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是陳留尉氏人,在漢末魏晉時期,阮氏家族發展達到鼎盛,成為名震天下的名門世家。因為陳留距離洛陽隻有五百裡,而洛陽在漢末到魏晉三百年間都是國都所在地,因此陳留阮氏有了更多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作為名門望族之後的阮瑀,因為有名門世家這塊金字招牌,因此社會地位很高。人都說學習需要有環境,而陳留之地就有個好的文化氛圍,魏晉時期的很多書香門第、名門望族都聚集于此,在如此文化氛圍的熏陶下,阮瑀有了一個好的條件和基礎。
好的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并不足以讓阮瑀脫穎而出,這個時候他還需要一位名師的指點,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
我想到了一本暢銷書《刻意練習》裡就提到了正确的指引問題,不正确的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不會收到好的效果,會走很多彎路。上天是眷顧這個身負才華的孩子的,不久他遇到了自己的名師蔡邕。阮瑀和蔡邕能夠相遇,得益于蔡邕本身也是陳留人,兩個人是老鄉,蔡邕仕途不順,因而回到家鄉治學,由于阮瑀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因此蔡邕和阮氏自然少不了交往。阮瑀的父親阮敦是漢邑巴吾令,他非常欣賞蔡邕的才華,因而經常邀請蔡邕到家裡做客切磋音律。
一次偶然的機會,蔡邕到阮瑀家拜訪他的父親阮敦,恰好阮瑀在院子裡玩耍,不小心撞到了蔡邕。阮瑀恭恭敬敬的對蔡邕說:“小侄無禮,沖撞了伯伯,請伯伯念在我年幼無知,諒解我的過錯,也不要告訴我的父親。”蔡邕被眼前這個知書達理的小孩所感動,加上阮瑀長相非常讨人喜歡,便和阮敦說自己要收個徒弟傳授自己生平所學,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人選,今天看到貴公子相貌不凡,我想收他為徒,不知阮大人意下如何?阮敦仰慕蔡邕的才學,知道蔡邕願意收自己的兒子阮瑀為徒,自然是求之不得,當即答應下來。從此,阮瑀跟随蔡邕十幾年,期間涉獵廣泛,自己的學業大進。
蔡邕被害,隐居不出。阮瑀多麼希望可以和師傅一直學習下去,可在那個亂世之中,又有幾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呢?由于曾經迫于董卓的威脅而做官,蔡邕遭到了誅殺董卓的王允的猜忌,盡管蔡邕謹慎小心,還是難逃厄運,王允用董卓餘黨的借口将蔡邕殺害。阮瑀最敬愛的師傅,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他,從此,他再也聽不到師傅的撫琴之音了。
阮瑀想親手殺死那個奪走師傅性命的王允,但他沒有那個機會,因為王允在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前就死了。阮瑀看透了爾虞我詐的世界,不想為任何人賣命,也不想受任何人擺布,因此他選擇了和商山四皓一樣的隐居方式來避世,阮瑀的家人也沒有為難阮瑀,因為阮氏也為蔡邕的無辜被害而感到惋惜和憤怒。
但在亂世之中,要真隐又談何容易!有個人找到了阮瑀,希望他出山輔佐曹操成就大事,這個人就是曹操的族弟曹洪。在曹洪看來,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能力的人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但是阮瑀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他甯可一輩子與書琴為伴,也不想看到殘垣斷壁的城郭和生無可望的絕望百姓。阮瑀過期了清苦的隐居生活,但是多少年後阮瑀才意識到隐居的生活才是他人生最惬意的時刻。
曹洪幾次三番都不能說動阮瑀,這讓他十分惱火,于是整天悶悶不樂。曹操看到一向樂觀豁達的曹洪居然沉默不言了,感到很奇怪,便問是怎麼回事。曹洪說:“丞相,我為國舉賢,但賢才避世隐居不為我們所用,因此苦悶。”曹操早就聽說過蔡邕有一位高徒阮瑀,聽曹洪一說,不禁被阮瑀的不為權勢所動的高風亮節所打動。他安慰曹洪說:“不言心急,這樣的大才遲早會為我所用的,現在隻不過是時機未到罷了。”
曹孟德放火燒山,逼出來文壇翹楚。曹操安排手下找到了阮瑀,并帶來了曹操為阮瑀準備的禮遇,阮瑀對使者帶來的金銀珠寶不屑一顧,但對使者帶來的古籍典藏表示出了興趣,這一細節被曹操的使者敏銳的發現了。使者回複曹操說:“阮瑀對于财物确實不屑一顧,但對于書籍卻十分偏愛。”曹操笑了笑,心裡說道:“看來還不是個無欲之人,這就好辦了!”曹操命人搜集天下的古籍,然後都讓人送給阮瑀,阮瑀來者不拒,但是想讓我出山,免談!
