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安道陳數怎麼看上範偉的

長安道陳數怎麼看上範偉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4:51

長安道陳數怎麼看上範偉的(長安道範偉陳數演技PK)1

“明明可以掙三個億,誰能甘心每月隻拿三千的工資?”在即将于11月15日上映的犯罪電影《長安道》中,有這麼一句台詞。加上此前父女淚眼相視、搭檔并肩作戰、夫妻劍拔弩張、“母女”拔槍相向的人物關系海報,這部國内首部聚焦于打擊文物盜竊題材的電影,很難不讓人産生期待……

範偉宋洋正面開杠

人性不過是從“盜”到“道”

《長安道》改編自作家海岩的小說《長安盜》,基于真實案件武惠妃棺椁失竊案,是一個融合了探案、卧底、家庭、親情等元素的犯罪類型片。

為破獲一起大型國寶失竊案,身為刑警的趙紅雨(焦俊豔飾),為了調查親生父親萬正綱(範偉飾)的現任妻子林白玉(陳數飾),在搭檔邵寬城(宋洋飾)的掩護之下,到其身邊卧底。就在案件得以水落石出之時,這批國家寶藏竟在警察的嚴密監控下不翼而飛,林白玉也突然失蹤……

身為曆史學教授的萬正綱遭到警察懷疑,作為女兒的趙紅雨決心找父親探詢真相,卻不料陷入一場更大的危機。是夫妻反目成仇引發的悲劇?還是父女冰釋前嫌時突遇襲擊?在邵寬城的調查下,随着真相浮出水面的,是一場真正關于人性的博弈……

事實上,影片在一開始就宣告了故事的結局——作為主角的趙紅雨犧牲了。為了帶領觀衆去探尋,究竟是什麼釀成了這樣的悲劇,鏡頭在過去、現在、未來中穿梭交織,打破了時空順序,一點一點的,待由觀衆自己去拼湊出完整的圖形。

焦俊豔飾演的趙紅雨,既是卧底警察,又是叛逆的女兒,在飒氣十足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顆柔軟敏感的心。對父親的愛恨交織構成了這個角色形象中的内在矛盾,她想要用恨來報複父親的抛棄,可是再尖銳的棱角卻始終會被親情難以割舍的羁絆所柔化。

宋洋演繹的邵寬城,是負責盜墓案的刑警,也是努力尋求投資的創業者。某種意義上,他代表着當代人擁有的一種普遍共性——迷茫。在經曆青年步入中年的過渡期,在人生尋求突破與改變的十字路口,他會做出怎樣的取舍和選擇,這也是邵寬城的角色所暗含的潛台詞。

陳數塑造的林白玉,在公衆眼中是大氣得體的電視台主持人,私下裡又帶有蛇蠍女人的精明與狠戾。這個角色,也是此前在作品中大多以溫婉形象示人的陳數,頗具颠覆性的嘗試。

而整部電影最突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還是範偉飾演的萬正綱。電影中,萬正綱是曆史學教授,在電視台有自己的講壇節目,同時也擔任古玩公司的顧問,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正值中年危機的他,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困境。他開辦的《唐史講壇》欄目收視不佳,面臨被砍的命運。他與電視台的合約也馬上到期,職業前途一片晦暗。另一邊,他在家庭中地位也岌岌可危。妻子林白玉掌控一切财産,與婚外情人有着穩定的關系。失聯多年的女兒重新出現,卻始終無法原諒他曾經長達十幾年的缺席。

在萬正綱的身上,可以看到頗具諷刺意味的矛盾性:在公衆視野中,他是居高臨下的宣講者;而在個人生活中,他是被無限壓制的失語者。

社會環境中的失語,投射出的是知識分子在當代社會的尴尬處境——商品時代下,知識已經被量化為收視率與傭金,成為現代人精神空虛的可笑遮羞布。

所以,《長安道》的故事,并非簡單的“正邪對抗”就可以概括的,它将原著《長安盜》改名為《長安道》,隻一個字的差别,卻有着不同的格局。可以想見,影片着眼的是黑白之間人性複雜微妙的“灰”——人的厚度、深度與性格中的不同維度。

真實還原史上被盜“最大”文物

今年9月,被公安列為A級通緝犯的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張世剛向陝西澄城警方投案自首,這個名副其實的“摸金校尉”于2016年11月與合作團夥在陝西省澄城制造了一起特大挖掘古墓葬案,盜掘的文物位列最高等級且數量極多。随着警方不懈的偵察追捕,涉事嫌疑人已逐一被捉拿歸案,而面對警方的強勢追捕和施壓,張世剛最終也敗下陣來,選擇自首。至此,公安部2017年以來發布的32名文物犯罪A級通緝犯全部到案。

而《長安道》便是取材于陝西真實盜墓案例。作為國内首部聚焦于打擊文物盜竊題材的電影,《長安道》生動展現了一起真實發生過特大文物盜竊案——武惠妃棺椁被盜案。案件中的這批國家一級文物于2004年在陝西遭遇盜墓賊非法挖掘,并被走私出境、卷入金錢交易。經過警方将近六年漫長的追繳,武惠妃棺椁最終避免了被他國“合法占有”的悲慘命運,并于2010年得以歸國。

回望截至目前的2019年院線電影,其中不乏有像《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等現實題材力作,它們無一不借助真實故事的外殼,展現出了與普通人并無二緻的人性,給觀衆帶來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

“摸金校尉”得以一網打盡,其背後都少不了一群刑偵警察對案件抽絲剝繭般的分析以及對盜賊不遺餘力的追擊。影片所聚焦的文物警察作為一個“小衆”警種,并不像其他警種一樣被人所熟知,然而他們卻為國家文物保護工作鞠躬盡瘁,就像影片的男主邵寬城一樣,在不斷的碰壁和跌撞前仍誓死與陰謀對抗,在文物流失現象嚴峻的今天依然負重前行。

如今,這個真實故事被搬上銀幕,既喚醒了觀衆對刑偵警察的關注,也讓人意識到文物流失和被盜的嚴峻性,而我們也期待,在未來的大銀幕上,還有更多可能被忽視、卻始終充滿血肉的人民英雄,被我們看見。(文/曹雪琦)

(責編:王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