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工藝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單元技術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國内外由不同技術組合而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形式很多,主要分為 4 種:“厭氧 生态”工藝、“好氧 生态”工藝、“厭氧 好氧”工藝和“厭氧 好氧 生态”工藝。
1、地埋A/O-人工濕地技術
是在常規生化處理基礎上增設人工濕地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人工濕地系統是人為的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面坡度的窪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 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
并在床體表面種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和美人蕉等) ,形成一個“基質—微生物—植物”的複合生态系統,并利用這種複合生态系統獨特的淨化功能進行水質高效淨化。
适用于地勢條件易于集水污水并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适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 t/天。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 h,污泥清理周期180 天,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5~1.0 m3/(m2·d) 。
2、地埋A/O-生态塘技術
一種常規生化處理後增加生态塘處理工藝。生态塘亦稱氧化塘或穩定塘,是一種利用天然淨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淨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淨過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進行适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内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
生物塘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量,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進行水産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統。
最後不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産、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淨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
該技術适用于擁有自然池塘或閑置溝渠,地勢條件易于收集污水,并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适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t/天。
工藝參數: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 h,生态塘停留時間不小于24 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
3、地埋A2/O-人工濕地技術
A2/O 工藝亦稱A-A-O 工藝,本工藝為采用厭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是流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脫氮除磷工藝。适用于處理要求較高,四季氣候變化大,氣溫較低的地區。
處理規模不小于200 噸/天。工藝參數:厭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2 h,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 h,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 5~1. 0 m3/(m2·d) ,污泥理周期180 天。
4、生物滴濾-人工濕地技術
也叫滴濾池工藝,一般以碎石或塑料制品為濾料,污水噴灑在濾層上部,沿濾料孔隙下滲時,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細菌附着在濾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濾料表面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
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從而得到淨化。
本技術适用于處理要求一般,規模較小,距離居民區較遠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0~30 噸/天。
工藝參數:集水池停留時間不小于12 h,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12 h,生物濾塔負荷0. 2~0. 3 m3/(m2·d) ,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 5~1. 0 m3/(m2·d) ,污泥理周期180 天,工藝流程如下。
5、一體化MBR工藝
一種将活性污泥法和一體化浸沒式膜分離系統結合的傳統改良型工藝,利用膜組件進行的固液分離過程取代了傳統的沉降過程,能有效的去除固體懸浮顆粒和有機顆粒,制備無菌水。
系統出水可直接用于生産或生活回用。廢水通過本處理系統處理排放出水的各項指标均可以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的指定标準。
該技術适用于有回用要求或用地緊張的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20 ~500 噸/天。工藝參數:缺氧反應區停留時間不小于2 h,MBR區停留時間不小于4 h,污泥理周期360 天,工藝流程見圖11。
目前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較成熟,各種一體化設備、組合處理技術很多,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因其比較分散, 規模較小且不易集中,使其處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及設計參數,造成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
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技術必須遵循“低投資、低能耗、簡便、高效”的原則,采用智能化、傻瓜化的運行方式。
歡迎加入我們的天正給排水——暖通設計群:12141064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