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從深圳到肯尼亞,埋頭苦幹了6年的雷靜迎來了事業的春天。她在非洲開設的網店和公司,以年增速200%的幅度上漲,年營收近5000萬人民币。
雷靜,曾是深圳傳統外貿人,2016年帶着“助力中國産品出海”的目标遠赴非洲創業。20日,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連線遠在肯尼亞的雷靜,聽她講述非洲創業故事。
雷靜和她的團隊
出師不利,“觸電”逢生
2017年,雷靜在肯尼亞已經呆了一年。原本懷揣大夢想,立志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這一年中,雷靜先是從華強北批發老人機,賺了點錢。但很快因産品技術含量低,價格競争激烈,無法持續。後來,她全款從深圳訂了5000部功能手機,可是等貨到了肯尼亞,客戶說手機沒有肯尼亞移動錢包M-Pesa支付功能,在當地無法使用,手機被全部退貨。
這一單令雷靜元氣大傷,她花光了所有積蓄,靠透支信用卡支付房租。家人、朋友都勸她回國,但雷靜不甘心。“打死都不會回去的。我不相信自己的創業已到盡頭,等待、思考,一定會有曙光的。”
一次偶然的“觸電”經曆,令她絕處逢生。當年,從廣東去肯尼亞開拓市場的音響商大張空運了一批“太時髦”的音箱,慘遭所有老客戶拒絕。前後逗留了一個月,面對“無人問津”的局面,大張無奈折戟而返。回國前,他找到雷靜說,如果有機會賣掉,隻要把出廠價還他就行,空運費和利潤通通不要;賣不掉,就當垃圾扔了吧。雷靜看着滿屋子的音箱,抱着“死馬當做活馬醫”的心态,決定上電商平台JUMIA試試。“我把網店注冊好,把所有的産品圖片傳上去,審核通過後,沒想到第二天就來了訂單。”回憶當年,雷靜難掩激動。
緊接着,第四天,她又收到了兩個音箱和3個手機環的訂單。訂單源源不斷地來,雷靜的電商生意逐步走上正規。
自創品牌,年營收近5000萬
就這樣日複一日,雷靜居然把大張留下的所有音箱都賣完了。同時,她成立了自己的電商品牌Annov,主打3C類和小家電産品。産品在中國國内生産,穩定的供應鍊令雷靜的電商事業愈發紅火。
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非洲電子商務的普及。那年,雷靜在JUNIA平台上精細化運營五家店鋪,産品種類超過300種,日訂單量平均在500單,最高日訂單量甚至突破2000單,在當年的促銷活動中,其業績在肯尼亞排名第三。
雷靜告訴記者,她已在多個電商平台上開了網店,總體銷售額每年以200%的增速上漲,一年銷售額達720萬美元(近5000萬人民币)。
因業務發展需求,雷靜的公司主要是本地化運作,23名員工中,20名為本地人。“剛招來時,他們什麼都不懂。我就從店鋪管理、庫存管理、送貨驗貨等各個環節手把手教。”雷靜說,現在他們不但熟練掌握了電商運營流程,還能為想加入電商大軍的客戶提供咨詢服務。
就這樣,公司的另一條業務線——電商咨詢于2021年應運而生。雷靜和她的小夥伴将電商培訓與業務實操相結合,擴展事業版圖的同時,幫助更多人走上電商之路。
瞄準第一,助力中國産品出海
在雷靜看來,非洲的電商市場蘊含着無盡的機遇。
“與國内相比,肯尼亞簡直就是電商的蠻荒地。目前,肯尼亞電商銷售占比隻有1%。”雷靜說,随着覆蓋人群的不斷增大,電商市場将呈幾何級增長。
“我的首要目标是将自主品牌在肯尼亞做到行業第一。保障品控的同時輻射線下,為龐大的線下市場供貨。”雷靜說,之前都是做國内成品貿易,現在已開始将零部件運到肯尼亞本地組裝。運輸體積小、運費和關稅低,在肯尼亞組裝利于培養當地的技術人才,能獲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降本提效,将品牌做大做強。”
目前,除了自有品牌,雷靜也積極借助平台,助力更多的中國産品出海。其中,深圳3C類産品占到30%。
“我希望與國内有産品優勢的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小家電類産品和3C類産品。”雷靜說,她之前在深圳做傳統外貿的資源優勢,令她能更高效地找到合作夥伴。後續,深圳産品的比重将有望進一步提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原标題《從身無分文到年營收近5000萬元,深圳外貿人雷靜:我在肯尼亞做電商 》)
(作者:首席記者 劉瓊)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