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面對大海散文詩

面對大海散文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19:11:39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1

大散文|面朝大海

作者 崔洪國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在茫茫大海上,沒有船,你擺渡不了别人,更渡不了自己。倘若有了一艘船,你就能環遊世界,任意東西了。平原的盡頭是海洋,海洋的的盡頭是天空,天空的盡頭是無盡的宇宙蒼穹。

——題記

早晨起來4點多鐘,我就被窗外一陣喧嚷聲吵醒了。本來外出睡眠就不是很沉,滿腦子裡也都是細事瑣事和沿途所見風物人情的思考,所以那時我也是半夢半醒之間了。雖說吵醒,其實不過是那些聲音如清晨的鬧鈴一般,重新把我喚醒,喊我早起一起看海而已。我拉開窗簾,外面的晨曦從陽台外的雲天上透射進來,滿屋清亮。陽台上擺放着一個茶桌和兩把竹制的椅子,桌子方方的,桌面是一張透明的玻璃,竹椅很小,是棗紅色的,坐上去很舒服惬意。陽台的空間雖然不大,但很适合一個人沉思和兩個人面對面品茗,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喚起内心面海朝陽的詩和遠方。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2

吵醒我的聲音是海邊吹過的風,海風卷過的海浪的轟鳴,還有一些在路對面的沙灘上安營紮寨的年輕的遊客,男男女女,從陽台望過去就能看到他(她)們和早晨的陽光一樣燦爛的笑臉,雖然隔了一條濱海路,但海邊的光通透,隔着一段距離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遠方的沙灘、海浪,搭起的帳篷和花花綠綠的少男少女。那些女孩子赤腳踩在早晨的沙灘上,迎了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陽,向着蔚藍的大海伸開了手臂,舞着蹈着,歡呼着,長長的黑發垂下來,披在粉紅色的上衣後面,風吹着,頭發揚着,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和高挑的個兒一起伸展成長長的影。還有的背對着大海,背對着從海的遠方一浪一浪卷來的浪花,打開自拍杆,擺出各種優美的pose自拍着,朋友圈很快就會看到她們擁有的那片蔚藍大海和在金色的沙灘上那些美麗的倩影了。那一刻,海和自己究竟誰是主客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正面朝大海,一個人靜享着海面的一米陽光和大海無邊的蔚藍和寥廓,那才是最激動人心的。

我迎了晨起的萬道金霞去親近那片海,去親近那片蔚藍,在紅色的金光裡去聆聽大海和波濤的訴說。一出門,那勁吹的海風吹得我有些站立不穩,這海邊的風也屬實太熱情好客了,那呼嘯的聲音和粗粝的豪放勁是在抱怨我錯過一段美麗的邂逅呢,還是催着我,拽着我趕快投身到那漫天的雲霞和萬頃的碧波中去。我不假思索,随了風,沿着海邊的沙灘和濱海路的人行道向着海的遠方匆匆而去。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将告訴每一個人。”每一個到海邊的人都會想起海子的這首詩,都會脫口而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是一個能夠讓你瞬間放下一切世俗,靜享大海和自己内心的場域。就如那個早起的瞬間,當你踏了柔軟的沙灘,海風在你耳邊鳴唱着海的樂曲,遠方卷過來的海浪打濕了你的赤腳,漫過了你的腳面和腿,你看了,聽了沙灘帳篷旁邊的那些少男少女歡快地奔跑着,在浪花中追逐着,尖叫着,你的心中和胸中曾經積攢和淤積的那些喜怒哀樂轉眼就無影無蹤,倏忽而過,消散在那渺無涯際的雲和海中了。

雲在早晨的時光裡聚散着,晨光在聚散的雲團裡出進着,海在雲天和晨光的交彙裡喧騰着,我在雲天,晨光和海的喧騰裡行吟着。與那些在海邊放歌,奔跑的少男少女一樣,那片茫茫的天地成了一個無我和自我的獨特存在,我有了很短暫的時光,去想我自己願意想,樂意做的事情,那也是我内心最渴望的,最任性,最真實的。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3

