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好吃的薯

最好吃的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22:10:40

最好吃的薯?來源:【内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最好吃的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好吃的薯(烏蘭察布薯)1

最好吃的薯

來源:【内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

初秋時節,“中國薯都”烏蘭察布迎來豐收。來到察右中旗土城子鄉誠豐薯業公司的種植基地,目之所及一片“薯山薯海”:馬鈴薯收獲機在松軟的土地上來回穿梭,将一串串沾着土、連着根的“金豆豆”翻至地表,工人們忙碌着采拾、裝袋,地壟間到處是鼓鼓囊囊的纖維袋,不遠處是整裝待發的貨車,田邊的柏油路上也有貨車不時經過……每年8月中旬到10月上旬,這一派繁忙景象就在烏蘭察布綿延250公裡的馬鈴薯種植帶持續上演。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中國薯都”烏蘭察布。綿沙可口的烏蘭察布馬鈴薯,是當地人天天頓頓變着花樣兒吃的美食,也是當地享譽四海的優勢産品。面對“地上無草、地下無寶”的地情,不甘落後的烏蘭察布人把看着不起眼的馬鈴薯搞出了大名堂:做強種薯、做優鮮食薯、做精加工薯、做大精深加工,壯大合作組織、培育龍頭企業、建設全産業鍊、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蹚出了一條把“山藥蛋”變成“金蛋蛋”的産業振興之路。

始于天賜

一個地方适合種什麼,首先得看它的自然條件。烏蘭察布地處北緯41度到北緯43度的内陸深處,平均海拔1152米至1321米,氣候冷涼、幹旱少雨、多大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多松軟沙土,水熱土氣條件有如為種植馬鈴薯量身打造。這裡出産的馬鈴薯,塊莖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齊度高、薯形好、幹物質含量高、無污染、退化輕、病蟲害少,特别是加工專用薯,蛋白含量、酸性、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透明度等各項指标均優于國内同類産品。

烏蘭察布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長期在全國地級市中居于首位,占内蒙古自治區的近二分之一,約占全國的5%,2022年種植面積約為300萬畝。全市約一半的耕地用于種植馬鈴薯,種植業收入的5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0%均來自馬鈴薯種植。

經過多年發展,烏蘭察布市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産基地,2009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馬鈴薯之都”,201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标志證明商标,2018年被國家認定為“内蒙古烏蘭察布馬鈴薯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2020年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為“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烏蘭察布馬鈴薯”品牌榮獲中國百強區域公用品牌稱号,入圍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被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評為“最受市場歡迎名優農産品”,2015年至2020年連續五年入圍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并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産品百強榜,品牌價值突破100億元。

壯于集約

要想馬鈴薯産業長足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是必由之路。四子王旗大黑河鄉的宏宇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今年種了3500畝馬鈴薯,分為早、中、晚熟品種,能錯峰上市。”在合作社的種植基地,負責人李亞平介紹道。在他的帶領下,記者還參觀了合作社引進的水肥一體智能滴灌系統和新建成的萬噸現代化冷藏保鮮庫。

李亞平曾在外企從事馬鈴薯種植管理與技術服務工作,2018年返鄉創立合作社。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實現了土地流轉、生産資料采購、技術服務、種植、田間管理、倉儲、定價銷售“七統一”,最高畝産可達5噸。李亞平還創立了聯合盛農農業服務公司,為周邊提供标準化種植技術服務。“公司的技術團隊已發展到十幾人,其中有我以前的多名同事。”李亞平語帶自豪地說:“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和管理。”

目前,合作社直接經營9800畝經過改造的高标準農田,帶動周邊206戶農戶種植馬鈴薯2萬多畝,技術服務輻射周邊5萬多畝種植區域。同時,合作社固定用工30人,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600餘個。大黑河鄉村民王拉弟告訴記者,這些年的馬鈴薯栽種和收獲季,她每天都能在合作社收入200元左右。“我們希望通過示範和服務,帶動周邊合作社和農民實行标準化種植,從而更好實現保護耕地土質、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産業發展。”李亞平表示。

烏蘭察布馬鈴薯種植帶地勢平坦且多數集中連片,如今基本實現了小農生産到機械化生産的過渡。在察右中旗土城子鄉,全鄉21家公司和專業合作社流轉了0.93萬畝的耕地用于種植馬鈴薯,占全鄉馬鈴薯種植面積的33%。“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常年和季節性雇工等形式與全鄉25%的常住農戶實現了利益連結,帶動人均增收2000元,2021年全鄉農村常住人口人均純收入超過15000元。”鄉黨委書記任志軍說。據統計,烏蘭察布市以滴灌為主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100萬畝以上,馬鈴薯播種機、大中型收獲機達1萬台套以上,馬鈴薯機械作業率達90%以上,規模種植區域全部實現機械化,農田節水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興于種業

