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專家對位于三亞的水稻機械化覆膜種植示範田進行測産驗收。 王曉斌 攝
5月11日,專家對位于三亞的水稻機械化覆膜種植示範田進行測産驗收。 王曉斌 攝
中新網三亞5月11日電(記者 王曉斌)5月11日,專家對位于三亞的水稻機械化覆膜種植示範田進行測産驗收,測得“超優千号”超級雜交稻畝産887.9公斤。專家組認為,水稻全程機械化有機覆膜直播技術可進一步挖掘品種潛力,且省工省力、節水節肥,具有較好推廣前景。
“超優千号”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研發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又稱作“湘兩優900”。 王曉斌 攝
當天測産專家組先考察了整個水稻示範田,用收割機實割面積967.15平方米,實收毛谷1229.1公斤,水分含量10%,按13.5%的标準含水量核算,測得畝産887.9公斤。
測産的示範田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黑龍江百順源現代農業集團等單位聯合種植管理。四個月前,技術人員通過機械覆膜直播的方法,在三亞水稻國家公園南繁基地内種下這批“超優千号”稻種。“超優千号”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研發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又稱作“湘兩優900”。
經過實地考察測産,專家組認為水稻機械化覆膜種植示範田“長勢好、穗大粒多、落色好、抗倒伏能力強,豐産性好”。
測産驗收現場。 王曉斌 攝
據介紹,水稻機械化覆膜種植技術是指利用機器設備,将附有水稻芽谷的可降解膜直接鋪地播種的新型水稻種植技術。黑龍江百順源現代農業集團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負責人孫學慶介紹,作為一種新技術,将稻種通過機械直接覆膜播種不僅改進了水稻傳統種植環節,還降低了水稻的生産成本。“機械直播節省勞力,芽谷覆膜則省水節肥,且完全不需除草劑。”
“‘超優千号’在以往的高産攻關實踐中,已經取得了高産紀錄。現在希望通過機械覆膜種植技術,進一步發揮這個品種的高産潛力。”袁隆平助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晖認為,機械覆膜直播水稻體現農業綠色發展的理念,“節水節肥不用除草劑且降低化肥殘留,緩解土壤闆結”。
“今年測出畝産880多公斤,沒有去年的結果理想。”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孟衛東作為專家組組長分析,今年這批水稻在前期保苗階段出現了鼠害等問題,影響了最終收成。但孟衛東等專家一緻認為,水稻全程機械化有機覆膜直播技術省工省力、節水節肥,水稻全生育期不施除草劑,符合水肥藥綜合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産發展方向,具有較好應用推廣前景。
“三亞的冬季氣候溫熱,我們在這裡已經連續做了三年的試驗生産了。去年的産量還曾經創造了海南水稻單産曆史最高紀錄。”黑龍江百順源現代農業集團海南項目負責人劉麗介紹,通過不斷的生産試驗,技術人員在不斷完善機械覆膜種植技術的機械設備、有機黑膜、栽培模式、防蟲減災等方面内容。(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