。
【小貼士】部分國人攜帶一種突變基因,本就缺乏代謝同型半胱氨酸的酶,如果不注意飲食習慣,更容易引發高Hcy。
3、H型高血壓,對血管危害更大
有數據顯示,10個高血壓患者有8個伴有Hcy升高,稱為H型高血壓。而有研究表明,Hcy升高會抑制體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生成活化,從而進一步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
也就是說,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管,不僅受到了“高血壓 高Hcy”的雙重打擊,還産生了“1 1>2”的不良效果,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大。
Graham等的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證明,H型高血壓患者的中風發生率比普通高血壓患者高5倍,比正常人高25~30倍。
改善建議
①控制攝鹽量
BMJ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每天少吃鹽1克,約平均降低收縮壓1.2mmHg。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人群攝鹽量應低于5g/天,大約一平啤酒瓶蓋,高血壓患者攝鹽量最好不超過3g/天。日常可适當用酸、辣等調味料改善口感,減少用鹽量。
②保證葉酸攝入
每天應攝入葉酸400ug,有助于Hcy代謝,控制其水平。
建議每天保證300~500g的蔬菜攝入,其中深色蔬菜至少占一半,而且要現買現吃、不過分浸泡或焯水等,以減少葉酸流失。
③降壓茶飲方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是由肝陽上亢、痰濁中阻、腎虛等原因導緻的,可以試試下面這款控壓茶,具有保護肝腎、輔助控壓的作用。
【護肝控壓茶】
【配方】白芍10克、枸杞10克、夏枯草3克、薄荷3克。白芍最好打成粉,與其它藥材一起用開水沖泡半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白芍養肝而不助熱,降虛火,能平肝潛陽;枸杞補腎陰;夏枯草清肝火、開郁、散結、控壓,比較平和,不易損傷人體陽氣;薄荷疏肝解郁、清利頭目。
三、高碳水 “促炎油”吃太多
增加炎症反應,血管易“遭殃”
日常生活中,你的主食是否主要是大米、白面,粗雜糧攝入很少?食用油更多選擇的是橄榄油、茶籽油還是玉米油、大豆油?
殊不知,主食和食用油攝入不當,也會成為心血管的一大“殺手”。
1、高碳水:升血糖,促炎症
長期高碳水飲食易升高血糖,而這一方面會加快葡萄糖氧化,增加自由基産生;另一方面會使胰島素水平、某些酶活性上升,增加促炎脂類介質,從而提升炎症因子水平。
2、“促炎油”吃過多:增加炎症反應
不同油的脂肪酸組成不相同,一般鼓勵多種食用油交替搭配使用,可以攝入更豐富的營養。
但這也是有講究的,像橄榄油、亞麻籽油ω-3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降低炎症反應;而像玉米油、大豆油等ω-6脂肪酸含量較高,易增加炎症反應。
然而人普遍存在ω-6脂肪酸攝入過多的情況,因此更容易引發炎症。我國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為1:4~6比較好。
3、炎症反應增加動脈硬化、血栓風險
有數據顯示,與炎症相關的疾病占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0%,比如增加癌症、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風險。
同時,炎症還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一方面,炎症會破壞血管内皮,使得脂質等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另一方面,“炎症因子”會激活白細胞,與血小闆發生反應形成血栓。
改善建議
①主食粗細搭配。粗雜糧應占主食的1/3~1/2,既能幫助控糖,又能改善腸道菌群,輔助改善或抑制炎症的發生。
②适當多選擇用ω-3脂肪酸較高的油,比如牡丹籽油、橄榄油、亞麻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等,與其它油交替搭配食用。
③增加魚類、堅果攝入。秋刀魚、沙丁魚、三文魚等魚類,碧根果、榛子、杏仁等堅果ω-3脂肪酸含量較高,可适當增加攝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