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醜娘”
◎于鴻麗
我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我的童年的記憶裡,我好像從來不記得母親閑下來的樣子。母親好像總是在忙,忙着紡繩掙工分,忙着喂豬喂兔,忙着給我們姐妹三人縫縫補補。即使是年三十的晚上,我的腦海中定格的也是母親在燈下為我們縫套袖、縫袖口的情景。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母親好像從來沒用過化妝品,我也從來不記得母親穿過新衣服,母親好像永遠是那樣:穿着肥肥大大的舊衣服,黝黑的皮膚,瘦瘦的。那時的我覺得母親長得醜,甚至有一次,我天真的問母親:“娘,你長得這樣醜,我爹當年怎麼能看上你?”年幼的我不知道當時才三十幾歲的母親是怎樣的感受,隻是現在娘每每提起此事,我都感到心酸酸的。“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當年的我,是怎樣深深刺痛了母親的心。
母親盡管不漂亮,但由于母親的勤勞持家,父親的能幹,我們不甚寬裕的日子越過越好。母親風風光光的為哥哥姐姐辦了婚事,供我上完大學。
母親雖然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對我們的教育卻不亞于任何的教育家。從小她便教育我們對人要寬厚有禮貌,要孝敬尊重長輩,鄰裡之間要和睦相處;從小她便教育我們要真正,不要貪圖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從小她便教育我們做事情要努力,不要耍小聰明。在她的教育下,我們姐妹三人盡管普普通通,但本本分分。
我們長大了,為人父母了,母親又忙着幫我們拉扯孩子。
母親為了幫我帶孩子可真是煞費苦心。女兒身上有了什麼壞毛病了,母親沒有嚴厲的批評甚或打罵,而是編了一個個的小故事來含蓄地教育。女兒十三周歲了,至今我還記得母親為了糾正女兒不講衛生的壞習慣而自編的一個小故事。故事中的小皮皮因為不講衛生,到了上學的年齡,沒有被學校錄取。女兒願意上學,不願意當小皮皮自然要講衛生了。這樣的小故事母親編了很多,每個故事都是那樣簡單樸素,但意味深遠,是我這個做教師的所不及的。母親為了教女兒識字,也是想了很多方法,拿着字卡當撲克,和女兒玩起帶漢字的撲克。母親還扮演“學生”讓女兒扮演“教師”教她識字……漫漫冬日很無聊,母親卻采取了很多辦法,教女兒學會了很多的漢字。記得我下班回來了,稚氣的女兒拿着一個積木告訴我這個字念“言”,接着女兒坐直了身子,規規矩矩地舉起右手說:“老師,我要發言。”原來,母親是這樣教女兒用這個字組詞的。母親隻有小學的文化,她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她也不懂教育學、心理學,但我知道,她有愛——對我和女兒深深的愛。因此,母親創造了她的教育神話,在她的教育下,隻有三歲的女兒就認識了幾百個漢字,而且不會普通話的母親居然教的字正腔圓。難怪老公總是說:“你娘真是一個教育家”。
其實,我知道,母親不是教育家。她隻是用她最原始的方式愛着她的女兒和她女兒的一切。我也知道,盡管我長大了,但在母親的眼中,我永遠是孩子,永遠走不出她的愛和牽挂。
記得那年,我的手患了病,整個的手上都是膿包,膿包幹了,手就開始脫皮,整個手血淋淋的,鑽心地疼。我走了很多地方但還是沒有治好,我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那個周日,我回到家,我的老父親老母親,正在用一個大大的石杵在一個大石臼搗着一種叫做“瓜大葉”的植物,然後将汁擠到一個盆裡。原來,年邁的老母親聽人說,用“瓜大葉”的汁泡手,可以治我的手疾。于是便和父親一起到田裡到處找,然後刨起來,洗幹淨,再這樣搗碎榨成汁。我不知道這個足有百斤的石臼他們是怎樣找到,又是怎樣運回家的;我也不知道這足有一臉盆的汁他們搗了多長時間。隻是那石杵好重好重,搗來搗去好累好累。我哭了,在他們面前。
歲月如歌,年輪一圈圈雕琢着我們的生命,深深淺淺;歲月如歌,許多日子如潮水一般漫過雙足,退去後便了無痕迹。
不知不覺母親已經70歲了,有時一些想法如同孩子般幼稚簡單甚至偏執。一次次我被母親固執的行為和思想搞得很無奈,甚至氣的發狂,一次次我和母親争吵……其實我心裡明白,那是因為母親老了。母親老了,真的老了,老的太快了,快得有點讓我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于做兒女的我們,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我會盡我所能讓母親的晚年過得更幸福。
【作者簡介】
于鴻麗,山東省萊州市金城中學高級教師,畢業于煙台師範學院中文系,萊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讀書寫作,建立博客“藍色鸢尾”,并筆耕不辍,至今有原創文章300餘篇,60多萬字,博客訪問量達45萬之多。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山東青年》、《煙台晚報》等發表文章50餘篇。先後獲得“煙台市最美家庭”、“第二屆全國書香之家”等殊榮。
編輯:張虎
壹點号煙台散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