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校應屆生畢業人數,超過1000萬,就業問題猶如“雪上加霜”,普通大學生紮堆,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斷增多,加之,近幾年疫情反複,大學生畢業就迷茫了。
大學生就業看重的問題,主要是工資、待遇、環境、發展空間等,若樣樣符合的工作,大學生卻又未必符合,局面頗有些尴尬。
市場包容性很大,若肯降低身價,倒是不愁沒工作,且薪水還可能很高,國内又有3大崗位缺人,隻不過大學生不太喜歡。
國内又有3大崗位“缺人”,平均月薪9600多元,多數大學生不願意去
苦讀十多年,為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方不負自己多年努力,應屆生身份又提高了競争優勢,年輕有活力,大學生想找工作不難,難的是自己喜不喜歡。
這3大崗位工資多,大學生不太願意去,卡車司機,部分人月入1萬多元,平均也有六七千元,對于技能要求比較高,沒有學曆門檻,一視同仁。
多數大學生不願意去,連家長也不支持,風險很高,沒有任何待遇,大企業的卡車司機,一般有保險,然而,十分辛苦,大學生學了那麼多的知識,在此基本沒有發揮的餘地,大學生和家長都難以接受巨大的落差。
電焊工人,技能越高,收入也越高,部分大公司會給予一些補貼,辛苦程度,多數大學生承受不了,嚴寒酷暑,長期勞作,還存在潛在的身體健康隐患,家長哪能舍得。
不過,如果大學生肯踏踏實實幹,結合所學知識,考相關技術資格證,比沒上大學的電焊工人,更容易成為藍領,那時,收入待遇就更好,就看大學生能不能堅持到底。
一線城市的專業保姆,缺口很大,月入上萬倒是常見,一些高校還專門設有此專業,培養高端看護人員,專業、系統的學習,跨專業同樣不難,一般都會有培訓,大學生就算沒什麼經驗,憑着聰明的腦瓜,學會到熟練掌握都會更快。
大衆眼中,保姆是伺候人的活,沒什麼尊嚴可言,讀完大學,照顧别人,臉上可沒光,很多大學生都拉不下臉。
家長更是覺得沒面子,當初考大學,宴請八方,鬧得人盡皆知,這要是知道畢業幹伺候人的活,估計都成了親朋好友的笑談。
大學生拒絕成為廉價勞動力,不甘心淪為社會底層,原因引人深思
大學生仍舊受應試教育影響,以學曆衡量工作,不去看自身的能力和經驗,有大學的學曆好似就高人一等,即便能力與其不匹配,難以勝任,仍想要找一份高大上工作。
随着大學生人數增多,研究生人數也在上漲,素質教育的融入,大學生應當轉換想法,否則畢業後就将待業一段時間。
另與高校所教知識和就業脫軌有關,大部分高校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學習的大道理不少,卻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用人單位又不能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培訓,大學生一邊找工作,一邊又不肯面對現實。
更主要的是大學生缺乏創新思維,資質平平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彼此競争力相差不大,一些大學生就業目标不清楚,四處尋覓,不從客觀原因找問題,拒絕成為廉價勞動力,自己又不去提高核心競争力。
少數大學生受傳統思想影響,活在别人評價中,不甘心淪為社會底層,不管怎樣,都不能丢了顔面,這部分大學生會選擇考研、考編,奮鬥許多年,反倒失去很多就業機會,又給家長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
寫在最後
其實,已經有一部分大學生清醒過來,他們接受自己的平凡,心中固有不甘心的想法,還是願意接受磨煉,女大學生因自身要求和實際不符,不堪忍受不平等的工作氛圍,辭職後,當起一名保安,但是,沒有就此作罷,一邊工作,一邊努力,開啟新生活。
人不分高低貴賤,工作都十分不易,大學生不想讓自己多年努力付諸東流,情有可原,卻不能自甘堕落,努力地活着沒錯,陷入迷茫不可怕,有些大學生選擇先用勞動力創造财富,在社會這本書裡汲取知識,之後再去尋找想過的人生。
就業難題不是不能破,大學生要正确看待,認清現實,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通過不斷努力來提升自己,從而突破就業窘境,讓自己成為更強的人,一切就會好了。
讨論話題:你如何看待大學生不想成為廉價勞動力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