相比于那些比我年齡小的多,或者從内地到煙台來趕海的少男少女們來說,我對海不陌生。從小生長在魯北大平原,自己年少的時候就沒有走出過大平原的邊和界,也曾經夢想着有一天能夠見山見海見到外面的世界。1991年到煙台上大學,圓了自己遇見大海的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報到後第一件事就是匆匆地跑到了東校門外的海邊,沐浴在鹹澀的海風裡,在親水中體驗着與自己故鄉的那種不同的奇妙感覺。

海天和平原在你的視野裡一樣的無邊無際,極目遠眺都是雲天相接,難分彼此。但那種感覺又不一樣,在平原上你能看到平原深處升起的炊煙,能過去,能走到頭。在海上你會看到大海遠處揚起的風帆,看似很近,但又很遠,你想走過去,沒有路,你伸出手,夠不到,任你窮盡了思索,你也走不到海的盡頭。平原的路你有腳就能走,在茫茫大海上,沒有船,你擺渡不了别人,更渡不了自己。倘若有了一艘船,你就能環遊世界,任意東西了。平原的盡頭是海洋,海洋的的盡頭是天空,天空的盡頭是無盡的宇宙蒼穹。

在校門外的海邊,我最難忘記的是那片黑松林,那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的一片防護林帶。出校門兩邊都是黑松林,有一條石砬子小路通向海邊的沙灘。四年中,我們在那片黑松林度過了無數的時光。在海邊玩累了,我們會到那片黑松林坐下來歇息,那既是放松,也是思考當下和未來的最好時刻。每個周末,我們班裡和宿舍約好的同學都會到那片黑松林裡,隔着疏密相間的松樹望着海面和海邊沙灘上嬉戲玩耍的同學和遊人。

那時海邊還很荒涼,黑松林很靜谧,一邊是美麗的校園,那邊就是海和遠方,那是很純粹的光景。除了學習、讀書、戀愛,從那片黑松林望着那蔚藍的大海,心裡湧動的更多是詩意的放飛和夢想。眼中是朝陽,心中是詩行,夢是遠方,大海指引着年華裡如夢如詩的方向。我們在那裡唱羅大佑的歌,唱崔健的歌,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暢想着自己未來的路。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4

當未來已來,過去與未來逐漸在行吟和奔走中成為過往,我們更加深切的體會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這句話的涵義。曾經的詩和遠方湮沒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和生活的柴米油鹽中,但因為有過那些與海結緣的日子,“百流歸海,海納百川”也讓那片海成了自己内心的定海神針,自己在每天的過往中,在人生的得意失意和起起伏伏中更加笃定了“向海向洋向未來”的意和趣,那也許是一種追求和向往,也許是一種格局和胸襟,但更讓自己悟透了一個人過往的每一天,遇到再大的困難也大不過海,走過的再遠再難跋涉的路也遠不過海。海在海之外,我們是大海的過客,海天永恒。

從2010年開始我又不斷在海邊行走,經常與海有着親密的邂逅和相逢,我更加從内心敬畏和熱愛我走過的每一個海島,每一片沙灘,到一個海濱的城市,住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行李,卸下心裡的擔子,讓自己素淨了,跑到海邊望着大海的方向,與海對話,向着一片蔚藍傾訴自己的衷腸。每次見山見海都能見到一個新的自己,每次見到海都會換了行頭再揚帆續航。2017年到2019年因為工作關系,我常住海陽,“面海朝陽”在那兩年不再是奢華和夢想。那兩年我駐足最多的地方是我任職的徐家店,亞沙濕地公園和海邊的沙灘。在徐家店,我在換屆選舉,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中尋找和發現着問題。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5

有時間了,我會到住處不遠的亞沙濕地公園,東村河水如一條錦帶蜿蜒着,曲折着,濕地公園移步換景,曲徑通幽,碧空如洗的日子,雲卷雲舒,從那高天的流雲能看到海映的碧波。有時雨後,公園裡綠樹成蔭,花草銜翠,青峰如黛,充滿了江南園林般的精工和細巧。我在那裡思考在徐家店遇到的那些細事瑣事。

