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認識那些經常被誤解成
“腫瘤”的口腔正常組織結構
作者:盧成輝、羅文海、衛婕
主審:唐國瑤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口腔科、桂林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中國康複醫學會口腔疾病預防與康複專業委員會、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21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協同創新團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照鏡子這一行為,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
照鏡子檢查口腔,也是個人愛護口腔、關注健康的體現。
然而,有些人在自我檢查口腔時偶然發現口腔黏膜裡的疙瘩就和“癌症”聯系在了一起, 經常把一些口腔正常組織結構誤認為是“腫瘤”。其實口腔裡的黏膜并非一馬平川,有些疙瘩并非是“菜花樣腫瘤”,而是正常組織結構,往往來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場虛驚而已。
那麼,我們口腔裡哪些正常組織結構會被誤認為“腫瘤”呢?
我們趕緊來正确認識一下它們吧!
舌的解剖
輪廓乳頭
位于舌根的味覺感受器官,像一排守護在口腔至咽喉通道的碉堡,一般為7~9個呈弧形排列,有大量的味蕾。
葉狀乳頭
位于舌的兩側後邊的味覺感受器官,為5~8條縱形的并列皺襞,它不是真的裂開噢!
舌下肉阜、舌下皺襞和舌下傘襞
位于口底舌系帶兩側,舌下肉阜像兩個小山丘,兩側稍微矮一點的是舌下皺襞,仔細觀察的話它們上面還有專門分泌唾液的開口,再旁邊一些像“肉須”一樣的結構則是舌下傘襞,它可不是什麼“尖銳濕疣”!
腮腺導管口
一般長在上牙列最後的幾顆大牙對着的腮幫子的位置,左右各一個,是腮腺分泌唾液的開口。
切牙乳頭和腭皺襞
長在上邊兩個門牙裡面的天花闆,舌頭舔起來像一個小凸起,默默保護着深處的切牙孔和切牙管,還可以輔助牙齒排列的定位。它後面的一片皺褶叫腭皺襞,有承擔咀嚼壓力和輔助發音的作用,如果這裡光滑了,發音可能是哨音噢。
它們呀,經常被誤解,所以這些知識要碼住!可别看它們隻是其貌不揚的小東西,它們可是一直在默默無聞地發揮着各自的作用,有感受味覺的、有分泌唾液的,各司其職,小個頭有大能量。它們非常讨厭煙草、酒精和槟榔等刺激物質,每天刺激它、不愛護它,它們可是也會發火(腫大)的噢!
最後,需要提高警惕的是,如果哪天上面說的正常結構忽然腫大、變色,或是口腔黏膜起了潰瘍,超過兩個星期還沒有好轉,就需要盡快到口腔黏膜科就診了!
誤解隻是暫時,真相你我需知。
關注口腔健康,擁抱全身健康。
中國康複醫學會康複科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