有志向的人心總是躁動的。阮瑀已經四十三歲了,比他小的南陽諸葛孔明出山輔佐劉備,天下譜寫的代表荀彧也出山輔佐曹操,同時還和曹洪結成了兒女慶家。面對這一切,阮瑀的心也不在甯靜了。恰在這個時候,曹操也有些急了,他心想:“如果阮瑀不能為我所用,我就放火燒山,如果他真想做個全隐,我就成全他,讓他做介子推!”介子推就是為了躲避晉文公重耳進入了深山,晉文公用燒山的方式打算逼迫介子推出來,結果介子推甯可燒死也不出山,最後和老母親一起被燒死在山中。阮瑀還不想做介子推,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于是他選擇了騎驢出山,當然還要馱上他的書。
出了山口不遠,阮瑀就看見曹操率領手下衆人在山外等候,曹操看到阮瑀出來,便大步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說:“阮先生不肯出山,曹某本不該強人所難,但現在天下大亂,曹某急需阮先生這樣的人才,因此迫于無奈才出此下策,希望先生不要介意。”阮瑀并不是不識時務之人,他對曹操說道:“我本一介草民,勞煩丞相費心,今日之事并非丞相之過,我怎會介意呢,阮瑀既然出山,必定輔佐丞相左右,孝犬馬之勞!”
閑雲野鶴也得為俗事所累,配備輔導員,曹丞相煞費苦心。阮瑀過慣了閑雲野鶴的日子,對曹府規矩都不習慣,因此做起工作來懈怠緩慢,這讓曾經對他寄予厚望的曹洪大失所望。曹操也不想讓阮瑀這樣消沉下去,于是他想了一個主意,通過一次酒宴的機會給阮瑀一次機會,也給自己一個留下他的理由。酒宴上,阮瑀一個人坐在角落裡,面上帶着一份愁苦之情,并不與人交流。曹操突然指着他說:“阮瑀,聽說你師從蔡邕,精通琴藝,今天為大家演奏一曲,如果大家不滿意,你就去拜樂工為師吧!”在坐的衆人都有些吃驚,難道曹丞相費了很大力氣請出來的人,就是個樂工的水平嗎?阮瑀當然知道曹操的用意,他既不能辱沒了師傅蔡邕的威名,也不想就此沉淪下去,因此撫琴而歌将曹操大大的贊美了一番。
曹操很高興,一是阮瑀的才學果然不凡,二是通過阮瑀對自己的贊美,曹操認為阮瑀不是又臭又硬的石頭,而是可以為我所用的人。為了幫助阮瑀盡快适應新環境,曹操還為他安排了一個輔導員陳琳,陳琳多年在宦海沉浮經驗豐富,和阮瑀工作一樣且同為建安七子之一,溝通交流起來更為方便。
冷眼旁觀不入黨争的阮瑀,入仕揚威建功立業的仲達,文武兼備志向高遠的曹丕,三人互為知己。為曹操效力并不是不智之舉,因為曹操當時不僅統一了北方,并且文學界具有領袖地位。但是在曹操身邊就要收起自己的棱角和鋒芒,不然随時有可能召開殺身之禍,對于這一點阮瑀是十分清楚的。他敏銳的看到曹操集團内部派系林立,有忠于漢獻帝的大漢之臣,有地方豪強的違心依附,還有曹操幾個兒子之間也明争暗鬥。阮瑀并沒有加入任何派系,他自己一直保持着冷眼旁觀,清者自清自保求安就是阮瑀的追求。但是他還是和兩個人的關系比較近,一個是世子曹丕,另外一個就是以名士身份入曹營司馬懿。
阮瑀看到了楊修之死,因此對于曹操立儲之事從來不發表意見,盡管他和曹丕交好。一天司馬懿興沖沖的去找曹丕,當時阮瑀也在,司馬懿一進門就說:“大喜事,大喜事!”曹丕問是什麼喜事,司馬懿說:“主公問我對您和其他公子的看法,我說主公諸子中隻有子恒能堪大任,于是主公決定立您為世子了。”聽到這個消息,一向冷靜沉穩的曹丕也不禁喜上眉梢,但一旁的阮瑀卻異常冷靜,在他看來,這件曹丕的喜事,可能是司馬懿的憂事。