有時我一個人步行穿過新城的濱海路,轉幾個彎,走過如我母校門外的一片黑松林,走在海邊的沙灘上,坐在海邊的礁石上,望着遠處的海浪向着自己的方向卷過來,有海燕展開了雙翼逐浪高歌,我忽然茅塞頓開,在面海朝陽中無解的人生有了新解—原來不過如此,那其實是一種很放松的獨特體驗。人到中年,我已經不是青澀的我了,海給了我定力和自信,給了我海的包容和闊達,我更相信每個人一生中的海闊天空和萬事自為的海天寥廓。我努力把我人生中經曆的海的無數元素融會貫通到自己的生活中。

這些年了,我很多次在黃海之濱的日照、青島、威海、煙台之間來回奔波着。對每個城市的海都傾注了自己的情思和愛戀。雖然都在齊魯大地,都處在膠東熱土,但這四個海濱城市的海給人的感覺還是有些不一樣。青島自當是青島,青島的海有着更加沉厚的文化元素和面向世界的時尚感,說青島是國際都市還是比較貼切的。青島海的文化元素雖然也不是多麼的久遠,但已經和這個城市一樣成為一種獨特的标識融入到文化的脈絡和傳承中,更加多了一些原創性。日照的海更加充滿了朝氣,在注重文化和曆史的叙事中更凸顯對時代和時尚動感的追随,要不怎麼說日照是“東方夏威夷”呢!威海的海則細膩婉約,更具辨識度。雖然城市不大,但精緻,且蜚聲海内外。誰都知道“走遍四海,還是威海”。

我住煙台的時間長,了解也多,情感更深,但還是感覺美麗的煙台在向外展示上缺少了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說也一時說不清。海不僅是一個地域的概念,更是一種獨特獨有的資源,這種獨特的資源賦予煙台的應當有更多煙具魅力的地理和文化标識。“仙境海岸,鮮美煙台”好像還沒有言盡煙台的這種魅力和标識。這種魅力和标識用什麼能夠概括更精準,我在思考,無數的煙台人都在思考。我在威海随便就能聽到當地人們充滿自信和陽光的說“走遍四海,還是威海”,但和煙台的朋友、同事在一起很少聽到他們說“仙境海岸,鮮美煙台”,看來煙台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做些功課的。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6

那天早上,我遇見和親近的那片大海是煙台開發區的金沙灘。在我行吟和思考的那會,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天空飄過來一片五色的雲,太陽的臉又躲進了那些雲的後面,雲片散開之際,陽光就從那些雲中間編制出金色的絲線播撒到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風很大,吹得很有勁,海面上一時間洪波湧起,氣象萬千。我一直走到遠處的夾河大橋橋欄邊,大橋雄偉壯觀,在雲和陽光的輝映裡,宛若一條長長的巨龍淩空飛架着。正是潮張的時間,大橋下面的海浪一波一波拍打着高高的橋墩。同事講,退潮的時候,橋下擠滿了趕海的人。夾河兩岸是松林,綠樹簇擁的夾河公園,如綠色的廊榭,一頭連着海,一頭連着城市的街巷和樓宇,城市的時光就掩映在那片蔚藍和青綠中。

橋的兩側有早起的行人在釣魚和晨練,橋的中間有無數的車輛來往疾駛着。這是一片海天一天的早晨,這是一個城市一天的早晨,這是無數在這個城市的角落奮鬥的人們一天的早晨,我沿着海濱路歸去,一群海燕飛翔到我的前面,歡叫着,為我指引着路,我感覺也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向着那片海,向着那群彙聚的人流快步而去。

面對大海散文詩(大散文面朝大海)7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寫作學會會員,散文評論委員會委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長篇非虛構紀實作品《列車前方到站徐家店》《膠東散文十二家.崔洪國卷》,在報刊、媒體、平台發表散文、書評400餘篇。散文《濟南的橋》獲“第二屆齊魯晚報青未了散文獎”三等獎。

壹點号 風過林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