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蝸牛
黔東南州施秉縣馬号鎮是該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這裡9個行政村中,竟有6個深度貧困村。長期以來,當地黨委政府一直在挖空心思,帶領着各村兩委四處“取經”,終于發現了養殖白玉蝸牛具有易養殖、周期短、産值高、市場俏、風險小等特點,試圖尋找一條符合深度貧困村經濟增速的道路。
基地裡
蝸牛好似千軍萬馬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着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童年這首《蝸牛與黃鹂鳥》耳熟能詳。今天,我們不去回憶童年,一同了解“帶金”的蝸牛,看看它承擔一方百姓脫貧緻富的重擔。
清水江流經施秉縣馬号鎮,從鎮政府駐地狹窄的濱江公路順流而下,約16公裡抵達深度貧困村——六合村,這裡就是傳說中的白玉蝸牛繁殖地,基地隸屬施秉縣馬号鎮六合村養殖專業合作社。
“你們來的不是時候,蝸牛們都躲在棚架下休息了。”43歲的邰勝遠是六合村村支書、六合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說,白玉蝸牛喜陰濕環境,對光刺激敏感,一般隻在黃昏之後至次日太陽出來之前出來覓食。在噴水的情況下,蝸牛會感知到環境變得潮濕,也會慢慢地爬出來。
邰勝遠噴灑山泉水後,蝸牛從低矮的棚架下緩慢地爬了出來,白色如玉的身體從殼中伸展而出,可愛的觸角不停地試探周圍環境。不久後,天空又突然下起小雨,蝸牛像被打了雞血一樣,爬行速度加快,有的還努力爬上茅草稈,大一點的蝸牛則背着小蝸牛在棚架上散步……
邰勝遠說,如果在溫度較适宜的清晨或傍晚,它們會全部爬出來,好似千軍萬馬,十分壯觀。據稱,在這不到一畝田的繁殖基地裡,邰勝遠養育着3萬隻白玉蝸牛種螺(注:蝸牛為螺科)。
領種螺
村民不出一分錢
多年前,邰勝遠退伍後在廣西打工,那時他就看到有人養殖蝸牛,知道它具有易養殖、産值高的好處。後來,他來到一家生态發展公司學習養殖白玉蝸牛。再後來,邰勝遠成了這家公司的技術員。
2015年,邰勝遠回到六合村任村文書。他在尋找脫貧項目過程中,發現六合村氣候适宜,适合做白玉蝸牛産業,用蝸牛帶動村民脫貧緻富的想法在他腦海裡萌生。去年10月,邰勝遠任六合村村支書後,決定養殖白玉蝸牛帶動村民脫貧緻富。
今年6月,邰勝遠在馬号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經與這家生态發展公司多次交流,最終獲得2萬隻小蝸牛,象征性地支付了一些運費。8月份,邰勝遠又進了1.5萬隻蝸牛來繁殖。
合作社還與公司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協議,即商品蝸牛保底收購價8元至15元/公斤,有多少收多少。如今,當初的小蝸牛已經長大,成了種螺或商品螺。除了有5千隻拿出去推廣外,目前基地共有3萬隻種螺。
“這東西成長快,繁殖3個月就能成品,且養殖成本底。”邰勝遠說,六合村有2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兩天,他們正在對其中的100餘戶貧困戶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将以每戶500隻種螺向他們發放。村民不出一分錢,由政府的“扶貧量化資金”給貧困戶買單。
500隻種螺
勝過養殖10頭豬
“不用培訓,我們都學會養殖了。”50歲的貧困戶邰秀才說,以前村民均沒見過這麼大的蝸牛,自從邰勝遠将白玉蝸牛引進合作社基地繁殖後,他天天都到基地來看這些小精靈,向邰勝遠讨教養殖方法,巴不得自家趕快養殖。
