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絡上流傳着一個神貼——《自己給自己的痔瘡動了個小手術》。
(圖源豆瓣網友@泥垢)
樓主在帖子最上面标明了「請勿模仿!!危險操作!!」
原樓主對于自己“動手術”的過程是這樣描述的:
“把痔瘡肉摳出,用縫紉線從根部紮緊。”
“來怕紮不夠緊,又重新拿一根新的再紮上。”
“用雙氧水消毒,再塗上痔瘡軟膏。”
“我是用曬衣夾先夾住根部的,然這樣比較好纏。”
網友們對此回應:畫面感太強烈了!也太重口了吧!
接下來的描述過程是看起來比較平穩又安全的,并且樓主說自己的痔瘡被自己治療好了……
這位網友的自醫理念是:“痔瘡,就是這樣把它勒緊,然後讓它死亡。”
雖然樓主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不要模仿。但是到這個帖子會心動的人可能并不在少數。
于是就又有了下面這個帖子……
(圖源豆瓣網友@Luna Chan)
有人模仿了這種行為,但是結果是不同的,這位模仿者的肛門潰爛了,不得不再去醫院進行治療。
回帖網友也有講述了其他人自我治療失敗事例:
當然,大部分網友都還是對這個行為持有保守理智的态度的:
這種行為毋庸置疑是非常危險的!确實不宜模仿。
那麼今天,就再次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痔瘡的治療,以免大家走入誤區。
01
痔瘡的分類和臨床表現
痔瘡,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肥大。
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其中内痔的表現又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标準。
内痔主要表現為出血和脫出。
Ⅰ度,排便時帶血、滴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
Ⅱ度,常有便血,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負重時痔脫出,需手輔助還納;
Ⅳ度,偶有便血,痔脫出後不能還納或還納後再次脫出。均可伴有齒狀線區粘膜糜爛,小血管裸露,肛裂等。
外痔發生于肛門外部,入廁時有痛感,有時伴瘙癢。常見的外痔主要為結締組織外痔(皮垂、皮贅)和炎性外痔。
混合痔則是臨床上最主要的發病形式,内痔和外痔的症狀可同時存在,主要表現為便血、肛門疼痛及墜脹、肛門瘙癢等。
02
治療痔瘡需要手術嗎?
一般情況下,不嚴重的沒有劇痛的外痔,早期尚未脫出的内痔,以及不嚴重的沒有長期或者大量出血的内痔,是不需要手術的。
上述情況發生時,均可采用藥物來進行治療。
而從三期内痔開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痔核會脫出的情況,有可能隻是輕微的打個噴嚏痔核就出來的情況,同時伴随着疼痛和出血。
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手術了。
最嚴重的是四期内痔,痔核脫出發生淤血并劇烈疼痛,可能伴随着脫肛并且無法回去的情況。
在發病期間不建議手術,可以先使用藥物和藥浴來安撫一下痔瘡,緩解一下身體的痛苦,再根據情況看是否需要手術。
而外痔的話,是炎性外痔或血栓外痔,可根據病情選擇相應處理方式:①當腫塊比較小(黃豆大小)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血栓會慢慢變小、疼痛減輕;②如腫塊達到蠶豆、紅棗甚至小雞蛋大小,且疼痛明顯時,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03
我可以給自己進行手術治療痔瘡嗎?
答案是,不可以。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可以。
每個人的體質和發病情況都各不相同。
有的人是内痔,有的人是外痔,發病的情況也不相同。
痔核多分布毛細血管,切不可自己動手想要去“清除”它,在未消毒的環境下,操作不可控的情況下,盲目的自己采取手段去治療它是非常危險的!
操作不當,加上細菌感染甚至可能會引起生命危險。
肛泰君還是建議如若在輕度和痔瘡發生早期,早早的及時使用藥物,加上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配合溫水坐浴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如若情況嚴重以及長期脫肛等情況,還是要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咨詢醫生是否需要手術,來進行治療。
當然,給自己動痔瘡小手術的樓主毫無疑問是個幸運兒,但是模仿的那位同學,還是希望在正确的治療下盡快早日康複。
遇到痔瘡發病的時候,還是要勇敢面對,科學治療才是正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