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健康養生的年代,什麼是你聽的最多的?
醫生:他們都說我是脾虛、寒濕盛,你看看是不是?
醫生:他們看了看說我是濕熱,你幫我看看,吃什麼藥祛濕?
雖然現在掃地阿姨都知道祛濕茶,但大多隻是聽别人說說而已,真正了解的有多少呢?
反正說說而已嗎,也顯得自己緊跟時代潮流。好像不知道祛濕茶、養生茶就不時尚了。
那麼濕氣是個什麼東西?
中醫講自然界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它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本來就有的氣候變化。濕是其中的一種。
濕為陰邪,重濁而粘膩,阻滞氣的運動。
中醫上講,人體中的濕氣是由于内外兩個方面而來。
内濕——貪吃生冷瓜果,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膩,化生痰濁等。
外濕——自然環境在的氣候潮濕,長久處于空調房内,寒濕可侵入人體,傷及脾髒。
人體自身也有水氣,供人體自身的使用,這個是生理功能,必須有的。
但是如果水氣過多,超過人體使用量,人體超負荷運作不了,就成了濕氣,也就是——濕淫。
看到了吧,稱呼不一樣,還是原來的小家夥們,隻是叫法變了。
為什麼有人是濕熱?而有人是寒濕呢?
濕邪進入人體後,會向兩個方面轉變,往哪個方面轉換,主要根據人體内部環境有關。也就是你的體質有關系。
濕氣入體,陽虛、陰盛之體變為寒濕。人體陽氣不足,陰寒氣盛——表現為怕冷、畏寒喜暖、手足不溫、性格憂郁、喜靜、易感冒、一派陰氣之象。就會往寒濕方向轉換。
濕氣入體,陰虛、陽盛之體變為濕熱。如果這個人身體好,平時陽氣足足的,陽氣足的人表現為喜歡活動,做事有激情,不易感冒,手腳不涼,一派陽剛之象。濕邪就會往濕熱方向轉換。
那麼我們自己怎麼判斷自己屬于哪一種?是濕熱還是寒濕?中醫有望聞問切。那麼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望
看大便、小便、舌苔
大便
寒濕之人大便經常黏馬桶,想解大便卻解不出來,感覺解了出來,但一看很少,還不成形,有時候一天拉幾次。
濕熱之人大便也黏馬桶,肛門有熱的感覺,有時候大便正常,有時候很黏。
小便
寒濕之人小便清長,沒什麼味道,清透,基本和自來水差不多,一喝水就像解小便。
濕熱之人小便顔色黃,氣味重。
舌苔
寒濕之人舌苔前面的邊緣有像齒輪一樣的印,就是齒痕舌,還有水想滑出來一樣。
濕熱之人舌苔是黃色的,而且舌苔很厚,口腔有異味,自己都聞得到。
聞寒濕之人的大便、小便、口腔裡面基本沒什麼太大的味道。
濕熱之人由于有熱,所以身上的氣味都比較重,大便、小便、口腔都有很重的味道,自己都受不了,呵呵。
問和切這都是醫生做的,你就乖乖的回答就好了。
濕熱和寒濕都有哪些症狀呢?
濕熱表現——皮膚毛發油膩、毛孔粗大、長痘痘,經常眼屎濕又多;耳朵裡耳屎呈油狀易流出,面色晦暗或發黃,人變胖了,減肥難,平時睡覺起床後,頭昏昏沉沉,感覺很累,身體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不清爽,大便黏馬桶、小便黃少、嘴裡有口氣、體味重,特别是大小便氣味兒大,容易有濕疹、腳氣、汗臭,晨起口苦、口幹。
寒濕表現——腹脹、腹瀉,不想吃東西,飯後肚子脹加重,大便稀不成形,覺得身體困重、乏力、不想說話,口淡不渴,面色萎黃,甚至出現肢體浮腫、乏力、舌有齒痕等,這種人虛胖的較多。喜歡用熱的東西暖肚子,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大便稀,不成形。稍微吃些寒涼的,或一冷一熱的食物,就很容易拉肚子。女性痛經、宮寒,男性生殖方面等等。
濕氣緻病猶如如油潑面,油進入面裡面那就很難分離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的道理。祛除濕氣要選對方法,還一定要有耐心。濕氣和很多疾病都可以混淆在一起,導緻臨床上治療困難,相信得過濕疹和荨麻疹的都有過痛苦的體驗,醫生每次開點藥膏,開上幾盒抗過敏的藥物,吃了後會有好轉,但是隻要某一天忘記吃藥,荨麻疹就會彌補全身,長期不愈,痛苦不堪。
日常生活中祛濕氣,健康養生
少喝冰鎮飲料、不要暴飲暴食,尤其寒濕之人少吃、甚至不要吃水果。
沒事敲打脾胃經脈,尤其這些穴位:天樞、足三裡、豐隆等等。
多吃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等,這些濕熱、寒濕都可以吃。
其實,還有一個改善辦法。那就是運動。
運動不僅健脾胃,還能讓你練出傲人健碩的肌肉,使肌肉發達豐滿,結實有力。
現在知道有些人為什麼練不出腹肌了嗎?濕氣太重,所以要想練就迷人腹肌,一定要先祛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