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琶洲附近商場

琶洲附近商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22:30:34

琶洲附近商場(讀懂琶洲)1

讀懂琶洲需要從三個詞開始:會展、數字、總部,它們分别代表了這裡未來的産業功能。也有人從更感性的角度出發,把它稱為寶地、旺地、福地,因為從古至今這個狹長的小島一直都蘊含着無限的挑戰和機遇。

珠江橫穿整個廣州城由西向東流向大海,在城區東部分出一條狹窄的支線黃埔湧,幹流和支流在此環抱出一個面積約10平方公裡的狹長江心島——琶洲。這個狹長的小島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見證了古代中國和西方文明的交彙,也因此鑄就了廣州作為千年商都的曆史底蘊。時代滾滾向前,在迎面而來的數字經濟和粵港澳大灣區時代,它又憑借獨特的戰略區位被賦予了全新的曆史使命:幫助廣州成為世界會展之都,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範區,參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

會展:千年商都曆史底蘊彙聚于此

獨特的曆史人文價值和黃金地理位置讓琶洲始終被視為廣州最具戰略價值的空間之一、整座城市的壓箱底寶地,過去三十多年發展曆程中,當廣州面臨重大戰略機遇的時候它都會被推向前台。

它第一次站在聚光燈下是上世紀末,它成為讓廣州繼續留住廣交會的金字招牌。

早在1993年,因當時的流花路展館不能滿足廣交會規模逐年擴大的實際需要,當時的國家外經貿部提出要将廣交會遷址重建,争取辦成規模宏大、設施先進的世界級博覽會。為了留住它,廣州當時在市内拿出4個地塊讓廣交會作遷址備選,專家們一緻建議選址琶洲島,最終成功幫千年商都留下了這張靓麗的名片,2000年的時候廣交會展館正式落子琶洲。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當年隻建了一期的廣交會展館也随着中國外貿發展的需求而逐漸擴展,先是擴建了二期和三期,如今已經擴建到四期。兩個月前,施工一年半的廣交會展館四期西地塊項目鋼結構順利封頂。按照計劃,它将争取在今

年底前建成,在今年秋季廣交會時投入使用。

作為廣交會展館建設史上規模最大的擴建工程,建成之後它将讓展館總建築面積增加40%,屆時50萬平米的室内展廳總面積不僅将讓整個廣交會展館成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展館,也會讓擁有廣交會展館、保利世貿博覽館、廣州國際采購中心、中洲交易中心、南豐彙環球展貿中心共計“一大四小”展館群的琶洲成為當仁不讓的全球會展業中心。

這些分布在新港東路兩側的展館建築外形充滿了現代感:波浪般起伏的巨型金屬曲面、由巨大的長方形積木堆疊而成的地标大樓,還有伸出L形架空長廊的扭矩形大廈。它們既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符号,也代表了千年商都曆史底蘊的沉澱和廣州打造全球國際會展之都的雄心。

因為彙聚了這些展館群,每年三四月的春天也成為琶洲最熱鬧的時候。

過完年後複工的各行各業摩拳擦掌開始新一年的業務開拓,銷售經理要去拜訪客戶、生産經理要去跑供應商,而能夠彙聚整個産業鍊上下遊的大型專業展覽往往是他們開展業務的最佳時機,因此春天裡的琶洲展館群往往排滿檔期,平均每天有1.5場會展舉行,會展業的旺季裡,在新港東路上奔走的都是全國各地的業務經理。

即使近三年受疫情影響,春天裡的琶洲不如以往熱鬧,但在線上線下展覽融合舉辦的模式下,參加“網上廣交會”的2萬多家參展企業、180萬件商品、數十萬全球采購商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外貿産業人員依然在虛拟的展館裡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網上洽談,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

特别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130屆廣交會也将琶洲的會展創新推向了新階段。這次廣交會有三個“首次”:首次采用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首次舉行珠江國際論壇、首次全面對境内采購商開放等,向外界展示了傳統貿易向線上數字化轉型、外循環和内循環融合等國際貿易前沿領域的最新變化和最新趨勢,也暗示了疫情背景下,琶洲依然是中國外貿的橋頭堡和晴雨表。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澱,如今琶洲的會展經濟已不止于廣交會,廣州國際照明展、家具展、建材展、美容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也都達到亞洲第一和世界領先。這裡還成功舉辦《财富》全球論壇、世界航線大會、世界港口大會、珠江國際論壇等,彙聚全球政要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永久會址也将落戶于此。

這也意味着憑借彙聚全球高端政經資源的能力,未來的琶洲将繼續成為東西方思想交流和觀念碰撞的舞台。

數字:瞄準世界一流數字經濟示範區

2000年之後,會展業在琶洲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另一股新型的産業力量也在悄然成長。随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廣州發達的商貿産業逐步走到線上并催生了本地互聯網電商的崛起。

2011年和2014年,廣州先後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2013年全市電商交易額已經突破萬億,一大批國内著名的電商和互聯網企業也茁壯成長起來,網易、微信、唯品會、UC等一批優秀互聯網公司的腳跟已經深深紮在這片土地上。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讓全市的互聯網産業實現聚集發展、完善産業配套服務,廣州市開始謀劃建設互聯網産業聚集區,最終琶洲憑借其巨大的戰略區位優勢再次站在舞台中央,2014年琶洲西區正式被選定為全市的互聯網産業聚集區。

随着國家政策的不斷升級,近年來它的内涵也逐步擴展,從互聯網升級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最後被統稱為數字經濟,現在琶洲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正在瞄準建設世界一流數字經濟示範區而努力。

