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3年前,《仙劍》決定翻拍的消息就不胫而走。
預料之中,所有人都不看好。
「求放過」
「直接修複畫質重播就挺好」
「一個連BGM都無法超越的電視劇竟然要翻拍」
但該來的,還是來了!
上周末,《仙劍1》确認翻拍,目前項目正在籌備選角工作,大概率會在今年第三季度開拍。
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的名号,不比喬峰、林語嫣、阿紫的弱,所以這次選角,也成了關注的焦點。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豆瓣上顯示了演員陣容,但并沒有官宣,如今再看已經演職員表已經撤了。
手快的網友截下了這一幕——
這三位演員我并不熟悉,也沒看過他們的作品,更何況最終還沒定下來,因此對新版《仙劍》的選角不予置評。
主要想聊聊,為什麼《仙劍奇俠傳》是一部翻拍難度極高的電視劇。
從被群嘲到9.0,《仙劍》也曾遭白眼
我是《仙劍奇俠傳》的遊戲粉,曾反複玩這款1995年的單機RPG遊戲。
客棧角落裡的一罐金瘡藥,鎖妖塔裡的七星劍,都曾讓我喜出望外;
林月如的犧牲讓人心碎,酒神開大刷屏的技能總是不夠用;
因為太過沉迷,所以當年的原著粉,幾乎是帶着苛刻的眼光看劇版《仙劍》。
《仙劍》首播時,被罵的那叫一個慘烈。
外人不喜歡這種玄而又玄、禦劍飛仙的劇情;
粉絲又一時無法接受唐钰小寶、劉晉元這類後加的配角。
總之,這劇裡外不讨好。
2015年,豆瓣上才隻有7.9分。
李逍遙一出場,從一個一心想成為大俠的少年,設定成了嬉皮笑臉油腔滑調的混子;
随着故事推進,「刮鼻子」「臭蛋」「吃到老,玩到老」這種橋段又顯得太言情劇;
心懷天下,身負重任的女娲後人靈兒,總是争風吃醋,一言不合就噘嘴;
反派拜月教主,搖身一變成了科學家,成為世界上第一枚發現地球是圓形的同學。
花間一壺酒的酒劍仙,被強行安排上了感情戲,直至犧牲;
終極對決,李逍遙一句「愛無限」小宇宙爆發,趟平一切...
種種迹象顯示劇版的《仙劍》正在「毀原著」
無可挑剔的選角
從7.9到9分,有人說,這是因為新一代觀衆長大了,話語權發生了交替。
這話沒錯,但前提是,你得有讓新觀衆看老劇的資格。
讓95後、00後們重新打開《仙劍》的敲門磚,一定是它無可挑剔的角色。
但凡參演過這版《仙劍》的,後生們都成長為大拿,而中年演員都進化成了老戲骨。
22歲的胡歌,潇灑靈動、鮮衣怒馬。
背上一把劍,心裡一杆秤,剩下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搞怪和圓滑。
跟鄭佩佩飾演的嬸嬸,插科打诨;
跟林月如吵嘴逗悶,從無間斷;
文弱書生劉晉元,根本不放過;
就連打怪時,也是一副“不服咬我”的嚣張,眉宇之間,完美诠釋「少年感」。
可一到關鍵時刻,又能正氣凜然、威風八面,正邪轉換絲毫不扭捏;
比如跟拜月對峙,丁是丁卯是卯,眼睛裡不揉沙子。
「無胡歌,不仙劍」,這真不是一句氣話。
再來看仙靈島上的趙靈兒,一個靠吞服仙氣兒長大的小女孩。
劉亦菲神仙姐姐的名号打哪兒來的?