民以食為天,食以種為先。在馬鈴薯育種領域,烏蘭察布同樣有着深厚的底蘊,曆史上,我國第一個馬鈴薯原種場、第一個種薯脫毒實驗、第一個标準脫毒苗組培室,都是在這裡誕生的。

在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子王旗總部的展示區,普通大小的土豆旁邊擺放着拇指大小的“小土豆”。“這個叫原原種,是馬鈴薯最初的種子。”副總經理劉廣晶指着“小土豆”介紹道:“在顯微鏡下把土豆芽最中間僅有0.2毫米的莖尖剝離出來,培養成脫毒苗,經過無土栽培,結出的就是原原種。由原原種産出原種薯,再由原種薯産出一級種薯,由一級種薯産出的才是我們日常食用的商品薯,整個過程長達數年。”很難想象,沾滿泥土的土豆,它的種子竟是通過如此精細的培育誕生的。

中加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集馬鈴薯新品種選育、種薯生産、分級精選、倉儲物流、推廣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農業企業,被認定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實現了種薯智能化、工廠化、标準化生産,輻射帶動全旗農區6個鄉鎮6250戶農民從事種薯種植,較種植普通商品薯人均增收7000多元。圖片

中加公司是烏蘭察布市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走上“快車道”的縮影。全市現有15家具備資質的種薯企業,共有組培室面積9.65萬平方米、網室面積3784畝、氣霧培面積50畝,原原種種植基地常年穩定在6萬畝、高标準良繁基地達80萬畝,年生産脫毒苗2.2億株、微型薯4.1億粒,已形成從莖尖脫毒、脫毒苗擴繁、原原種網室生産到原種大田擴繁的馬鈴薯原良種繁育體系,種薯遠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2019年,察右前旗、四子王旗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與此同時,烏蘭察布市連年實施馬鈴薯脫毒種薯補貼政策,全面推廣了中加系列、希森系列、冀張薯系列、V系列等30多個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源于良種的增産達畝均1500斤左右。

強于鍊條

薯業振興,不僅要有品質,更要有品牌,不僅要生産原材料,更要向産業鍊下遊延伸。

郭晨慧,一家電商公司的負責人,就通過電商運營,把家鄉察右後旗的“後旗紅”土豆賣出了蘋果的價格。郭晨慧所在的烏蘭哈達蘇木七傾地村面朝火山群,她把得天獨厚的産地作為賣點,創立“烏蘭土寶”品牌,精挑土豆、精細包裝、精準營銷,果然讓土豆成為“土寶”。現在,公司每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土豆在500噸以上,銷售額可達300多萬元,帶動當地700戶農戶增收緻富。

原生态的土豆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好吃的薯制品同樣受到市場歡迎。在位于察右中旗的蒙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對低溫油浴薯條生産線進行開機前的檢修調試。這條年産8000噸的生産線投産于2021年,用的是專門加工薯條的馬鈴薯品種,有水洗、去皮、切片、凍幹、篩選、油浴、包裝等工序。

“和高溫油炸相比,低溫油浴薯條含油量低、緻癌物少,也能保留更多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公司總經理盧文兵介紹道:“我們生産的薯條有合作品牌‘薯小皇’和自主品牌‘嘟嘟薯’,目前正在布局抖音、天貓等線上平台,努力打開全國市場。”

為進一步提升馬鈴薯附加值,烏蘭察布積極延伸馬鈴薯産業鍊條,現有重點馬鈴薯加工企業32家,年轉化鮮薯能力在200萬噸左右,實際轉化130萬噸左右,年加工轉化率39%,全産業鍊産值約66億元。當地加工企業除了将馬鈴薯做成精澱粉、全粉、薯條、粉絲、馬鈴薯酸奶餅、鮮切馬鈴薯、醋、醬油、料酒等常見的産品,還以馬鈴薯為原料生産乙醇、微生物培養基、乳酸發酵劑、營養增補劑、變性澱粉、澱粉衍生物、澱粉餐具等衆多工業産品。

烏蘭察布市農牧局副局長蔚米勝表示:“下一步,烏蘭察布将圍繞穩定面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産業升級、增産增效的思路,發展馬鈴薯全産業鍊,全面推進馬鈴薯提質增效,促進馬鈴薯産業持續、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中國薯都’影響力。同時,運用好‘原味烏蘭察布’區域公用品牌,不斷加強‘烏蘭察布馬鈴薯’品牌的宣傳、推廣,利用多種形式提升品牌影響力,開拓更大市場。”

本文來自【内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