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8:00:59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繪了一個經典場面:

秦始皇出巡會稽,儀仗萬千,威震四海,所經之處,路人紛紛跪地避讓,唯有項羽昂首直視聖駕,正色揚聲道:“彼可取而代之也!”這一年,項羽24歲,風華正茂,英姿飒爽。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藏在人群中的劉邦小聲嘀咕道:“大丈夫當如是也!”這一年,劉邦48歲,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匹夫劉邦為什麼能打敗戰神項羽)1

(劉邦和項羽劇照)

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霸氣外露,表達的是不服,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内斂含蓄,表達的是豔羨,從中不難看出,項羽才是與生俱來的蓋世英雄。但是七年之後,楚漢之争落下帷幕,出身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從出身貴族的大英雄手裡奪取了天下,站着的項羽輸給了跪着的劉邦。這個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項羽本人,否則他也不會在鴻門宴中輕易放走劉邦。因為輕視,所以誤判局勢。

論能力,論武力值、論英雄氣概、論兵多将廣,劉邦都不是項羽的對手,那麼,地痞劉邦為什麼能打敗戰神項羽?他的成功法門到底是什麼?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匹夫劉邦為什麼能打敗戰神項羽)2

(劉邦劇照)

劉邦為什麼能取代項羽奪取天下?對于這個問題,劉邦曾親自給出過答案,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中,原文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饷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誠然,劉邦雖然是市井無賴,但他奪取天下,靠的絕對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王者之智。史載,項羽看不慣劉邦小人得志的嘴臉,曾提出與其單挑,劉邦的回答卻是:“吾甯鬥智不鬥力。”劉邦的“智”恰恰體現在他把知人善用的藝術玩到了極緻。

正如劉邦所言,他雖然謀略不如張良,後勤不如蕭何,軍事不如韓信,卻能将三者為己所用,這就是他奪取天下的原因。而項羽身邊明明有一位奇才範增,卻不懂得知人善用,這就是他被劉邦打敗的原因。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匹夫劉邦為什麼能打敗戰神項羽)3

(“漢初三傑”劇照)

司馬遷點到為止,《人物志》的作者劉劭卻把本質原因說得更加透徹,他有一個著名觀點:臣子或善文或能武,或精于謀略或長于軍事,那都是偏才,而真正厲害的帝王卻是通才,他無需自己有所長,隻需懂得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即可。以做菜為例,各有所長的臣子就像酸甜苦辣鹹各具味道的佐料,都不可或缺,但也都不宜過多,而皇帝則是那一瓢清水,他本身雖然沒有什麼味道,卻能調和五味。

正如《道德經》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劉邦自己沒什麼過人之處,就像是一瓢無色無味的清水,但他有調和五味的本事,所以做出來的菜酸甜苦辣鹹,既五味俱全,又恰到好處。項羽則不同,他是攻無不克的戰神,是唯我獨尊的辣椒,是不懂調和的偏才,他做出的菜,辣到嗆鼻卻别無他味,不能吃。

劉邦的成功點和項羽失敗點在哪裡(匹夫劉邦為什麼能打敗戰神項羽)4

(漢高祖劉邦畫像)

另外,劉邦與項羽的政治理想也完全不同,相對比于項羽,劉邦的野心更大、視野更寬、層次更高。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他想要的是重回先秦諸王并存的時代,而劉邦要的卻是一統江山、君臨天下,他要當大皇帝,而非小國王。秦始皇之後,大一統王朝的政治格局已經是大勢所趨,所以,劉邦注定被時代選中,而項羽注定被時代淘汰。

由古及今,當領導的,不需要自己有什麼太大的本事,但一定要精通用人藝術,學會做一瓢調和五味的清水,酸甜苦辣鹹,精準把控。烹小鮮如此,治大國亦然。

參考資料:《史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