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想把這個系列力求寫得通俗點,更接近口語,但早期的書法史,實在是難寫,基本不牽涉人物,不牽涉故事情節,所以弄不好就寫成了論文,平生最不愛看論文,更别說寫了,肯定糟糕的不行不行的,但沒有辦法,早期的書法不寫,他又不會一下子跳到魏晉去,跑到唐宋去,在那些大神還都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必須得忍受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的那個漫長的枯燥期,不幸的是,這個時期還比較漫長,讓布丁很痛苦,比如今天的标題,怎麼看都是論文,但不這樣寫,又達不到我的意思,算了,大家湊合着看吧。
記得初中三年級的一場語文競賽,你聽說過語文競賽嗎,不堪回首的是,布丁初三那年還竟然參加過一回,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規律,那幾天差點被我們那一批所謂的書蟲給打敗。沒有打敗的原因是,有一道題,媽蛋,我們所有的參賽選手都不會,包括布丁本人,對,我也不會,是一個名詞,讓我們解釋,簡單的兩個字:六書。
那次比賽最終拿了獎,獎了個塑料皮的日記本。那個題目後來查了一下。标準答案是: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後來查資料,這個答案竟然出自《說文解字》,我才初中三年級好嗎,特麼你讓我看《說文解字》,作者許慎是個漢代的大神!
這就是指事字,頭兩個字好理解,短的在上面就是上,短的在下面就是下,那第三個字呢,對,就是指的一個人的胳肢窩,太特麼形象了,第四個字不是日,日是象形字,後面有講,是曰,就是說話的意思,于是,就用這個樣子表示出來,像是伸舌頭吧,反正就是這樣,嘴唇子一動,就出來話了,于是就“曰”了,就是子曰那個“曰”,孔老二說的那個“曰”。象形:這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産生出來的,全世界的聰明人都一個想法,是啥樣就畫啥樣,先畫出來再說。
于是,大緻大家的理解也基本一緻,反正畫出來了,就當字用吧,這就是象形字,看,下面的字,就是這樣來的。
會意:會意字,是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這種造字法就叫作會意,注意,是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的。比如這個:
一邊一個“人”,一邊一個“木”,人在樹旁邊歇着不幹活,就是休息的“休”。
轉注:這個在六書中許老爺子(許慎)講得好簡單,“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也就是說,轉注字是一種完全同義詞,從語言的角度上來說,它增加了人們的負擔。如今天就隻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義用法已經轉移。這個可能是方言裡會有差異,比方,黃河邊上的人造了個字叫“考”,長江邊上有人造了字說“老”,而兩個字的意思一樣,後來,就合而為一了,于是出來了轉注字,大家理解的時候,當成同義字理解就好,咱又不是做學問,别那麼認真哈。
假借:這個許老爺子講得更簡單“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根本沒有這個字,為了把這個事表達出來,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來表達新義的用字法,即:舊字翻新。而這種借舊翻新的方法,卻往往是借而不還。比如,早,假借字是蚤《禮記.樂記》:發揚蹈厲之已蚤。“尿”寫成“溺”;《莊子》:道在屎溺。咋,不好理解,打個比方吧,你學英語時候,有沒有幹過這樣的事兒,這個詞就是這樣讀的,這個音我不會寫,媽蛋,老子有招:
嗯,假借大緻就這個意思。
形聲:這個造字類型,現在的漢字裡多得數不過來,小時候看書,一旦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根據他的一半先讀出來再說,形聲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複合成體,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别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形聲字是最能産的造字形式(最害人的造字方法)。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
你瞅瞅,氣人不,就是這樣,一堆字就出來了。跟語言有關的,就是請,請客,跟水有關的就是清,清水,跟太陽有關的就是晴,晴天,跟心事有關的就是情,感情,跟蟲子有關的就是蜻,蜻蜓。好玩吧,累死你!形聲字其實也很容易讀錯,不信你看下面,你真的能都讀對嗎?
算了,學漢語言的童鞋們,學漢字書法的童鞋們,今天就隻講了個開頭,萬裡長征才走了第一步,長篇大論才講到第二講,可是我覺得有些累啊,你看得累不累呢?其實”六書“還有其他的說法,但大體就是上面這些,先湊合着看吧。
(《跟着布丁學書法史》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