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雲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西雙版納專場發布會在海埂會堂召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圖 趙嘉 攝
西雙版納
位于雲南省最南端
是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
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産基地
也是“中國最美綠色休閑旅遊名城”
“中國最美康養度假旅遊名城”
資料圖 劉超平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
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把對雲南發展的“三個定位”
轉化為維護邊疆繁榮穩定的具體實踐
奪取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全力推進“一城兩區”建設
西雙版納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團結增誼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成功創建5個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9個教育基地、146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142個州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5個集體、7名個人分别受到國務院、雲南省委表彰。2016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州”。各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共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目前,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通過省級初驗,正在接受國家民委的檢驗。
資料圖 李直森 攝
生态增綠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不斷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始終把環境保護、生态建設作為支撐全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嚴厲整治種茶毀林,實施熱帶雨林和生态保護修複工程,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雲南首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州。
資料圖 陳啟發 攝
全州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78.3%增加到81.34%、居全省第一,自然保護地面積居全省第3位;動植物種類分别占全國的1/4和1/6,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我國熱帶生态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亞洲象種群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至300餘頭,生活在州内的亞洲象“北上南歸之旅”,溫暖了全世界。
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中心 陳飛 攝
在2021年“中國十大環境舒适之城”評選中,西雙版納天氣清新、水質清淨、綠化清秀等環境舒适指數評價位居第一。
資料圖 陳啟發 攝
開放增力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活力源泉,抓住中老鐵路順利通車的曆史性機遇,持續深化對内對外開放,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年均增長15.95%,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5.62%。國家級對外開放口岸增至6個,成為全國唯一擁有“水陸空鐵”國家級對外開放口岸的民族自治州。
中老鐵路 西雙版納站
公路通車裡程從2012年的6265公裡增加到9041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60公裡,實現“縣縣通高速”、建制村道路全硬化。水運設施持續完善,港口碼頭貨運總吞吐能力達140萬噸。西雙版納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萬人次,成為省内航線最多的州(市)機場之一。
持續加強開放型平台建設,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提速推進,昆明市托管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工作順利推進。
資料圖 李雲生 攝
地區吸引力不斷增強,全州常住人口較2010年增長14.81%,是全省除昆明市外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州(市)。西雙版納正從國家地理版圖的末梢華麗轉身為國家和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
經濟增長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聚焦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248.57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76.15億元,年均增長9.1%;人均生産總值由21699元增加到51812元,翻了2.4倍,排名全省第7位;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6242元、17108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和2.5倍,年均增長8.4%、10.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期位列全省第3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不斷優化城鄉布局、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夜間經濟蓬勃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2020年的48.01%。
資料圖 閻俊琨 攝
立足一産優勢,不斷延伸産業鍊,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茶葉、乳膠、稻米、肉牛、熱帶水果等精深加工實現新的跨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1%,精制茶加工業稅收占全省的77%。
治理增效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不斷增強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能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闆、強弱項,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不斷增強。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強基礎,紮實開展黨的群衆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學習教育等黨内學習教育活動,凝聚了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的強大合力。牢牢把握意識形态工作主動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營造團結和諧的社會氛圍。
資料圖 劉超平 攝
深入推進平安西雙版納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組織發動群衆工作方法,完善群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構建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化解機制。同時,積極構建“大應急”治理體系,防災減災、救災抗災和綜合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邊防增固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始終把強邊固防作為第一責任,深化千裡邊疆黨建長廊建設,壓緊壓實“五級書記抓邊防”的政治責任,建立完善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工作機制,加大跨境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确保了祖國西南邊境的政治安全、意識形态安全、經濟安全、生态安全。
面對邊境線全省最長、入境隔離人數全省最多、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全省最大的嚴峻形勢,西雙版納州創造性推進隔離預檢、形勢研判、核酸檢測、醫療救治前移,率先向全部抵邊村、組派駐第一書記和強邊固防工作隊員,構建起“點線面”相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守住守好了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為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西雙版納重要貢獻。
民生增福的十年
十年來,西雙版納州始終牢記“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要求,久久為功抓脫貧,在全省率先實現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人口人均收入提高至1.2萬元、居全省第3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實現從貧窮落後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曆史性跨越。
版納景勐高速公路景洪服務區 圖源:雲南日報
