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行業背景?“穩增長”正在修複銀行的基本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産品行業背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穩增長”正在修複銀行的基本面。
在需求減弱、供應受阻、預期降低的三重壓力之下,“穩增長”已然成為各方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困難程度也顯而易見。而要實現這一目标,主動、暢通、高效的信貸體系是不可或缺的。
3月,國務院金融會議提出“貨币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适度增長”;4月,“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同時降準25個BP;5月,監管層再次提出要穩信貸措施,提高銀行對實體經濟的信貸規模和效率。
這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正沿着“寬貨币”、“寬信用”到“穩增長”鍊路逐步發力,而銀行作為我國當前資金融通的核心環節,自然是這一邏輯鍊條的關鍵一環。在此過程中,信貸規模的放大以及資産質量的修複可以反哺銀行自身業績,進而提振整個銀行闆塊的估值,也更容易得到機構資金的青睐。
但從目前來看,要滿足經營、業績、戰略等多個維度的優質銀行并不多得,既要擁有“優秀的業績 不斷提升的風控能力”,還要能着眼于未來堅定地改革叠代升級,這一系列近乎嚴苛的要求将可篩選範圍僅僅圈定在少數幾家大行身上。筆者認為,平安銀行正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
一、業績新高凸顯優秀經營能力
相比過往,近兩年在疫情反複、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的情況下,還能交出令人信服的業績無疑更值得關注,也更能凸顯出優秀的管理能力。
2021年,平安銀行總收入1693.83億元,同比增長10.32%;淨利潤363.36億元,同比大增25.61%。整體來看,平安銀行整體已經走出了疫情帶來的業績增速低點,并實現了快速恢複。這一點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也可得到驗證。
2022年一季度,平安銀行營業收入462.07億元,同比增長10.57%;淨利潤128.50億元,同比大增26.83%。
更為重要的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并不是平安銀行業績增長的全部。截至2022年一季度,平安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89.01%,遠高于同期行業平均值200.70%,這也是代表了自身近十年最高的撥備覆蓋水平。
(來源:choice)
在保證利潤水平持續雙位數增長的同時,還能不斷提升撥備覆蓋率水平,充分反映出了平安銀行對于風險控制的審慎态度,另一方面,後續伴随着經濟進一步回暖,資産質量的改善可以在撥備計提的常态化下帶來更多業績彈性,提升後續業績成長性。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降低至1.02%,相較于同期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69%)低了67個BP,也是延續了近年來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下降趨勢。
(來源:choice)
由此來看,平安銀行不僅沒有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出現大量壞賬,反而将風險前置考量,依靠良好的利潤水平計提足夠撥備應對潛在風險,再次向市場證明了其風險管理機制安全、高效。
從疫情影響中迅速恢複并持續表現出快速成長性和高水平的風控能力,平安銀行已經用過往的業績數據證明了自身經營的韌性和靈活度,但市場更關心的還是平安銀行未來将會去向何方以及創造長期價值的能力。
二、零售轉型戰略方向不動搖
“堅持零售轉型,這個方向是不變的”,平安銀行董事長在今年6月份的股東大會上如是說到。
“零售轉型”這四個字足以概括近年來平安銀行的蛻變進程以及奔向未來的升級之路,這也是當下我國所有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
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增速轉向中高速高質量增長的背景下,單純靠以往做傳統對公業務的模式不再能支持如此龐大體量的銀行業繼續實現快速增長。對于銀行來說,面對零售客戶具備更高的議價權,資金使用效率高,而且能在下行周期中借助零售業務的抗風險、逆周期特性平抑周期波動,做好零售轉型是順應大勢所作出的必要之舉。
對于平安銀行來說,背靠平安這個大型的綜合金融集團,擁有龐大的客群和銷售渠道網絡優勢,天然就具備零售基因,這也是平安近年來不斷取得業績新高的最大依仗。
整體來看,目前平安銀行零售與對公形成了“六四開”的動态均衡格局,保障業務運行更加平穩。2021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和淨利潤分别占比為58%和59.2%。
截至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零售業務AUM達到3.36萬億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再度提升5.6%;同時,零售客戶也再創新高達到1.2億戶。作為零售業務核心之一,信用卡業務也表現突出,目前流通量已達到7059.42萬張,今年一季度信用卡總交易金額達9334.22 億元,同比增長5.2%。