等到他和司馬懿離開曹丕府邸的時候,見四下無人,阮瑀拉住司馬懿的手說:“很多事情何必名言呢?”司馬懿大惑不解的說:“怎麼這麼說呢?”阮瑀說道:“子恒和子健都是明公的兒子,立誰為世子對于明公來江山很難抉擇,他今天說要立子恒,可能明天就會立子健為世子,而你如此大張旗鼓的和子恒說他已經為世子的事,萬一最後便發生了變故,你如何面對明公,如何面對子恒,又如何面對子健,這不是将自己置于危險之地嗎?”司馬懿知道阮瑀是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但此時的司馬懿正志高意滿,說道:“論做文章,可能一輩子我都趕不上你,但是論在馬上平天下,卻是你不如我。如今能輔助明主,有望最後奪得天下,這正是我建立功業最好的機會,怎麼不能讓人欣喜若狂呢!”曹丕聽了司馬懿的話之後十分高興,對司馬懿說道:“仲達說的對,大丈夫豈能在亂世中隻求安身立命,碌碌無為,而不想去建立一番大的事業呢?”後來曹丕果然繼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并代漢自立,而司馬懿也成為曹丕的器重之人和身邊重要的謀臣。
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心,洞悉人心的千古文章,獨樹一幟的悼念之文。阮瑀的文風在歸順曹操前後有很大變化,在沒有投奔曹操前,詩歌多以描繪戰亂場景,表現百姓疾苦,體現的是慷慨悲壯的氣氛,阮瑀的《駕出北郭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詩中描述了一個受到繼母虐待的孩子,在已經去世的親生母親的墳冢旁邊哭泣的故事,表現了阮瑀對于社會底層百姓的同情。
如劉勰所論:“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在投奔曹操之後,建安諸子們的文風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産生了建功立業、為民謀福的想法,因此詩詞創作中,以歌頌曹氏父子和表現自己強烈的功名意識為主題。期間阮瑀還奉曹操之命寫信給孫權,其行文弱中帶剛,和陳琳的慷慨激昂不同,阮瑀的文章初次讀并不感覺有什麼鋒芒,但是其文說理邏輯缜密,逐層推進,不知不覺中就指向了要害之處。如果說陳琳的文章可比刀槍,那麼阮瑀的文章就是溫水煮青蛙,相比較下阮瑀更勝一籌。
建安十七年深秋,阮瑀因為染病不治而亡,他的死讓建安諸子十分悲痛,尤其是他的摯友曹丕對于阮瑀的死十分感傷,不僅自己作詩悼念阮瑀,還令其他人也一起作詩悼念。曹丕在他做的《寡婦賦》序中曾說:
“陳留阮元瑜,與餘有舊,薄命早亡,每感存其遺孤,未嘗不怆然傷心,故作此賦,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等并作之。”阮瑀的死刺激了建安文人的心,使得他們的心态發生了轉變,為他發起的悼念之作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建安文學的題材,使建安文學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