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痤瘡痘痘反複長

痤瘡痘痘反複長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8 21:01:05

痤瘡(痘痘)是一種在青少年和成人中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可導緻炎症後色素沉着和永久性瘢痕,給患者日常生活、社交以及身心健康帶來較大困擾。很多人就診的時候常常會問,我為什麼會長痘痘?我的痘痘到底是怎麼引起的?今天我就帶大家扒一扒痘痘的發病機制,看看痘痘到底是怎麼引起的?

痘痘的發病機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完全闡明,目前公認的機制主要是四個方面:毛囊及皮脂腺導管上皮的過度角化;皮脂腺大量分泌;微生物(痤瘡丙酸杆菌、馬拉色菌)的定植;炎症和免疫反應。(圖1)

痤瘡痘痘反複長(痤瘡痘痘的發病機制)1

圖1痤瘡的發病機制

一、毛囊及皮脂腺導管上皮的過度角化

青春期,遺傳背景下,雄激素尤其是雙氫睾酮(DHT)大量分泌,促進毛囊皮脂腺導管上皮的增殖和異常角化,形成微粉刺、粉刺(圖2.3),堵塞毛孔,是痤瘡發生的始動環節。雄激素是引起痤瘡的主要誘發因素, 其它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生長激素等激素也與痤瘡發生密切相關。

痤瘡痘痘反複長(痤瘡痘痘的發病機制)2

圖2 微粉刺


痤瘡痘痘反複長(痤瘡痘痘的發病機制)3

圖3 粉刺

講到這裡,女性可能會困惑了。雄激素存在于男性體内,他們長痘痘是應該的,我是女性,體内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怎麼也會長痘痘呢?

其實雄激素是促進我們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男性和女性體内都有,男性主要來源于睾丸間質細胞,腎上腺也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女性主要來源于卵巢和腎上腺。所以無論男女都會長痘痘。

痘痘是雄激素引起的,有的人長,然而有的人不長,那長痘痘的人,是不是體内雄激素水平不正常?

不是的,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長痘痘患者的體内雄激素水平是正常的。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增加,是生理性增加,是為了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分泌的。而且雄激素水平會有晝夜的變化,女性會随着月經周期波動,但都在正常範圍内。不同的是每個人對雄激素耐受阈值不一樣,阈值高的不會長痘痘,阈值低的,月經周期的波動,也會長痘痘。(備注:也有少數痘痘的确是由病理性的雄激素水平高引起,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征)

二、皮脂腺大量分泌

雄激素在導緻毛囊導管堵塞的同時,也通過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的皮脂。 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質被認為是痤瘡發生的前提條件。另外,脂質成分的改變如過氧化鲨烯、蠟酯、遊離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亞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導緻痤瘡發生的重要因素。

三、微生物(痤瘡丙酸杆菌、馬拉色菌)定值

毛囊導管的堵塞,一方面會導緻皮脂腺的大量瘀積,生活在毛囊導管裡的兩種主要微生物:痤瘡丙酸杆菌和馬拉色菌,可以将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作為營養;另一方面會擠壓毛囊壁,導緻毛囊内壓力增加,繼而導緻缺氧,缺氧會導緻厭氧的痤瘡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總之,兩方面因素導緻毛囊内的兩種主要微生物:痤瘡丙酸杆菌和馬拉色菌大量繁殖(圖4)。

痤瘡痘痘反複長(痤瘡痘痘的發病機制)4

圖4 微生物定值

四、炎症和免疫反應

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炎症和免疫反應是痤瘡的主要病理特征, 且炎症反應貫穿了疾病的全過程。毛囊微生物和/或異常脂質通過活化Toll 樣受 體(TLRs)進而産生白細胞介素(IL)-1α 及其他有關炎症遞質,IL-1α 目前認為是皮脂腺導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疾病發展,脂質大量聚集導緻嗜脂及厭氧的痤瘡丙酸杆菌和馬拉色菌進一步增殖,獲得性免疫被激活。 不斷加重的炎症反應誘發毛囊壁斷裂,脂質、微生物及毛發等進入真皮,産生異物樣反 應(圖5)。

痤瘡痘痘反複長(痤瘡痘痘的發病機制)5

圖5 痤瘡的炎症和免疫反應

總之,痘痘的發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鍊式反應,逐級放大。每個環節都相互影響,不是孤立發生的。痘痘皮損消退後常遺留紅斑、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這與痤瘡嚴重程度、個體差異或處理不當密切相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