雖然,絕對規模上與招行這種老牌零售王者相比尚有差距,但考慮到平安銀行本身零售轉型時間不足招行的三分之一,且其零售業務正在以領先同業的速度增長,其未來規模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具體來看,在“五位一體”的新模式下,在各個場景中高效觸客、獲客、轉化并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正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财富管理打開想象空間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平安銀行零售轉型從更長時間維度帶來的增長潛力,必須要站在财富管理的角度才能得以一窺究竟。
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咨詢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私人财富報告》,202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産總規模達241萬億人民币,其中,可投資資産在10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達到262萬。百萬億規模的财富管理大藍海正吸引各個賽道的選手投身其中。
銀行作為距離高淨值客戶資金最近的機構,天然比其他金融賽道更具客群優勢,疊加其廣泛的線下物理網點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産品服務,充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财富管理需求。
為此,平安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從資産管理、财産保障、财富傳承等多個角度設計産品,并以科技為内在驅動力量持續叠代保持産品競争力,形成産品差異化優勢。
基金代銷方面,截至2021年末,平安銀行代理非貨币公募基金保有規模1503.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5.8%,持倉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112.8%;信托業務方面,2021 年,平安銀行家族信托及保險金信托新設立規模380.17億元,同比增長 88.6%;跨境業務方面,平安銀行作為首批“跨境理财通”試點機構,已與多家外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打通了跨境投資理财渠道。
更重要的是,在利率長期進入下降通道、銀行理财打破剛性兌付,财富管理産業正在從“代銷”走向“專業、陪伴”,換言之,财富管理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需要從過往的營銷定位轉向以專業性指導為主、陪伴客戶财富共同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隊伍的升級是決定機構未來在财富管理賽道能否做深做精的關鍵所在。平安銀行擁有着一支超過1000人的私人銀行家和近150人的投顧專家隊伍,可以為私行客戶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務。
此外,新銀保的發展給平安銀行的财富管理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一方面,依托于集團的綜合金融優勢,在我國保險行業深度和密度尚有巨大挖掘空間、同時壽險行業渠道身處深度改革的當下,平安銀行的“新銀保”模式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而這類業務本身不占用銀行的資産負債表空間,而能将豐厚的中間收入留在銀行自身的利潤表中,正符合當下轉型趨勢。
另一方面,這批新銀保隊伍成員具備“高素質、高産能、高收入”的特點,以壽險産品銷售為主,兼顧其他複雜金融産品銷售,可以從更宏觀的視角為客戶考慮整體的資産配置,提供一站式金融解決方案,正符合上文所述的專業性。據悉,這支新銀保隊伍的産能為傳統隊伍的兩倍以上,2021年銀保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0%。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的科技戰略也在為業務帶來深刻的變革。正如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所說,“過去我們做财富管理更多的是靠人,長尾客戶就不管了,但科技進步使得我們可以通過AI驅動來改變這一點。”
過去出于投入産出比的考量,銀行不得不戰略性放棄這塊市場,但科技賦能使得這一業務具備了極高的規模經濟性。截至今年3月末,“AI T Offline”模式已上線超 2000 個應用場景,今年一季度為超過19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同比提升180.8%。同時,大衆富裕層級客戶較上年末增長 4.9%,大衆萬元層級客戶6較上年末增長 5.8%。
由此來看,這也是平安銀行“科技引領”戰略的又一次成功落地。
四、結語
平安銀行當前表現出來的成長性和可塑性,某種程度上可歸因于戰略改革的堅定和執行層面的高效,這也是當下打破傳統銀行固有發展模式和競争格局所必須的複合能力,不僅打開自身的成長天花闆,更為行業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
抓住時代發展趨勢的平安銀行,正在以一個“零售新王”的姿态邁入戰略轉型的第二個五年,在穩增長主線緩慢修複銀行闆塊估值邏輯的背景下,平安銀行的優秀表現所應該匹配的内在價值,終會被市場挖掘出來。
本文源自格隆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