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是當年高中很流行的一句話。那時候總覺得等高考完,就會把背過的所有關于魯迅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但長大後卻發現,魯迅的文字就像刻進了腦子裡,想忘都忘不掉。
迎來人生的新挑戰,我總是把“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挂在嘴邊;遇到領導說我不按套路出牌,我随口就怼上一句“從來如此,便對嗎”;覺得孤獨的時候,我念叨着“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就連遇上熊孩子,我總忍不住說上一句“小時候不把他當人看,長大後他就做不了人”。是的,這些我們用在當今社會一點都不違和的句子,都出自魯迅之口。
卻原來,先生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魯迅的七言絕句。1902年,魯迅抵達日本橫濱開始留學生活,1903年元旦留學生在學生會館舉行團年活動,不少年輕人做了演講。當時魯迅也深受感動,雖然清政府不允許留學生剪辮子,但魯迅還是剪了,他用此舉表達自己與腐朽清朝決裂的決心。之後,魯迅為了紀念這次剪發,便拍了張照片,還在照片後題下了這首詩抒發自己的志向,這就是風靡了100多年的《自題小像》。讓我們來看看全詩: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對于這首詩,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我以我血薦軒轅”這7個字,說實話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句詩,還以為是金庸或者古龍武俠中金句,确實寫得酷酷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上一句有多凄美。年輕的魯迅寫這首詩不是為了耍酷,而是放不下遠方的家國故土。
詩的首句“靈台無計逃神矢”,用的是希臘神話中愛神射箭的傳說,愛神也給詩人射了一箭,讓他逃也逃不掉。隻是這一箭不是讓他愛上了哪位女子,而是讓他永遠放不下風雨飄搖中的故土。詩人形容用“風雨如磐”4個字來形容當時故土的環境,再把“暗”字作動詞用,心中無限愁苦和沉痛。當時在江南班,魯迅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這股熱血豪情魯迅一生都沒變過。
第三句是筆者認為最凄美的一句,“寄意寒意荃不察”,先生把這份家國情懷寄托于滿天的繁星,卻沒人能明了。當時他人在日本,心中的感傷難免無法排解,他迫切地希望所有人國人都覺醒起來。
最後7個字,與其說是一句詩,不如說是一個莊嚴的誓言。軒轅被稱為漢族始祖,在這裡詩人用他來指代祖國。繁星不懂他沒關系,他要用一腔熱血報效祖國。郭沫若先生曾用“肝膽照人”4個字來評價魯迅的古體詩,這一句就是最好的證明。這7個字,氣勢如虹,曆經100多年,如今讀來仍是蕩氣回腸。
縱觀這首詩,短短28個字,無論是意境還是遣詞,都是難得的精品。很多人不明白,魯迅先生的脾氣為何那麼大,隻要他看不順眼的,就一定要說幾句、諷幾句、罵幾句。其實在讀完這首詩後,大家就應該明白,先生心中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和熱血在,他就自然看不慣一些人的麻木和無動于衷,也就自然看不得惡人得志。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