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7月27日電 (葉秋雲)一隻自然風幹的巴拉望扁鍬标本身上插着幾十根昆蟲針,福建昆蟲玩家劉鵬宇正細緻地将一根根昆蟲針拔下,隻留下鍬甲标本右胸側那一根。他拿着刷子輕輕将标本身上細微的灰塵掃去。
福建昆蟲玩家劉鵬宇正細緻地将一根根昆蟲針拔下。呂明 攝
26日,中新網記者來到劉鵬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馬路的“蟲林野趣”工作室。玩蟲三十多年,他擁有衆多昆蟲标本,有的如巴掌大,有的似蚊子一般小,雖數量衆多,但看得出每一個标本都處理得極具匠心,昆蟲體表的絨毛、觸角細微而生動。
劉鵬宇癡愛昆蟲,是從小時候開始的。1980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的他是家中獨子,那時他的父母忙于上班,與小劉鵬宇做伴的便是家附近山林中的昆蟲。從最初的好奇,到慢慢喜歡上,再到後來癡迷于此,他開始識蟲、鑒蟲、野外調查,自學昆蟲标本制作。
劉鵬宇發現,很多的昆蟲都是以外國人來命名,比如“藤田深山”“吹拔大鍬”等,而以國人命名的昆蟲品種很少。于是,他也開始留意昆蟲新品種。
2013年,劉鵬宇在西藏墨脫縣發現了一種鍬甲,對比各種圖譜,也對比不出它的名字和分類。而後,劉鵬宇和國内昆蟲分類大師黃灏、陳長卿合作,從大小、形态、生殖器等各方面去對比驗證,證明是鍬甲新種。這種鍬甲最終被命名為“劉鵬宇深山鍬甲”。作為昆蟲玩家,發現新品種并且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新品種,幸福感和獲得感可想而知。
他笑稱,古時,詩詞歌賦、雕刻等多以花鳥蟲魚為載體,如今,人們對花、鳥、魚的了解并不少,卻對蟲知之甚少,甚至将蜘蛛、蜈蚣、蛔蟲等與昆蟲混為一談。“我希望以餘生之力,為蟲正名。”
據其介紹,生物分類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蜘蛛屬于蛛形綱;昆蟲屬于昆蟲綱;蜈蚣屬于多足綱;蛔蟲屬于線蟲綱……可以說,相差甚遠,“為蟲正名”或因此而來。
玩蟲三十多年,劉鵬宇擁有衆多昆蟲标本。呂明 攝 葉秋雲 攝
2017年,他正式辭去工作,在心裡醞釀了十多年的“昆蟲事業”得以實現,成立了“蟲林野趣”公司。進到大、中、小學校園内,科普昆蟲知識;帶領孩子到昆蟲基地遊學,親近大自然;籌備昆蟲展覽中心,教孩子制作标本……
“中國有着豐富的昆蟲文化。”劉鵬宇解釋道,詩詞、成語中都有不少與昆蟲有關。辛棄疾的“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有蟬的身影;螳臂當車、飛蛾撲火等成語更是耳熟能詳。“每一個和蟲有關的典故或成語,都可以是一堂生動的科普課、自然課、國學課。”
他感慨道,中國人養蟲、玩蟲、愛蟲之風古已有之,隻是随着時代更叠、環境改變,很多昆蟲及昆蟲文化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劉鵬宇表示,隻希望以蟲為媒,傳播保護自然理念和中華文化。(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