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息、立正、齊步走……”走進博望區博望鎮人武部營院,激昂響亮的口令聲在訓練場上此起彼伏,預定新兵們邁着整齊的步伐,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一身“橄榄綠”稚氣未脫的“準新兵”們顯得更加英姿飒爽。
“我們通過實施接軌式訓練、封閉式管理的原則,組織夏秋季預定新兵開展役前教育訓練,為他們即将到來的軍旅生涯系好‘第一粒扣子’。”博望鎮人武部部長張靜雲說。役前教育訓練就是幫助預定新兵初步掌握軍營生活的必備技能,提前強化身體素質,磨煉心性膽識,堅定意志信念,等正式入伍後,能夠更快地融入軍營大家庭。
“我父親是一名軍人,從小耳濡目染,心中對軍人有着敬意和崇拜,對軍營生活也很向往,一直夢想着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軍人。”看着訓練場上認真參訓的預定新兵,張靜雲回憶道,“1997年12月,我參軍入伍,服役于武警黑龍江總隊,5年的軍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最引以為榮的一段經曆。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在部隊裡養成的行為習慣,使我在步入工作崗位後,能夠以過硬的作風和較強的執行力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
過往即是序章。從部隊退役後,張靜雲回到家鄉博望區博望鎮西城村,2005年張靜雲進入當地村委會工作,先後擔任村支委、籌備組組長、黨總支書記職務,在村工作的13年時間裡,他把軍人本色融入基層工作中,帶領全村黨員、群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西城村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清算、盤活資産,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7年,西城村集體經濟從原先的負債到每年村集體收入200多萬元,西城村從一個軟弱渙散、經濟薄弱的“後進村”逐漸轉變為人心所向、實力雄厚的“标兵村”。
樹高千尺不忘根。村民醫療保險全部由村集體承擔交費,每年投入百萬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自然村公廁、停車場、路燈、健身廣場、衛生室等一應俱全……在張靜雲的帶領下,西城村被評為省級“五個好”基層黨組織标兵稱号,他個人先後被評為“全市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市十大優秀青年”“全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
2017年9月,張靜雲順利考入公務員隊伍,2018年任博望鎮城建辦主任一職,在城建辦工作的4年時間裡,他一手抓規劃一手謀項目,共計建成農村公路30餘條,農村改廁8000餘戶,建成省級中心村3個,市級中心村2個,農村停車場45個,清理塘口425口,集中推進村莊整治156個自然村……一串串數據背後,見證了博望鎮城鄉人居環境的“蝶變”。
去年2月,根據組織安排,張靜雲任博望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一職。“角色變了,但理想信念不變;工作内容變了,但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張靜雲說,退伍不褪色,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他将聚焦主職主業,繼續以赤誠之心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胡越 通訊員 魯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