在2014年琶洲西區開始建設之前,互聯網公司在廣州四下分散各自為家。唯品會主要在荔灣、歡聚時代在番禺、微信在海珠的TIT創意園、百度和網易等則在天河。琶洲西區的出現把它們從各處聚集到一起,也把全市互聯網産業中心定格在了這裡。這種從分散到聚焦的改變也意味着廣州可以更加專注地把數字的産業化和産業的數字化融合在一起。

對傳統特色産業的數字化改造目前是廣州數字經濟發力的重點。

一直以來,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五大産業集群占廣州規上工業總産值七分之一,它們在本地擁有較為完整的産業鍊,聯通了各種原材料采購市場、中小作坊車間和大型批發市場,但是整條産業鍊現代化程度較低,産業的數字化改造迫在眉睫,而這正是廣州對琶洲的期望。

在此前市發改委公布的《琶洲地區發展規劃(2019-2035年)》裡,廣州其實已經提出了許多下一步的發展設想,比如要把琶洲的會展産業和數字經濟結合,未來還要新增四座樞紐綜合體,用廣州引以為傲的完善軌道交通網來支撐各種服務配套,為數字經濟營造更好的産業鍊環境;還有琶洲的“穗智管”智慧城市大腦将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手段賦能城市管理,為新技術提供落地場景。

這些思路背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目标:廣州要用自己最擅長、最有優勢的産業功能來為琶洲的數字經濟賦能。

在互聯網頭部公司紛紛通過“互聯網 ”戰略從線上回到線下的背景下,廣州這套把自身優勢産業功能和互聯網整合起來的打法,其實也契合了當下的産業發展路線,而這或許有機會成為琶洲未來發展的突破口。

每當夜色降臨,琶洲西區的工地依然在燈火通明地趕工,已經建成的唯品會、阿裡巴巴總部和騰訊總部的大樓傲立江邊。在不久的将來,廣州标志性的珠江夜遊将會向東延伸至此處,琶洲西區不僅會成為整座城市景觀的新地标,也會成為廣州在數字經濟時代繼續大步前進的驅動力。

總部:創新生态吸引總部企業

6月,珠江船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琶洲港澳客運口岸首期工程順利完成竣工驗收,口岸臨時聯檢樓二層出境、三層入境大廳、280米長的碼頭岸線長度已經準備交付使用,預計很快将開通琶洲至香港國際機場的直達航線,全程隻需約120分鐘。

未來随着二期項目的推進,項目還計劃開通包括珠海在内的大灣區城際水上客運航線,以及增開琶洲往返香港市區、澳門氹仔(澳門國際機場)航線,屆時琶洲港澳客運口岸将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标志性的水上跨境新通道和交通旅遊新樞紐。

除了水上客運之外,目前琶洲的軌道交通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段、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和地鐵11、12、18号線均處于沖刺階段,建成後琶洲将可以實現10分鐘到達廣州南站,25分鐘到達白雲國際機場,1小時到達珠三角其他城市,2個小時到達香港國際機場。高密度的交通資源配備也意味着琶洲将徹底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而在政策支持上,在廣東省層面,琶洲是廣東省的首批人工智能産業園和省級5G産業園,也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核心平台之一。而在國家層面,琶洲還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廣東首個大數據方向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可以說,無論是國家還是省市層面都給與琶洲很高的定位,全力支持它朝着世界一流的标準來打造。

硬件和軟件上的高配也讓琶洲打造總部經濟的意圖不斷獲得市場的認可。

除了此前阿裡、騰訊、小米等互聯網企業把總部設在這裡之外,近年來琶洲在企業總部的招商引資方面也不斷有新的收獲:中南鋼鐵、TCL、奇安信、三七互娛、名創優品、方所文化、索菲亞等新一批知名企業也紛紛入駐。

伴随着企業總部的進入,相關産業鍊上的中小型企業也大量跟進,來自海珠區政府的數據顯示,目前琶洲地區的數字經濟相關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2萬家,一個由大中小不同體量企業構成的的産業鍊已經逐步成型。

此外,作為産業配套,目前琶洲南片區還在打造海珠最大的都市工業園區珠江科創園,未來這裡将提供50萬平方米的産業空間,劃分出的企業總部加速區、孵化區和服務配套區将共同形成一個完善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這裡也将和琶洲原有的企業總部形成互補,打通總部 研發 制造的整個創新生态圈,為入駐的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産業服務。

創新生态圈的形成也讓琶洲正在逐步成為人才高地。

兩個月前,在首屆“琶洲論劍”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人才獵頭大賽上,樹根互聯、三七互娛、緻景科技等13家入駐琶洲企業提供了25個年薪30萬至100萬以上崗位需求,其中年薪達百萬的崗位10個。

這還隻是一個開始,按照規劃,預計到2035年琶洲将集聚80萬就業人口,海珠區政府還希望在2025年能夠吸引20萬名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來此創業創新。

來自港澳的人才也瞄準了這一塊熱土。來自香港的蔡展鵬于2017年在琶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點野文化,通過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産業,用數字化的手段凝聚粵港澳創意力量。去年,公司承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大學生廣告節。

在他看來,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風口,琶洲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平台,騰訊、阿裡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相繼落戶足以說明琶洲的潛力。這裡的活力不僅吸引了他的到來,相信未來也會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

有了像他這樣的榜樣在前,或許在不久的将來,在區位、政策和産業的利好疊加之下,琶洲将吸引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前來打拼,大灣區打造國際科創樞紐的藍圖也将一步步實現。

采寫丨南都·琶洲π記者魏凱

攝影丨南都·琶洲π記者馮宙鋒

南都·琶洲π拍客馮健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