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談養生的時候,都會說一句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是黃帝發現古時候的人身體健康、壽命長,特意去向“天師”岐伯請教其中原因,岐伯的回答說:上古之人健康長壽是因為他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和“精神内守”。
“健康長壽”也是聖人之教
對健康長壽的追問,不是今天老齡社會才有的新話題,上古時候的軒轅黃帝已經替我們問了這個問題,他在《黃帝内經》中向岐伯發問:怎樣才能向上古之人那樣健康長壽呢?
岐伯說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意思就是說上古那些精通養生之道的人,在教育老百姓,科普養生保健知識時會這樣講:對于虛邪賊風,一定要按時加以回避。再加上恬淡虛無,真氣順從而運行,精和神在體内守住,如果能這樣,疾病還從哪裡來呢?
岐伯的這個答案,是不是很正确、很原則、很思想深邃?确實如此,隻需要把這個答案弄清楚了,能夠在自己生活中具體化,就真就能健康長壽。
教人不得病的方法
上面這幾句就是教人不得病的方法。首先,要回避虛邪賊風。虛邪賊風是指一切可以緻病的外在邪氣,特别是六淫邪氣。所謂六淫邪氣就是風、寒、暑、濕、燥、火。更早的時候,在《左傳》中記載,秦朝的名醫和認為“六氣”是:陰、陽、風、雨、晦、明,這六氣正常時不會緻病,“淫生六疾”“過則為災”,他提出的著名的“六氣病源”學說。所以,這第一條教導講的是如何與外部相處,對那些“虛邪賊風”,可以緻病的因素,包括今天所謂的病原體,也包括不正常的氣候、環境變化等等因素,都要盡量躲開它,不要觸犯它。
有時候回避不了,比如現在的霧霾,也要盡量采取防範措施,戴防霧霾口罩。“避之有時”的“時”很重要,就是要知道時節、時令氣候的變化,早早采取回避措施。
其次,要内守,這是最重要的方法。什麼是“恬淡虛無”?“恬淡”就是淡泊,少欲望,不追求名利。老子說過“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恬淡是上等做法,争強好勝并不美好。
其實恬淡是可以做到的,但“虛無”卻難以做到,“虛無”是最高境界了,是道家所說的“道”的境界。什麼是“虛”,老子說“緻虛極,守靜笃”,要達到極度的虛無,守住極度的甯靜;什麼是“無”,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無是天地萬物的開始、本原。《莊子·刻意》說“夫恬惔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虛無”是天地的本來面目,也是道德的本質,但也不是就完全達不到,隻要明白了天地萬物的本體、本質,然後按照内守的功夫不斷的修煉,就可以達到。
精神内守修煉法
怎麼修煉?首先是精神内守,就是在體内守住精氣和神氣,不讓它外洩。
然後是“真氣從之”,就是真氣順從它運行,順從什麼運行?“從之”的“之”指什麼?後人有很多理解,我認為首先順從的應該是人體的兩條大脈——任脈和督脈,然後順從的是十二經脈,最後,要吸收天地萬物的真氣于體内,達到天人合一。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肯定就不會得病了。
“病安從來”,意思就是病還從哪裡來?病還怎麼能來呢?這個“安”是“哪裡”、“怎麼”的意思,比如蘇東坡說“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在體内守住精氣和神氣,不讓它外洩,疾病還能從哪裡來呢?
“恬淡”的具體方法
岐伯接着說:“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這裡其實說的是做到恬淡虛無的具體方法,也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思想、情欲的具體方法。
意思是說:情志能控制并且很少欲望,心安甯而不恐懼,身體勞動但不疲倦,正氣調順暢了,那麼每個人的欲望就會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願望也都能實現。
所以,不管吃什麼樣的食物都覺得甘美,不管穿什麼樣的衣服都覺得合适,不管過什麼樣的習俗都覺得快樂,不管是地位高還是低都不羨慕,心安方可無所畏懼。
心安最重要
上古之人“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這個“閑”字不是休閑的意思。這個字外面是大門,裡面是個木字,就是栅欄,表示把自己的情志、思想擋住、控制住,不讓它随意發展。隻有心安才能無所畏懼,不悲不喜,即使勞累、辛苦,但也不知疲倦。可見“心安”是多麼重要。
早在《黃帝内經》時代,岐伯就認識到心安的重要性。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這裡是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話,《道德經》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第一個字都是意動詞,意思是:覺得食物很甘甜,覺得衣服很美,覺得住房很好,覺得生活很快樂。
“樸”也是老子倡導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複歸于樸”。“樸”的本義是指沒有加工的木材,表示自然而然的、無智無欲的本真狀态,其實就是得道狀态。所以,養生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回到最原始、最淳樸、最本真的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