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們身邊沒有親戚朋友得過糖尿病,自己也暫時沒有患上糖尿病的症狀,就覺得這個疾病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有很多人都已經成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體型比較肥胖的人、血壓高的人,和平常不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等等。所以如何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是我們都需要盡早提前了解和做到的。
近日,芬蘭科學家公布了團隊花費接近20年的時間,對超過2000名實驗對象的跟蹤調查結果,他們認為長期堅持每天吃一個雞蛋,能夠降低40%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這個研究結論相對比較嚴謹,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可是有的朋友們可能會有一些顧慮,認為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吃太多會對身體不好。但是這一點其實沒必要太過擔心,具體什麼原因?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不過,雖然經常吃雞蛋,既有助于身體補充營養,又能夠降低糖尿病風險,但是在雞蛋的食用方法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透徹的講一講。
并非所有脂肪都應該拒絕
雖然說我們日常飲食要注意低油低脂,避免身體有太多的脂肪堆積,造成肥胖。但是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不好的。
芬蘭科學家們的研究就發現,每天吃一個雞蛋的人,血液中的一種特殊的脂質分子要多于不經常吃雞蛋的人,而這種紙質分子,在那些沒有患有糖尿病的健康人身上也會廣泛存在,這說明它與避免糖尿病的産生有一定的關聯。所以每天吃一個雞蛋,有助于增加體内的這種脂質,預防糖尿病。
吃雞蛋攝入的膽固醇并不像想象中那麼多
有一種說法認為雞蛋的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所以每周攝入雞蛋的量應該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其實,比起我們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自己身體的肝髒器官合成的膽固醇要更多一些。而且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并不高,就算每天食用一個,也不至于就達到了膽固醇超标的地步。所以,在健康飲食、葷素搭配的基礎上,每天再多吃一個雞蛋,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反而還有助于補充營養,補充蛋白質,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既然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雞蛋的食用也有學問
“什麼?反正都是吃雞蛋,難道煮着吃和炒着吃還有什麼不同嗎?”
當然,區别或許不在于雞蛋本身,但是有一些做法,因為讓雞蛋經曆過高溫高油的處理,所以雞蛋最終的熱量會高一些,比如炒雞蛋,煎雞蛋。這樣的處理方式,不管使用的是什麼食材,都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三高患者過量食用的。
相比起煎和炸,水煮和蒸就是較為清淡健康的處理食材的方式。所以每天吃一個雞蛋的話,不妨煮雞蛋和蒸雞蛋兩種雞蛋換着吃,既不至于吃的膩煩,又可以幫助人體更加健康科學地吸收營養,甚至達到降低患上糖尿病風險的目的。
芬蘭科學家們關于每天堅持吃雞蛋,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的新研究,對我們的糖尿病預防身體健康的保持有着積極的指導作用,看了我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大家今後能夠帶領家人一起有意識地多吃一些雞蛋,并且盡量用蒸或者煮的方式來處理雞蛋,這樣會對身體健康更加有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