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的宰相詞人晏殊,曾寫下一首《浣溪沙》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惆怅和對春光美景不能常駐人間的惋惜。這首詞不但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詞發展史上脍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名篇之一。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上阕描寫春天賞景的場面,即景生情,感歎天氣、亭台一如去年,然而物是人非,時光不再來。詞人從對酒聽歌寫起,開始的心情還是比較輕松愉快的。又是一個甯靜的黃昏,擺開一桌筵席,聽一曲新歌,飲一盞清酒,感受着生活的閑适和美好。然而,這種恬靜的感覺很快就被眼前的景物引發的回憶所替代。多少光陰,多少個這樣的良辰好景,都在飲酒聽歌中悄然過去了,語氣中透出了幾許怅惘之感。
太陽西斜,景物依舊,作者由此感歎人生是否還能像夕陽那樣落而複升,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是否還能重現。名為感歎夕陽西下,實則抒發了一種“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地歎老惜春的情懷。宋祁《玉樓春》詞雲:“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隻是夕陽欲落,又如何可留?
“幾時回”折射出了作者的那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憂愁心态。太陽無數次地西落和東升,意味着無盡的人世興替、歲月滄桑。詞人在寫景抒情中同時也融入了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探索,創造了一種悠遠的意境,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因而顯得内蘊深厚。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曆來為人稱頌的佳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人們稱頌它,大多因為它對仗工整、情緻纏綿、音韻和諧。
此句之所以流傳千古,在于它還有一些特别的妙處。而這妙處,就在于情中有思、富于理趣,傳達出人們對于美好人生、美好事物和宇宙意識的共通感受,因而能引起不同時代讀者的廣泛共鳴。
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着某種輪回的自然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結句寫酒闌人散後,作者帶着莫名的閑愁在小園花徑上獨自徘徊,給人一種凄清落寞之感。詞中所抒發的惆怅之味、憂愁之意,強烈深沉而無矯飾之感,自然流露,真實平和,意味悠長。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