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的教學花了三個課時,做如下安排:
一、導入部分:古人雲:“人生四大樂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二、文學常識: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号粒民,全椒(今屬安徽)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全書故事情節沒有主幹,主要接寫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儒林”的醜惡形象。
3.科舉制度:科舉制萌發于南北朝時期,成型于唐朝,清光緒三十二年被廢除。有比較完整的體系: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院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生員:錄取入學的童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
舉人: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的成績優良的秀才,參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舉行的鄉試後,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其他的稱亞元。
貢士:舉人于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進士:貢士參加殿試,取中後稱進士。進士分三甲: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三、熟讀課文:
1、找出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範進、胡屠戶、張鄉紳、老太太等。
情節:範進中舉前後變化和周圍人的不同态度。
環境:封建科舉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梳理小說的情節結構:
第一部分(1-2):範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
第二部分(3-11):範進中舉後喜極而瘋及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喜極而瘋
②(6~9):屠戶治瘋
③(10~11):鄉紳拜會,胡屠戶受贈。
一、探究文本
1、文章是怎樣描寫範進喜極發瘋的過程的?
文章通過正面描寫,展現了範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①昏厥。用“看”“念”“拍”“笑”寫範進喜極的動作,用“往後一交跌倒,牙關緊,不省人事”,寫範進昏的動作神态。語言描寫“好了!”寫出了範進驚喜過望的心情。将範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下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财的形象躍然紙上,是作者的點睛之筆。幾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實現,富貴榮華滾滾而來。
②瘋跑。用“爬将起來““拍着手大笑”“飛跑”這些動作描寫,寫足了範進的瘋勁兒,用重複的語言,寫狂喜的心情。
③跌倒。用富有諷刺性的外貌描寫,寫範進一腳端在塘裡的醜态,“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極其強烈的諷刺意味。
④瘋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動作描寫,寫盡範進的瘋态。
2、文章寫範進的喜極面瘋,其他人有何反應?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老太太的慌--烘托範進昏厥的突然和嚴重;
報錄人和衆鄰居都吓了一跳--烘托範進瘋跑的飛快;
衆人拉不住--烘托範進中舉之後瘋勁兒之大。
這些側面描寫,運用誇張的手法,諷刺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及對人靈魂的扭曲。
3、對功名的熱衷從哪裡可以看出?
範進對功名的熱衷除了他堅持不懈地參加考試外,還有一處細節可以體現:平日他不是一個感情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戶的辱罵,可以冷靜地賣雞救命,但一見喜報明便歡喜得瘋了。鮮明的反常,充分表現了他的利欲熏心,文章着重刻畫範進狂的醜态,揭露了封建科舉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二、分析人物
1、把範進中舉前後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範進是怎樣的一個人?
範進: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熱衷功名。
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後則坦然地同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
2、從胡屠戶在範進中舉前後的表現,分析人物形象。
胡屠戶在範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态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他前倨後恭,嫌貧愛富,趨炎附勢,視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的市儈性格。
3、其他人物:張鄉紳是城中望族,為什麼會來拜會範進,并且又送銀又送房?鄉鄰們在範進中舉前後又是如何表現的?寫這些人物有何作用?
張鄉紳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範進中舉當天就來拉攏,送銀送房,表明他急于拉攏新貴,想要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衆鄉鄰也是麻木冷漠,尖酸刻薄,趨炎附勢,唯利是圖。在範進中舉前後也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了封建時代的世态炎涼。
作者借對他們的描寫,展現了科舉制度下形形色色的人的醜惡嘴臉和封建社會衰朽的世風。
一、延伸讨論
1.課文寫範進喜極而瘋的原因是什麼?
多年不中,一下子中舉,喜極而瘋。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文章着重刻畫範進颠狂的醜态,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2.範進中舉喜極發瘋,在當時類似的狀況并非僅有,課文中哪裡透露這一社會狀況?
報錄人在範進發瘋後鎮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這也是範進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從範進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批“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3.你覺得範進中舉卻喜極而瘋,是喜劇還是悲劇?結合課文相關描寫,談談你的看法。
(1)喜劇。理由是:①範進發瘋和胡屠戶打嘴巴治瘋運用了誇張手法;②揭露了當時士人熱衷功名的醜惡靈魂和平頭百姓趨爽附勢的嘴臉;③範進終于清醒過來,結局圓滿。
(2)悲劇。理由是:①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試中,是範進的人生悲劇;②把知識分子柬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内,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社會的悲劇。
二、總結全文
1、課文的主題:作品以範進中舉前後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運用諷刺讓一幕幕精彩場面展現,通過範進和胡屠戶這兩個典型形象的塑造,無情地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摧殘和對人們思想的腐蝕,譴責了追求功名富貴的肮髒思想和封建社會醜惡的道德風尚。
2、寫作手法:對比,誇張,諷刺(直接寫實)
三、布置作業
必做:完成本課練習冊
選做:閱讀《儒林外史》
本課的教學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創新之處,不過由于本文的可讀性很強,課上起來倒不是很費勁。本想着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但無奈學校計劃的課時緊張,畢業班的學生精力有限,最終還是放棄了,今後可根據想法嘗試創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