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以處理的事情,你是一個人卯足了勁死嗑到底,還是想方設法借助他人的力量去解決?
阿基米德有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這句話描述的是杠杆原理,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實用的,借力使力不費力的力學原理。千百年來被智慧的人們用于生活、工作,關系的方方面面,推動着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可以說他放之四海皆準。
我們不難發現,懂得借力使力的人通常都能輕松實現自己的目标。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位窮人向上帝抱怨說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富人整天悠閑自在,窮人卻受苦受累,每天有幹不完的活。
上帝問窮人,怎樣才算公平?窮人說,要讓富人和他們一樣貧窮,一樣做事。
于是上帝就把富人變得和窮人一樣窮,給富人和窮人每人一座煤山,讓他們挖煤,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挖完。
于是窮人和富人開始開挖,窮人做慣了苦力活,一天下來很輕松就挖了幾車煤,到晚上拿賣了煤的錢換好吃的。
富人沒幹過重活,一天下來才勉強挖了一車煤,賣了之後,晚上隻買了一點饅頭填肚子,第二天将剩下的錢請了一個工人給他挖煤。第二天再留出一小部分生活的錢,用剩下的錢請更多的工人給他挖煤。
一個月後窮人隻挖了煤山的一角,挖煤所得都吃喝用掉了,依舊貧窮。
而富人早就挖完了整座煤山,并且用挖煤得來的錢又去投資做其他的事情,賺了更多的錢,富人又重新變為了富人。
窮人習慣做苦力,富人懂得借力使力不費力,完成既定的目标。
會借力的人永遠不會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師,知人善用的人懂得如何成功地借他人之力達成自己的目标。
如果一個人的圈子裡都是社會名流、大腕大佬級的人物,單憑這一點,就能迎來人們對他的敬重、追随和另眼相待。
我們相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打鐵還須自身硬,他若沒有一點可圈可點的東西,自然也結交不上社會名流。
擁有關系和人脈就是一個人源源不斷的資源,得資源者得天下。
有一個杜撰的故事:一位老人家和自己的兒子相依為命生活在鄉下,有一個人說要把他的兒子帶到城裡去,為他尋一門親事,老人不同意。
那個人便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
老人想了想,要是兒子能攀上洛克菲勒家這門親事,那真是太棒了。因此,他同意了。
然後,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
洛克菲勒拒絕了。
這個人接着說:“我給你女兒介紹的對象,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洛克菲勒想了想,終于被女兒嫁給世界銀行的副總裁這件事打動了。
又過了些日子,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
總裁先生說:“這裡這麼多副總裁,我為什麼必須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呢?”
這個人接着問:“假如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
當然,總裁先生同意任命洛克菲勒的女婿為副總裁。
這其實就是一個借力使力的例子。
“這個人”借洛克菲勒的女兒,讓老人同意将他的兒子帶走,随後,他又借“世界銀行副總裁”的力,促使洛克菲勒同意把女兒嫁給老人的兒子,最後,他再借洛克菲勒的力,說服世界銀行行長重新任命老人的兒子為副總裁,最後圓滿地達到了預定的目标。
借力使力,就是這樣讓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出其不意地變為可能,并圓滿得到解決。
誰不想攀上高枝遇鳳凰?個體能力不足的時候,都期望得到成功人士的助力。
而當一個人具備一定的能力之後,他更懂得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道理,所以他會選擇與強者聯盟,強強聯合,讓其勢銳不可擋。
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一根筷子,輕輕就會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
“狐假虎威”的成語故事,我們都不陌生,狐狸并非是王中之王,那些動物懼怕的是狐狸背後的老虎,狐狸隻不過是借助老虎的威力和聲望吓走了百獸。
同樣,人類也會習懼怕權威。1961年,耶魯大學米格拉姆教授,做了一項備受非議的電擊試驗,關于權力服從的心理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對權威無條件服從。
很多情況下,隻要權威說了話,其他本應該考慮的事情就不加思索了,在權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幾乎願意幹任何事情。
因為服從權威人士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
比如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因為比我們懂得多,他們的建議總是對的,也是有益的。一方面是他們能夠用智慧引導我們,另一方面是他們手握對我們聽話與否的獎懲。
成年之後,權威人物變成了老闆、領導、專家等,他們身處高位,掌握實權,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
因此,按照權威人士的願望去做是有道理的。正因為他太有道理了,所以有時候,哪怕權威人物說的沒有道理,我們也會習慣性照着做。
精明的商家正是借助人們對權威的順從,在銷售中運用權威之力,比如專家、學士給客戶講解某方面的知識,以達到銷售産品的目的。
在專家的權威下,人們很容易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時候光是一個頭銜看起來像權威,就足以讓人信服,讓陌生人表現出更恭順,也讓那個人在旁人眼裡也顯得更高大。
運用人們對權威的順從,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就是借力權威人士的威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常常強調個人努力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觀念下,許多人習慣單打獨鬥,不知變通地使用蠻荒之力,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
不管在什麼條件下,單憑依靠個人力量就想獲得大成就是不太可能的。個人努力不僅僅限于自己的力量,其實也包括你努力能借到别人的力量。
辦公室新來的實習生,月底統計的時候被上司罵得抹眼淚,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問她:“你為什麼不努力做好呢?”
實習生更委屈了:“我已經盡力了。”
“不,你并沒有盡全力,因為你沒有向我請求幫助,而我就在你對面。”
随後,我告訴她幾個實用的公式和一些小竅門,半個小時就将數據統計好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不會的,别人卻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個人努力加上别人助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過:“永遠不要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1%的力量。”
雖然我們都知道借力使力不費力,但總有人不願意借助他人的力量,不願借力的人是出于什麼樣的心理呢?
不懂得借力的人都比較盲目自我。他們過于倚重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懂得去獲取别人的幫助。甚至有些人過于突顯自己,标榜自己,而把本來想要借力的人給趕走了。
他們認為向别人借力是無能的表現,隻是,到底是向别人借助力量顯得無能,還是失敗更顯得無能呢?
不肯借力的人都死要面子。在借力的過程中,難免要有放下面子的時候,請求别人借力給你。有些人不是不想借力,而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現實生活中,開口求人辦事确實挺難的,要如何突破自己呢?
《鬼谷子·捭阖第一》:“捭阖之道,以陰陽視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運用捭阖之術,要從陰陽兩個方面試探。和光明磊落的講話,内容要崇高,和品行卑劣的人說話,内容要卑下。
下與小,為陰,我們要用卑下的陰言去打動小人;高與大,為陽,我們要用崇高的陽言去說服君子。
投其所好,沒有建立不了的情感,沒有不聽從我們決策的人和說服不了的對象。捭阖之術,可以運用的範圍小到個人,大到家國。
當然并不是說向别人借力了就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是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
那麼該如何借力使力呢?
- 找到一個成功的導師,巧借他人聲望。
- 找到一個優秀的團隊,“攀龍附鳳”。
- 積聚人脈,與強者聯盟。
- 善用工具和技術,四兩拔千斤。
- 複制系統,運用他人智慧。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縱觀曆史,古今中外幾乎就沒有單打獨鬥的,努力到無力不如學會借力使力,突破“我”的局限,世界将變得更寬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