圍繞“能上學、想上學、上好學”目标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州學前三年兒童毛入園率達90.7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到92.46%。
星光不負趕路人
江河眷顧奮楫者
西雙版納州将
以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為抓手
深入開展“五比五看五争當”活動
做好“五篇文章”
為雲南建設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
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貢獻西雙版納力量
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供圖
做好“産業升級”文章
将聚焦綠色産業體系建設,做優文旅康養産業,全域打造世界旅遊名城,促進文旅産業提質升級。做深天然橡膠全産業鍊,加大企業引培、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原料向産品終端升級轉化。做優精制茶産業,加大生态茶園改造、品牌營銷,提級園區建設,鞏固中國普洱茶的一流标杆。做大現代農業,按照産業布局規模化、産業鍊條規模化、服務組織規模化的思路,推進“滇南糧倉”、全國牛肉産品供保基地、熱區生态特色農業三個基地的加快建設。
做好“項目建設”文章
将樹牢“項目為王”的工作理念,把加快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創新項目包裝、項目推進、項目考評機制,在項目謀劃、項目開工、項目達産等方面全面提速提質,招引、布局、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産業項目、民生項目,為西雙版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做好“綠美城鄉”文章
将深入實施綠美西雙版納行動計劃,鞏固好種茶毀林整治成果,加強亞洲象栖息地保護,守護好美麗中國雨林勝地,擦亮綠色發展的底色。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進一步改善空氣、水質、土壤,讓群衆享受更優美的自然生态環境。全域開展城鄉綠美行動,高标準打造美麗中國綠美雲南的“西雙版納樣闆”。積極推進全國碳中和示範區建設,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做好“營商環境”文章
将以“兩個革命”為抓手,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學習借鑒浙江“極速審批”經驗,深化流程再造改革,推出一批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秒批秒辦”事項;同時積極優化提升法治環境、信用環境、金融環境,用一流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留得下、穩得住、能發展壯大。
做好“民族團結”文章
将樹牢“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繼承和弘揚誓詞碑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升級版”,不斷夯實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社會基礎、法治基礎、治理基礎,走好民族團結進步“第一方陣”。
發布會精彩問答
去年,亞洲象的“北上南歸”引發全球的關注。西雙版納作為亞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在生态文明這方面持續發力,繼續做生态文明排頭兵的示範者?
多年來,西雙版納州大力踐行生态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保護生态環境、發展生态經濟、弘揚生态文化、建設生态文明”之路,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我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作出西雙版納貢獻。将抓好3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着力改善生态環境質量。一是持之以恒打好藍天保衛戰。根據“強措施、控内源,騰庫容,削峰值,減天數、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嚴格落實好《西雙版納州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攻堅方案(2022-2025年)》各項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措施。二是久久為功打好碧水保衛戰。保持地表水、縣級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穩定,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和監督管理各項工作。三是锲而不舍打好淨土保衛戰。繼續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複,加強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和涉重涉危行業污染防控,加大力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加強疫情常态化的醫療廢水、廢棄物規範處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四是鞏固提升國家生态文明示範州成果。積極做好國家級複核的各項準備工作。深入開展建設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綠色系列創建活動。五是全力推進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認真抓實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投訴舉報件和反饋問題的整改,景洪市垃圾處理廠環境污染典型案例年内完成整改驗收銷号。
第二個方面——着力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是全面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以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為抓手,推動亞洲象種群和栖息地系統建設,科學實施亞洲象跨區域保護和栖息地自然生态保護修複。開展重點野生動物動态監測,加強重要鳥類遷飛通道保護。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實施重要物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二是不斷加強植物資源保護。修複古茶樹(園)生态環境,實現古茶樹(園)資源有效保護和持續利用。建立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小區,嚴厲打擊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破壞生态環境和非法交易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行為。三是推進生物多樣性膠園、茶園森林化生态改造。按照“三超退改,林下還草木,溝谷還雨林濕地”的措施,對全州人工橡膠園進行生态系統修複重建。以提升茶園的生态環境與茶葉品質為着力點,引導茶産業走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從根本上消除種茶毀林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十四五”期間,全州計劃完成52萬畝生物多樣性橡膠園建設和茶園森林化改造任務。四是鞏固提升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以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為基礎,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跨境聯合巡護等方面開展合作,構建中老邊境綠色生态長廊,築牢中老邊境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間,争取将全州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總面積擴大到350萬畝。
第三個方面——着力争當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一是生态價值觀念實現新提升。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核心的生态價值觀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意識普遍增強,生态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群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二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資源能源節約、高效、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萬元GDP能耗、萬元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達到雲南省下達目标要求,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三是生态系統穩定性持續鞏固。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指标繼續保持在全省、全國前列。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顯著提升,生态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四是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持續提升。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垃圾分類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實現生态環境監管執法标準化、網格化、智能化,環境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
更多詳細内容
看發布會實錄
内容綜合整理自雲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
編輯:李茜 秦建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