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醫生在做日間手術。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供圖
圖為患者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辦理入院手續。 本報記者 龔相娟攝
圖為天津市腫瘤醫院日間病房一角。 本報記者 龔相娟攝
圍繞人民群衆看病就醫反映比較突出的醫療服務問題,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提出推行日間手術,合理調配診療資源。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日間醫療服務等制度。
日間手術這一要求提出後,推行進度如何,給患者帶來了哪些便利?做手術不住院安全嗎?醫保可以報銷嗎?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在天津進行了采訪。
從入院到出院,隻用了3個小時
見到許強時,他戴着眼罩,坐在醫院候診大廳等待叫号複查。
“我這個年齡在白内障患者裡算年輕人。”51歲的許強拿自己打趣,狀态不錯。
不久前,許強左眼模糊得厲害,眼前常出現黑斑,隻能看清一尺内的東西,家人催促趕緊到醫院檢查治療。“肯定得手術,先請假3天看看吧。”許強和家屬提前為住院手術做好了準備。
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就診前,他跟“病友”聊了聊,估摸着視力下降跟自己的糖尿病有關,但沒想到又查出了白内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白内障,醫生解釋病情後,建議做日間手術治療。
“日間手術不用住院?做完手術就能回家?”讓許強驚訝的“日間手術”與傳統住院手術的最大區别就是等待時間短、不用住院。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中,闡述了日間手術的内涵——在日間手術室或住院部手術室内、麻醉狀态下完成的手術(含介入治療),指按照診療計劃患者在1日(24小時)内入、出院完成手術或介入治療(不包括門診手術或門診介入治療)。即便特殊病例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時間也不超過48小時。
“日間服務的時間範疇,在實踐中不一定局限于24小時或48小時。凡是提升診療效率、加速患者康複、降低醫療成本的措施,都可以在臨床實踐中推行。”天津市衛健委醫政處相關負責人說。
“不住院,那家屬也不用請假陪護了。”這讓許強和家屬心裡都輕松了一些。
“在手術室用了40分鐘左右吧,一開始緊張,聽了醫生的講解指導後就放松了。”許強回憶,手術完成後,護理人員把他送回病房留觀。當得知這個手術是按住院費比例報銷時,許強還不太相信,上網查了查。确實如此。2019年12月,天津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通知提到,為更好地支持醫療機構開展日間手術,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負擔,“參保人員接受日間手術診療服務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照我市有關規定享受住院報銷待遇”。
留觀半小時後,一切指标正常,醫院為許強辦理了出院手續。“出了醫院大樓,我專門看了眼時間。從入院到出院,3個小時。”許強說。
要在安全前提下提高效率
能否做日間手術,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推行“日間手術”,并規定了适用情形:選擇既往需要住院治療的診斷明确單一、臨床路徑清晰、風險可控的中小型擇期手術,逐步推行日間手術。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在日間手術這一要求正式提出後,展開調研讨論,決定先試點再推廣,以就診率高、醫院手術非常成熟的白内障病種切入,逐步完善流程。
“病種簡單明确,并發症風險小、術後護理簡單”是開展日間手術的基本要求。此前,有關部門印發了《開展三級醫院日間手術試點工作方案》,對醫院場地、人員、病種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時發布了《日間手術病種及術式推薦目錄》供醫療機構開展日間手術時使用。到了今年,《目錄》中的手術病種增加到708個。
有高标準,才有高質量。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根據《目錄》,經過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讨論,确定日間手術“三個準入”标準,包括病種準入、手術醫師準入、患者準入。
病種,先試點再推廣;醫師,具備豐富手術經驗;患者,做好術前評估。如果術中出現并發症,或輸液過程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不符合日間出院标準,醫院設有轉為普通住院的綠色通道,保障患者安全。
“日間手術術前準備時間短,術後醫生觀察時間短。要規避風險,三個準入條件缺一不可。”天津醫科大總醫院主任醫師陳建說,這也是為什麼日間手術首先在三甲醫院開展試點的原因,“不是為了日間而日間,要在安全前提下提高效率。”
信息化讓住院流程跑出加速度
許強術後第二天到醫院複查。等待檢查過程中,他聊起自己姑姑2008年也做過白内障手術,當時在醫院住了四五天。“現在微創手術速度快,技術進步了。”他說。
的确,技術是硬支撐。“日間手術的興起主要受現代醫療技術和理念的影響,比如微創,ERAS(術後加速康複)等。”天津市腫瘤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日間病房負責人孫蓓說,腫瘤患者病情複雜、疑難問題較多,現代醫學學科某一個細化的分類不能“單打獨鬥”,必須依托多學科聯合會診的診療優勢,實現對日間手術患者高質量、高精度的鑒别與診斷,更好地完成病人的準入和治療方案選擇,提高腫瘤日間手術工作質量。
