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耳劑是可直接滴耳而發揮局部治療作用的制劑。一般起到抗菌、消炎、清潔、消毒、止癢、收斂、潤滑等作用。
常用的滴耳劑有三種:
1.用水來溶解藥物而制成滴耳液
此藥液作用緩和,但穿透力差,不适用局部糜爛、化膿等症狀。
2.用乙醇來溶解藥物而制成的滴耳液
此藥液殺菌和穿透作用強,但有刺激性。用于鼓膜穿孔時常引起疼痛。
3.用甘油(或丙二醇)溶解藥物而制成的滴耳液
此藥液作用緩和、療效持久、并有吸濕性,但穿透性差,而且使用時易使患處堵塞。
你會用滴耳液嗎?
用藥前要清潔雙手,用棉棒輕輕清潔外耳,輕拭耳道内分泌物。
如滴耳液為混懸液時,用前要搖勻後再用。
用藥時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頭部應側傾(或身體側卧)偏向健側,患耳向上。
輕拉耳廓,充分暴露耳道。對于成人:可抓住耳垂輕輕拉向後上方(使耳道變直);對于兒童:則抓住耳垂輕輕拉向後下方(因兒童外耳道短而直)。
按規定劑量将藥液滴入耳内,輕壓耳屏,使藥液充分進入中耳。注意不要将滴管或藥瓶觸及耳道内壁及邊緣,以免污染瓶内藥液。
用藥後,應保持原姿勢5~10秒。用幹淨的藥棉置于耳部,側頭将流出的藥液擦淨。如說明書上有注明則在滴耳後使用藥棉塞住耳道。
如需要,滴耳後,5分鐘可換另一隻耳朵,用藥方法同上。
耳浴也是滴耳液常用的使用方式,患者取側卧位,外耳道口向上,滴耳時牽引耳廓的方式同一般使用方式。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盡量充滿外耳道,取此種體位靜置十分鐘,而後變換體位,将藥液倒出來,即完成一次耳浴。
小貼士
滴耳後如産生灼燒感或疼痛時間較長(幾分鐘)時,應停止用藥,并找醫生咨詢,必要時更換藥物。
滴完藥後,應将藥瓶蓋好,按說明書要求貯存。
如藥液生黴、變質或過期失效,不得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