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鳥鳴,推開二樓卧室的窗,望着遠處的蒼翠青山和小橋下淙淙流水深吸一口氣;踏着咯吱咯吱的木闆下樓,門口的快遞已經送來……“90後”女孩高蓉蓉的屏南鄉村“隐居”生活靜谧舒緩,卻與世界緊密相連。
一群“90後”年輕人為什麼選擇“移民”鄉村?瀕臨消失的村莊怎樣重新“蘇醒”?
現代家電 老屋的和諧生活
浙江溫州女孩高蓉蓉是一個标準的“90後”,2015年從上海海事大學畢業後,“移民”到位于福建東北部山區的甯德市屏南縣,最近一年定居在一個叫作四坪的小山村。
四坪村及附近一帶的村莊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建築呈現鮮明的閩東風格。附近的龍潭村甚至保存着120多棟明清建築。
高蓉蓉在四坪村的新家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二層小樓。從參與設計到把原有的老舊民居保護性翻修,家裡的每一寸都展現着一個“90後”對幸福生活和美的安排。
深秋的四坪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樓是一間兼具茶室、畫室和會客功能的客廳,桌上散落着畫筆顔料和茶具。二樓是一間朝南的陽光房,高蓉蓉把工作台和書房布置在這裡。書房對面是有着三面大落地窗的卧室和開放式廚房。現代化的冰箱電器旁,一棵粗糙的柿子樹穿過房頂伸向天空,在老油畫般的畫面中,一顆顆飽滿的橘紅色柿子沉沉墜在枝頭。
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房子,在村裡已經有很多座。高蓉蓉說,一批小夥伴通過她了解到這裡并陸續過來,租下一棟棟房子,自己動手,對村莊進行整體水系改造和房屋修複改造。吸引他們的除了這裡原汁原味的閩東老宅,更有這裡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和自由的新鄉村生活。
四坪村的老宅。新華社記者宋玉萌攝
新村民 老村民的化學反應
很難想象,眼前“文藝”的四坪村,在“移民”們到來之前,一度因為“空心化”嚴重瀕臨荒廢。現在她們帶回來的清新氣息正讓四坪村發生着奇妙的化學反應。
村裡,畫室、工作室、創意咖啡廳隐藏在各個角落,等待你不經意間遇見。創意集市上,老村民的質樸手工産品和新村民的油畫交錯其中。高蓉蓉說,他們在這裡的生活既古樸又現代。每天做文創作品、畫畫,和村裡人一起做事。跟都市繁忙的生活不同,現在24小時都是屬于自己的。
“新移民”們為四坪村創意集市設計的宣傳海報。
“90後”姑娘瓶子也是生活在四坪村的“新村民”,記者來到四坪村時,她正和幾個小夥伴圍在一起包柿餅,他們幫忙把村裡的土特産——家家應季晾曬的柿餅,設計包裝再通過網絡銷售出去。
瓶子和小夥伴們在為村裡的柿餅包裝發貨。新華社記者 宋玉萌 攝
“今天已經發了100多個快遞了。”瓶子說,他們對這些柿餅進行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文藝懷舊風包裝,幫助村民進行電商銷售,不但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讓柿餅成為四坪村的一張“小清新”名片,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小山村和她背後的新美麗鄉村故事。
許多消費者給他們留言說,真想來這個小村子看一看。買柿餅,買的不隻是一味小吃,更喚起了帶着溫暖和豐收味道的鄉村生活回憶。
村民林德波去年年底重新回到四坪村。他覺得現在村裡“特别好”,新村民和老村民特别融洽,有了年輕人,這個村“好像有了新生”。
林大哥自家的老酒坊也在村裡重新開張了。他在“新村民”陳曉藝的幫助下,對老酒進行了新設計包裝,傳了兩代人的酒旗重新在村裡飄起來。
“村落文創”背後的一盤“棋”
屏南縣地處鹫峰山脈中段,縣内村落近千個,星羅棋布,小而分散。在高蓉蓉和她的小夥伴們到來之前,這裡與全國許多鄉村一樣,人口外流,産業凋敝,文化式微,村落衰敗,個别村莊一度隻有寥寥數人,瀕臨消失。
在四坪村附近的龍潭村,原有1400多名村民,這些年陸續僅剩100多人了。經過這兩年的恢複,長居的村民已經達到600多人,完成26棟古民居的修繕。人回來,熱鬧的生活也回來了。龍潭村的四平戲班子迎來了“春天”,完成了20多年來的第一次“納新”。村裡還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戲曲文化節。龍潭小學從過去的1名老師6名學生,發展到現在8名老師26個學生。
這些變化正是甯德市屏南縣近年來努力發展“村落文創”的一個縮影。
面對傳統村落衰落的困境,2015年,屏南縣将“村落文創”作為一個突破點,建立傳統村落文化創意産業項目運行機制,确定漈下、雙溪、龍潭、四坪等傳統村落試點推行文創計劃。
在附近的雙溪鎮安泰藝術城,“人人都是藝術家”油畫公益培訓吸引了許多村民。項目負責人介紹道,讓村民學習油畫創作及電商銷售,通過不斷接觸,讓老村民更好地接受、理解“新村民”和新生活方式,也為他們未來發展藝術民宿和新鄉村旅遊等打下基礎。
在文創村落,新老村民和政府一起開展河道治理、改水改廁、污水處理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推動醫療站建設、小學複辦、文化場館配建等,推動民居修繕和空間改造。
創新的鄉村治理方式讓傳統村落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家園,引來大批“移民”入住、大批外出村民回流。文創也成為鄉村治理的新橋梁,将小山村生活和山外的都市生活連接起來,給古老山村帶來充滿朝氣的新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