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主編/攝影
多年前靠幾十斤白面起家至今,
武太郎燒餅在銀川“燒餅界”獨樹一幟...
最迷離的還是關于他到底叫“武大郎”還是“武太郎”?
盡管現在的招牌上“武太郎”三個字明确了這個疑問,但是依然還有不少人習慣性的叫它“武大郎”!似乎燒餅和武大郎這樣的字眼搭配更為和諧...
倘若你過去常吃這家兒,
現在你站在檔口等待,檔口裡忙活的大哥興許也還認得出你...
不過,相對大哥的好眼力好記性,我已經記不大清楚第一次吃這個燒餅是哪一年了?但對當時那個下雨天...和朋友W第一次發現這家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時候武太郎在懷遠市場對面的南華市場巷子裡,和現在一樣,店面很小...
一個烤餅需要的大烤箱就占據了店面的大部分位置,黃底紅字的招牌上“武氏燒餅、祖傳秘方、中式披薩、土家風味”寫的繁瑣...甚至還寫了和最近國際新聞裡常常出現的“土耳其”,W看到後幽幽的來一句“國際武大郎”,為此我們都能笑半天,那時候的笑點是真低...
現在想想...每周專程買一次的頻率,幾乎是我曾經做過最有規律的事情了...直至有一段時間吃厭了,好久沒有要去的沖動...再去的時候,這家店也已經從南華市場消失了...我和W也完全沒了聯系。
直到最近,在甯陽廣場負一層的衆多小吃檔口裡發現這家重新開業,那種驚喜就如同在人群中偶遇老友...不過,燒餅找到了...我和W還是沒有任何聯絡...
在順手發到抖音前,我沒有想過這家小小的燒餅攤兒會有這麼多忠實顧客,生活屬于面粉、蔥花、爐竈...食物中藏着歲月和好的壞的所有的記憶...看到抖音的評論區,才發現...大家的故事都差不多:滄海桑田,相聚離散!
@biu:大哥老了,6年前去的時候,還是個小夥子呢!
@kehfzhek:以前經常吃...幾乎每個月要吃五次...
@彼岸花開成海:以前每次和女朋友去懷遠都會吃,分手後再沒去過。
最近很多人專程去吃這個燒餅,也都私信或評論發出了各自的感歎,我在想...為什麼這些年我們偏愛懷戀過去?不是“矯情”這兩個簡單的字能解釋的清的,或許可以這樣說:因為我們對現實的無奈與絕望,對已經失落的樸素情誼的懷念。我們做假人太久了,才會無比懷念以前那些真實的令人動容的場景...
好在...幾年過去,面粉、各種成本都在上漲,大哥的燒餅和當初的價格差别不大,4塊錢一個,蔥花、黃瓜絲是标配,較之于過去...已經工作的你,甚至可以放縱的加肉,需要再加兩塊錢!
“叮”的一聲,新的餅子出爐...大哥手握鏟子向上翻起,麻溜的再分成兩半...
這個時候你就會聽到那句熟悉的:“不要捂、趁熱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