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今年清明雲祭祀寄哀思

今年清明雲祭祀寄哀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17:00:13

楊柳新綠,又是一年清明。奶奶也已經離開我們差不多兩年了。“故園腸斷處,柳條日夜新。”因為今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歸家的心願難以達成。于是,在某一個清晨或黃昏,在楊柳依依的古城邊,徘徊在布滿青苔的石闆路小巷。隻為在心靈最深處,為離我們遠去的故人,用一種内心的悲憫懷念他們的音容。

今年清明雲祭祀寄哀思(雲中誰寄錦書來)1

楊柳依依。圖/下官百平

奶奶的娘家就在資江邊,外曾祖父是讀過一些書的人,對奶奶有很大影響。記得姨奶奶對我們說過,在她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喜歡練字讀書,長大一點就央求外曾祖父,說自己将來不要嫁妝,隻求讀三年私塾。

外曾祖父答應了奶奶的要求,十七歲時,奶奶就嫁到爺爺家裡,這是一個以捕魚為生的王姓大族。

奶奶一輩子生養過一大群孩子。

小時候,我聽奶奶念叨,你們現在的孩子,過的日子都是神仙日子呀!她說她當時嫁給爺爺的時候,家裡十幾個人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長輩的規矩就是“食不語,寝不言”。大家都把手臂夾得緊緊的,吃一些放在眼前的菜就起身。她從一個讀過書的家庭嫁到一個漁民家,以一顆忐忑的内心漸漸适應了新的環境,最終在這裡生根。

奶奶從十七歲嫁給爺爺,到八十九歲離開我們,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這個村莊。

當年奶奶是四鄉八鄰中的“大美人”,還有一門好手藝,是鄉裡有名的裁縫。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看到奶奶給别人做狗皮大衣。她把狗皮一塊一塊剪開,然後又一塊一塊縫在一起。我當時還小,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奶奶告訴我,如果不剪開再重新縫上,那些狗毛的紋路不匹配,别人穿上狗皮大衣後,就會感覺衣服在變形,這裡鼓起一塊,那裡又鼓起一塊。至于如何處理好這些狗毛的紋路順序,全憑她自己的感覺。

奶奶是一個做裁縫的大師傅,小時候家裡有時會帶十幾個徒弟。就是靠着這些手藝,養活了一大群孩子。但是也因為長年累月的勞作,落下了一身的病根。

爺爺在世的時候,對奶奶也很照顧。說奶奶生過這麼多孩子,都沒有很好地休息過。有時候,剛生下孩子幾天,就有很多人來家裡等着拿新衣服。隻好等孩子睡着了,晚上偷偷起來趕工。

奶奶讀過三年私塾 ,在我們老家同輩人中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讀書人。在爺爺仙逝後的九年間,奶奶的日常就是讀佛經。

在我的印象裡,她是一個處理民間糾紛的高手。鄰裡不和睦的時候,奶奶就像一位正義的鄉村法官,她會毫不留情面地批評沒有道理的那一方。在村裡,她德高望重。後來病重的那幾年,村裡很多人都來探望她。不管她病得有多重,她總愛撐着坐起來,跟來的人說幾句體己話。

從奶奶八十五歲開始,母親就在她跟前服侍她。這時,她老人家已經不能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了。算起來,母親也是她帶的“徒弟”。所以那幾年,她又給我唠叨,說她這一輩子做裁縫,還是賺了私房,她的大兒媳就是她的“私房”,兒子都離開家有了工作,隻有大兒媳陪着她,這個徒弟就是養老的“私房”。

現在回想起來,她在慢慢變老的日子裡,把孩子養大成人,也培養出來像叔叔那樣的大學生。等到後來,孩子都離開她,去外地謀生工作了。她念着自己的故土,說自從爺爺仙逝之後,她再也不會離開家去子女那裡享福。

她的心願就是守着這老屋,守着這滿堂兒孫的照片,直到生命的終結。她不想去給子女添麻煩,她捧着書在手,以一種精神寄托,在老家的宅子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今年清明雲祭祀寄哀思(雲中誰寄錦書來)2

寂靜庭院。圖/九白

或許,在某一個夜晚,她也會想起曾經的日子,想起與爺爺一起走過的那些舊時光,想起她養的那一群孩子……

所有的回憶都是一種妥帖的安慰。于是,她身上的病痛,就會減輕一點。

奶奶在世的時候,是一個很講究禮數的人。每次我帶一些零食和日用品給她,她都會對我說,要我回婆婆家裡時,也要多買一些送給公公婆婆,對娘家和婆家,都要有禮數。

在我妹妹出嫁的時候,奶奶一直在對她叮咛,王家的子女要外嫁别姓了,送自己的孫女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來妹妹成為鄰村知名的好媳婦,這跟奶奶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清明節的雨,總是那麼細碎。路上的行人,在緬懷先人的路上,總是步履沉重。我們的根在故鄉,當故鄉的楊柳新綠的時候,總會想起生命中的某一個人。

離去的日子讓人肝腸寸斷,留下的思念是一種無法磨滅的印痕。我們在前進的路途中感恩先輩的教誨,繼承良好家風,把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為有愛,有傳承,才有夢想和展望。在不畏浮雲遮望眼的生活中收獲幸福。

青草年年綠,今月不曾照古人。我們在生生不息的江南沃土裡,種下亘古不變的夢,根植華夏兒女情。

文/王正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