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高中時期,孟老夫子總是輕而易舉讓人心潮澎湃,那時正武俠情深,又青春年少,滿腦子壯志報國,可想而知,激動了好多天。
後來印象較深的是看貓膩的小說《間客》,許樂說,“雖千萬人同意,我不同意”,讓人忍俊不禁又頗為感動,對許樂卻更是喜愛了。
大學的時候知道了完整的句子應該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自我反省仍然覺得理直氣壯,即使面對千萬人,依舊勇往直前;前面還有一句,“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反躬自問而覺得理虧,即使面對的是平民百姓,我就不會不安嗎?讀到這裡,更加感覺孟子的可欽可佩。不過,每次讀到自反而縮的“縮”字,一般理解為收縮、甚至是龜縮的意思,用在這麼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句話裡面,總感覺不是滋味。
昨天跟人亂侃時聊到這句話,解釋起來都替自己捏了一把汗,為了以後能更好的裝13,硬是花了半天功夫考究“縮”的字義。普遍上,對“自反而縮”裡“縮”字的解釋直譯為“理直”,放在句子裡面很合适,但是對“縮”字能解釋為理直,也是心裡膩歪。遍考《說文》《儀禮》《禮記》《國語》《爾雅》《詩》,“縮”的本義大概取收縮之義,到了孟子這裡畫風突變,取理直、伸張之義,感覺太過牽強,自己想了半天,想到一種解釋,道理上比較能說得通,但不一定經得起考究,然而也算是一番心血,不吐不快,容我道來。
易經裡面有一句爻辭,履校滅趾,無咎。意為戴上刑具把腳趾頭遮住,沒有災難。乍一看不可理解,戴上刑具還沒有災難?我們看孔子怎麼說,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這就通了,小懲大誡,做了小的錯事受到懲罰,知道不能再這樣做下去,壞事反而變成好事,所以說無咎。之前看到一則新聞,一個熊孩子在十五樓往樓下扔了幾十個啤酒瓶,屁股被他老爸打開花,并把照片曬了出來向小區的居民道歉,在這裡不禁要道一聲好,就事論事,對這位父親的行為點贊,對熊孩子也是好事,小懲大誡,免得日後做出更出格的事,後悔都來不及。
以上算是我的靈感來源,事物可以相互轉化。“縮”之一字,先不着急“理直”,不妨取其收縮的本義,“自反而縮”,反躬自省收縮回來,到哪裡呢,到心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知道,儒家是一套最講人情的學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三字經開篇明義說“人之初、性本善”,都可以看出儒家很注重順應心性,《中庸》開篇就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更是直截了當。讀孟子的文章是最暢快的,孟子的一生是勇往直前的,其力量的根源在于“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合乎心中的道義,則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無所畏懼;所以,“自反而縮”,回到心裡,合乎心中堅守的道義,然後産生強大的力量,所以能“雖千萬人吾往矣”;反觀“自反而不縮”,反躬自省但是回不到心裡,收不回來,與與心中的道義不合,“餒也”,萎了,所以後面“雖褐寬博,吾不惴乎?”
所以,“自反而縮”的“縮”字可引申為“回歸”的意思,回到心裡,就像搏擊要先把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才有力量,而真正的力量來自于内心的強大,我心安處,“雖千萬人,吾往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