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綿狀血管瘤挂血管外科

海綿狀血管瘤挂血管外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23:31:53

通訊員 李卓群 記者 陳甜田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劉鵬飛帶領其團隊成功實施了一例神經内鏡下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切除手術。

海綿狀血管瘤挂血管外科(勇闖手術禁區)1

患者為56歲女性,此次因“左側面部及左肩部不适4天”入院。當地醫院的顱腦CT提示為腦幹出血。入院後為患者進一步完善顱腦磁共振等檢查,發現腦橋右側有一類圓形占位,信号不均勻。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考慮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可能性大。海綿狀血管瘤,又稱海綿狀血管畸形,是由衆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并非真性腫瘤。海綿狀血管瘤有反複多次出血的特點。由于腦幹内存在重要的神經傳導束和衆多神經核團,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出血多引起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災難性後果。經全科讨論,患者手術指征明确,需手術切除海綿狀血管瘤,減少再出血導緻嚴重神經功能障礙的風險。

海綿狀血管瘤挂血管外科(勇闖手術禁區)2

術前顱腦CT提示腦幹出血,顱腦MRI提示腦橋右側一類圓形高信号占位,考慮海綿狀血管瘤。

腦幹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位置險要,是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的控制中心,在此分布着密集的神經核團、傳導束和網狀結構,被稱為生命中樞,外科手術治療難度極高。腦幹腫瘤手術曾被認為是神經外科的“手術禁區”之一。

手術入路的選擇對于腦幹手術至關重要。經劉鵬飛及其團隊術前認真評估,綜合考慮腫瘤位置等因素,決定采用右側幕下小腦上入路,神經内鏡下切除腫瘤。劉鵬飛教授介紹,相比于顯微鏡,神經内鏡具有手術視角廣、照明好、直視性強、創傷小等優點。腦幹區域的手術難度巨大,利用神經内鏡技術,可消除顯微鏡直視下的盲區,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帶來的損傷,将極大地增加手術操作的精準性和安全性。手術由劉鵬飛教授主刀,術中完整切除海綿狀血管瘤,手術十分順利,術後患者無明顯神經功能缺失,已康複出院。

術後複查顱腦CT及MRI提示血管瘤完整切除。

近年來,神經内鏡技術在神經外科領域中飛速發展,濱醫附院神經内鏡團隊已成功開展神經内鏡下垂體瘤切除、海綿窦内側壁切除、顱内動脈瘤夾閉、腦室及腦幹血腫清除、聽神經瘤切除、三叉神經及面神經微血管減壓等手術,為廣大患者解除了疾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