不是白秀珠,不是王語嫣,不是小龍女,而是趙靈兒。
接下趙靈兒這個角色時,劉亦菲才16歲。
要說演技吧,真沒什麼章法;
但就是憑借身上自帶的浪漫氣質和楚楚惹人憐的表情,拿下了初代女神的桂冠。
她每喊一聲「逍遙哥哥」,觀衆的心就要酥一分。
安以軒飾演的林月如,一個字:烈。
這個妹子長相甜美,性格刁鑽,刁鑽背後,是一顆對塵世不屑的心。
比起靈兒的耍小性,林月如的更直來直去,凡事圖個痛快;
率性如風、來去自如的俠女。
李逍遙對林月如是怎樣的一種情感,我們不去讨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林月如對李逍遙,一首《一直很安靜》足夠了;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
酒劍仙謝君豪演技不必多說;
原著粉再挑剔,也挑不出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狂放不羁的蜀山派老混子;
另一對CP阿奴和唐钰小寶;
一個古靈精怪,一個憨态可掬,自始至終,玩着真愛遊戲;
又快樂,又悲情。
譚耀文和蔣欣,雖然是配角,但他們的故事更凄婉,更決絕;
一個是壓抑許久最終爆發的蜀山派得意門生,另一個是心懷善念卻不為人間所接受的狐妖。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當然,必須要提及的,是我們的大反派——徐錦江扮演的拜月教主。
在《仙劍》之前,徐錦江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樣的:
《仙劍》之後,他是這樣的:
一個動若脫兔,一個若如處子。
老實說,拜月教主這個角色,為整部劇增加了厚度;
從上帝視角來看,李逍遙經曆的所有事情,就是拜月教下的一盤棋。
于是,徐錦江改變了以往張狂、誇張的演技,轉而用另一種靜谧、鬼魅的方式,賦予這個魔頭一種殘酷的冷靜,甚至冷血。
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更無從判斷他下一秒要做什麼。
《仙劍》裡的主咖和配角們,沒有一個是不能打的;
你可以質疑他們的演技,但一定沒有找到更好替換的底氣。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
當我們把電視劇當成一部作品,而非簡單一個故事時,便能理解《仙劍》編劇為什麼要如此大刀闊斧。
《仙劍》,有人看愛情、有人看仙俠、有人看打怪。
不同目的的觀衆,能在同一部作品中收獲自己的期許,就是好劇。
想當年,這部劇曾給我留下兩個未解謎題。
第一,拜月教主,本名石仁傑,作為反派的動機是什麼?
他自小心腸狠毒,殺人不眨眼,是典型的惡的化身;
到了中年,武功蓋世、遠程控制水魔獸,控制着南國。
一個弑君殺父的魔頭,卻始終保持着追問的姿态;
一個最早洞悉科學的智者,卻參不透什麼是愛。
他困惑的,到底是什麼?
第二個疑問,是劍聖與酒劍仙在撕破臉破後,那段「水上漂論道」。
時至今日,這段對話讀起來依舊内涵深意、潇灑不羁。
酒劍仙:什麼是上善若水,你任由自己喜歡的人身陷險境,見死不救,這就是道,這就是至善
劍聖:水中的善并非你所看到的,你看到的隻是水的表面看,困惑緻使你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什麼才是水,什麼才是道,你已經懂得拿起,何以不能放下
酒劍仙:直到我見到逍遙靈兒月如,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隻是以道為借口根本什麼也不明白,忘記就是道,放棄就是道,犧牲就是道,出賣就是道,荒廢就是道,破滅就是道,反就是道,錯就是道,如果得道就是要犧牲所有人,而去成全自己的話,我甯願永遠執迷不悟
劍聖:你已經明白你所不明白之處,并且放開你的心胸去詢問,離道不遠矣。其實,你的心中還有一個結,牽涉到兩個人,隻要解開這個結,你的天空将會更加清朗
道這個字,可意會不可言傳,非要給個解釋,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迹,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酒劍仙和劍聖這段對話,每每讀起來,都似懂非懂,總是在觸及對話核心論點的時候,卡在關隘之處。
人的意志,與客觀規律,到底存在着怎樣的關系,需要用一生來思考。
能在一部仙俠劇中賦予如此深沉的哲學拷問,能站在宏大且深遠的視角去自我審視,《仙劍》本身已足夠納入經典。
也正因如此,《仙劍》具備了反複咀嚼、跨越時空的魅力;
人終其一生,是要找到生命的真相,弄懂為什麼生,為什麼死。
也許再過十年二十年,酒劍仙一盞破葫蘆載着李逍遙飛行的畫面已經low到爆,但每每想到它留給我們的提問,都值得反複咀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