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阿布辛貝神廟,就想到《尼羅河上的慘案》電影裡那神廟前的一段,感歎于古老神廟的壯觀。
曆史上的阿布辛貝神廟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有兩座寺廟,兩座廟宇中較大的那座有四個坐着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巨型雕像(公元前1303-1213年),每座約69英尺(21米)高。神廟的入口有個神奇的特點:每年的10月22日和2月22日兩天,陽光照進内殿,照亮了三尊坐在長凳上的雕像,包括其中一座法老雕像。曆史學家認為這些光照日期标志着法老的加冕和出生日期。
1964,阿布辛貝神廟開始拆遷(彩色複原)
1964年,因興建阿斯旺水壩而整體遷移,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拆除和重組項目之一在埃及開始,為了将阿布辛貝神廟從尼羅河中拯救出來,這些古廟不得不重新安置。
此外,阿布辛貝附近還有一座較小的寺廟,可能是為娜芙塔莉王後建造的。它的正面包括兩尊女王雕像和四尊法老雕像,每尊大約33英尺(10米)高。每一個都設置在用象形文字雕刻的扶壁之間。雖然該遺址是由埃及統治者建造的,位于今天的埃及境内,但在古代,它所在的地方被認為是努比亞的一部分,努比亞有時獨立于古埃及而存在。
新遺址位于内陸約200米處,海拔65米。(彩色修複)
神廟正在拆除中
從1964年到1968年,整個場地被小心地切成大塊(最多30噸,平均20噸),拆除、吊起并在新地點重新組裝。
過去,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廟宇曾被廢棄,最終被沙子覆蓋。到了公元前6世紀,沙子已經覆蓋了主神殿的雕像,直到他們的膝蓋。這座寺廟直到1813年最終被人遺忘,當時瑞士東方學家讓·路易·伯克哈特(Jean-Louis Burckhardt)發現了主寺廟的頂飾帶。
伯克哈特與意大利探險家喬瓦尼·貝爾佐尼(Giovanni Belzoni)談到了他的發現。貝爾佐尼曾到過這個地方,但未能挖出通往神廟的入口。貝爾佐尼于1817年返回,這一次他成功地進入了這個建築群。
利用各種工具,雕像和廟宇被切割成很多20噸重的石塊,然後重新組裝。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監督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的巨型雕像被小心翼翼地切成一系列重達20噸的石塊,然後一塊一塊慢慢地從湖中移開,最後像俄羅斯方塊遊戲一樣被重新組裝到一座特制的人造懸崖上。整個項目耗時4年,耗資3億美元。
重新組裝需要極高的精度,誤差隻有正負5毫米。
重建的寺廟是朝向太陽的,在每年特定時間,照在内部,就像原來一樣。
下面這張畫是由大衛·羅伯茨所作,展示19世紀時神廟的外觀。
在阿斯旺的努比亞博物館,一個比例模型顯示了神殿的原始和當前的位置(相對于水位)。
遷移完成後,阿布辛拜勒神廟于1968 年重新開放。參觀者仍然能夠進入神廟,雖然原來大神廟的一個重要特色——太陽節奇觀(陽光一年兩次照亮聖殿神像)被保留了下來,但是不過因為無法如古埃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現在陽光照進的時間比原來提前了一天。
不過,神廟完好無缺的保存下來,也是世界文物建築保護方式的一次成功嘗試。
(完)
曆史其實就在你手中,
與@俗人何金水 一起回味曆史老照片!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圖像大曆史# #解密曆史老照片# #解密曆史老照片# #曆史回眸# #埃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