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
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寒露後,晝漸短,夜漸長,
日照減少,寒氣漸生,
晝夜的溫差較大,
晨晚略感絲絲寒意。
霜染紅葉,夜涼如水
8日3時55分迎來寒露節氣
有兩個節氣與水汽凝結有關
白露“露凝而白”,熱到涼的标志
寒露“露氣寒冷”,涼到冷的轉折
此時,沿秦嶺淮河一線向兩邊看去
北方已是深秋,偶見早霜
南方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寒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古人稱後至者為“賓”
最後一批大雁排隊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古人以為蛤蜊為雀鳥所化
此時雀鳥不見了,蛤蜊多了
三候菊有黃華
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其色正應晚秋土旺時
寒露:吃螃蟹
寒露的一大習俗是吃螃蟹。
古人詩曰:“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
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産。
寒露:吃芝麻
寒露到,
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
于是民間就有了
“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寒露:飲寒露茶
人說“一年之茶在于秋”,
在這秋意漸深的天氣裡,
閑下來時捧一杯熱茶,
暖身又暖心,
而寒露節氣就該喝一杯寒露茶
寒露之後,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補充水分,吃梨、哈密瓜、蘋果等
滋陰潤燥,吃核桃、蘿蔔、蓮藕等
季節轉換時,養生多注意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習俗】
寒露時節,花草樹木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這個時節往往和我國傳統的重陽節相遇。重陽節邀約親朋,登高遠望,看層林盡染。
寒露時節衣食住行要注意什麼?
衣:寒露後注意腳部保暖,以防“寒從足生”。
食:增加甘淡滋潤之品,即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幹口燥等症。
住:睡眠充足緩解秋乏,“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鴻俱興”。
行:積極外出鍛煉防病。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态,培養豁達快樂之心。
【養生】
寒露節到了,這天以後,兩件事不做,比吃什麼、練什麼都保健!它們是:不露腿、不進食(晚7點後)。
寒露,标志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因此,寒露過後要避免受涼,少辛增酸,預防疾病。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緻咳嗽、感冒、嗓子發炎。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腰: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症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另外,廣播體操裡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溫暖腰背,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溫熱作用。
暖腳: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還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雖然,在進食方面不需額外進補,不過應多吃一些偏溫的食物,以預防和治療涼燥犯肺。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等。同時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一滴寒露送秋涼
一聲關切暖心房
願世上所有被牽挂的人們
珍重!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綜合 經濟日報、沈陽日報
校對:段磊
一讀:王方
編委:阿拉騰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呼和浩特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