現代醫療技術讓日間手術成為可能,而信息化技術則打通、加速了手術前後的所有流程環節,減少了患者的在院時間。
“手術環節沒變,變的是效率,患者減少住院時間的背後,是醫院全流程效率的提升。”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副院長趙少貞說,原本兩三天的工作量都壓縮到一天内完成,醫護人員工作量激增、壓力很大。
為破解效率難題,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經調研論證,開發了一套新的日間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優化日間手術術前管理。把患者的基本信息、門診檢查結果都同步到住院病曆中,醫生可以提前書寫病曆,患者入科後直接引用;同時,在患者主索引系統的幫助下,門診病曆、術前檢查數據、患者院前評估數據均可以互相引用、查閱,省去重複書寫的過程。
新系統讓患者少跑腿。術前無需繳納檢查押金,所有預檢查單據均實現電子化,患者可以在自助機器上辦理各種業務,包括住院登記、住院清單、醫保登記、出院結算以及病曆複印。
信息化讓住院流程跑出加速度。日間手術運行效率的提高,使得醫生和護士可以将節省出的精力投身于為更多患者提供診療服務中,患者等候時間減少,手術量得以穩步提升。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2019年初日間手術占比48.18%,2020年達到85.02%,2021年上半年則為90.73%;平均住院日2016年是3.6天,2021年下降到1.4天;推動日間手術前,患者手術平均等候時間18.2天,縮短至現在平均等待4.9天。
以人為本,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回憶起整個就醫流程,許強對幾處細節印象深刻:“就診時有專門的患者服務中心,不懂就到窗口問或打電話,不用到處跑;術前檢查時,每個科室門挨着門,也不用到處跑;手術前一天,有人打電話提醒具體時間。”
許強說的患者服務中心設立于2017年。“原來三天的工作量現在壓縮到一天裡完成,需要把流程前置。”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護理部主任劉華介紹,原來是先辦住院,再做相關檢查化驗、術前評估等程序。現在反過來,門診當天先做檢查化驗、術前評估,再辦住院手續,辦完回家等當天來直接手術。
患者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包括為日間手術患者做術前評估、手術預約、術後随訪,并通過人工窗口、電話專線、微信平台為患者提供無假日咨詢服務,及時解答患者在術前和術後的疑問。
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靠機制,也靠感情。
天津市腫瘤醫院日間診療中心服務的多是化療患者。“整個日間中心凡是有窗戶的地方都留給了患者,讓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盡可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孫蓓說。
該院位于8樓的日間病房,占地4000平方米,空間寬敞,裝修設計上打破傳統的“四白落地”,分為橙苑、藍坊、紫軒三個區域。護士站的牆上、桌上有相應顔色的挂畫、盆花,走廊的牆面和地面以不同色塊來舒緩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以患者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設置流程,才能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孫蓓說。
與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類似,天津市腫瘤醫院根據自己的專科特色,在住院服務中心規劃有日間手術準備中心,為患者進行一站式檢查預約、采血、宣教等服務,讓患者少跑腿,提升就醫效率與就醫體驗。
日間手術提高了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60歲的秦女士患有乳腺癌,治療周期内,每隔兩三周需要到醫院化療一次。化療有時間限制,在治療周期内必須做,如果預約不上床位無法住院隻能幹着急。
“一些單日治療或者方案相對簡單的化療,可以在不住院的情況下進行。”孫蓓說,日間手術、日間放化療服務都屬于日間診療服務的範疇。
2019年,天津市腫瘤醫院新門診大樓啟用,其中一整層被用于日間診療服務。據孫蓓介紹,病房配備35張床位,180張座椅。病房日接待化療患者可達350人次,年各類治療量達13萬例次,在全國能排到前三。
“日間病房發揮了合理調配診療資源的作用。醫院通過内部資源的結構調整,提升了運行質量;日間診療患者降低了治療費用;病房騰出的床位留給有需要的手術患者,三方受益。”孫蓓說,這是在醫院床位資源有限、無法擴張的情況下,緩解看病難的有效辦法。
在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每年的3—5月以及9—12月都會出現手術高峰期,白内障手術占七成,患者等待時間長,對人力和空間要求大。試點推行日間手術後,減少了患者手術等候時間,日間手術的開展使醫院病床周轉次數逐年提升,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主任醫師劉健表示,在醫療資源緊缺背景下,通過日間手術,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醫療需求,緩解“一床難求”的痛點,是公立醫院适應醫改、實現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的應有之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