“可以說,他搶先學到了養殖技術。”邰勝遠說,當地貧困線為人均年收入3146元,而邰秀才家一家6口,年收入低于18876元,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500隻種螺發到邰秀才手中,邰秀才家要辟出6分至1畝地來作養殖場,投放疏菜、瓜果及其葉子和青草料等,邰秀木一人就能勝任。
500隻種螺産卵出仔,在管理精細的情況下,3個月後即繁殖出5萬隻商品蝸牛,留下500隻種螺,毛收入最低為800 元。邰秀才去除1200元成本,最低純收入6800元。一年以三批成品來算,邰勝才可獲益20400元,一己之力即可超越18876元的家庭脫貧線。
邰勝遠說,考慮到養殖戶一些不可預見的因素,他們測算的年收入比較保守。随着種螺的倍增,商品蝸牛的數量也在倍增,絕大多數養殖戶的純收入不止2萬元,應該在3至4萬元左右。
“我算過成本,保持500隻種螺的養殖,一年下來比養10頭豬還劃算。”53歲的村民廖奎更會算帳,他說,一年養10頭豬毛收入2萬元左右,去除6000元成本,純收入僅為1.2萬元。養豬花勞力,而養蝸牛即使六七十歲的人也能輕松勝任。
9月13日,36歲的貧困戶潘文勝經過合作社兩天技術培訓後,在了解到養殖白玉蝸牛有合作社入戶技術跟蹤保障、有訂單價收購保障、失敗了合作社再培訓等一系列的“特殊保障”下,迫不及待地将自家自留地進行改造,預計幾日後即可領螺養殖。
“幾乎沒什麼養殖風險,這幾天大家都行動起來了。”潘文勝笑呵呵地說。
一個村
一年産值或達1200萬
“這是一項短平快,迅速增收的産業。”施秉縣馬号鎮黨委書記付茂斌告訴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馬号鎮9個行政村,有6個深度貧困村。截至目前,還有1557戶6870人尚未脫貧。
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鎮黨委、政府經過多次外出考察調研,挖空心思,并帶領各村兩委成員四處取經,結合當地的現有情況,經綜合各方考慮,一緻認為發展養殖白玉蝸牛,是當前可以讓貧困戶盡快脫貧的項目。
“關鍵是可充分調動貧困戶的内心動力,激發他們的脫貧信心。”付茂斌說,看準白玉蝸牛市場後,大家普遍了解到,養殖蝸牛投入成本少,且屬訂單養殖,有保底價保障,市場風險極小。因此,白玉蝸牛在六合村貧困戶中全部推廣後,馬号鎮即将把這種模式在黃古、平扒等其他深度貧困村推廣。
“一隻種螺一年可産10公斤商品蝸牛,最低産值80元。”六合村村支書邰勝遠說,六合村今年将完成15萬隻種螺養殖,到明年這個時候(2018年9月) 就可産150萬公斤商品蝸牛。可讓村級合作社和全村農戶(其中225戶貧困戶)年總收入至少1200萬元。
養蝸牛
前景甚廣闊
“養白玉蝸牛,前景廣闊。”施秉縣教育和科技局科教中心副主任龍明文分折道,白玉蝸牛是螺科的一種,與地方河溝稻田中的本土螺蛳味道相似,而螺蛳又是施秉縣及我省各地百姓最喜吃的菜肴之一,目前土螺蛳市場價每市斤為6元左右,市場有時還脫銷。如果白玉蝸牛推廣後大家習慣吃了,在當地也會有一定市場。
目前,白玉蝸牛産品在外省還屬于高端消費品及出口産品,如果産量上去了,消費人群也将擴大,市場供求在一定時期内(10年左右)都會保持在供不應求的狀态。如果以後産量大了,蝸牛産品的細分市場也會随之出現,比如蝸牛食品的精加工、蝸牛原液化妝品的生産、蝸牛酶的保健品或藥用都會相繼産生,因而産量上升并不會産生降價的影響。
“相反,人們對白玉蝸牛的認識加深了,各種深加工産品形成了,會更進一步地形成原料供應緊張,養殖戶的效益就更有保障了。”六合村村支書邰勝遠說。本報記者 吳如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