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蔡依林帶着自己時隔四年的專輯《UGLY BEAUTY》回歸了。
新專輯發布會的時候,主持人問起她出道20年的故事,還沒有正式開口之前,她的眼淚先掉了下來。
于是就被人質疑賣慘博同情炒作新專輯
蔡依林在第二天給出了回應:“今天的你,記得出門前要對着鏡子裡的他說聲,你辛苦了。”
其實出道二十年、馬上就要39歲、一直挑戰自己突破大衆認知的蔡依林真的需要靠哭賣慘炒作專輯嗎?
我相信真正了解她的人,心中應該早就有了答案。
———我是地才女孩逆襲的分割線———
現在回頭看20年前出道的蔡依林,有點恍如隔世。
當時她走的是少男殺手路線:身高156cm的清純可愛少女
但是很多人不買賬,攻擊她的嬰兒肥和香腸嘴不符合大衆審美。
在孫燕姿、蕭亞軒、S.H.E夾擊的年代,蔡依林的确不太顯眼。
業務能力也被質疑,當時知名創作人林偉哲評價蔡依林:
“雖然銷量第一,但聽完有種被「呼攏」的感覺,沒感受到她從紐約遊學回來有什麼進步。”
當所有人都覺得一個毫無價值的偶像歌手要過氣了,蔡依林觸底反彈,換了東家換了路線,成了唱跳歌手。
因為這次轉型有周傑倫的功勞,于是大衆又講“如果沒有周傑倫 蔡依林根本紅不起來”。
為了打破大衆偏見,蔡依林和自己死磕,用努力堵住不懷好意的聲音:
26歲開始學習舞蹈,每天跳舞6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盡
她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于是體操、吊環、鋼管舞、彩帶舞都來了,從毫無基礎到遊刃有餘要很辛苦的訓練。
她玩命的努力反而迎來了事業生涯被黑得最慘的階段:
演唱會的動作被P成了表情包,拿了獎被批評是體操選手得獎。
甚至衍生出了淋語,發展到後來成了一種魔性的亞文化。
大部分時候,她不回應不解釋,在質疑聲裡悶聲做音樂:
《舞娘》金曲獎獲獎感謝不看好自己的人
“地才”的标簽開始深入人心
她真的這麼無堅不摧嗎?不是的。
看到《頭條人物》的采訪,蔡依林坦誠其實外界的聲音曾經讓她在負面情緒裡原地打轉
但是那些情緒陰暗面可以成為人生的推動力和指引燈
隻有獨自走過所有黑暗的人才可以雲淡風輕地給大家建議:
給自己時間,不要強迫自己,因為強迫自己就是走不出來
活在當下,不要望着過去想着将來,專注每件事情
甚至求助心理學和腦科學走出陰霾
最寶貴的是寫日記,寫所有的故事和情緒,學會自我溝通和自我對話
“當你願意靜下來跟自己對話的時候,它就會有一個轉機,有一個契機讓你在前進,其實很多答案都在你手上,另外一扇門的鑰匙也在你的手上。”
不知不覺間,蔡依林的音樂開始越來越指向社會百态:
《Play我呸》是不要按照别人的框架生活;
《I'm not yours》是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
《第二性》是西蒙娜·波伏娃的女性主義;
《不一樣又怎樣》是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訴求。
她整個人真正強大了起來,走過所有脆弱并且願意接受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的人。
新專輯的主打歌《怪美的》MV就是審判過去的蔡依林,這些過往揉碎集合在一起成為現在的她。
比如長相被質疑
比如吃水煮菜維持身材
比如時尚絕緣體
比如被黑的地才演員會裝扮
更重要的是她在強大以後,開始幫助那些在原地打轉的人。
出道20年,蔡依林似乎成了粉絲們力量的号召,一個這麼弱小的人可以這麼強大給予了他們很多勇氣。
她的演唱會紀錄片講了三個粉絲的故事:
患肌肉萎縮症的男孩曾穎琦
夢想環遊世界的殘疾女孩林欣蓓
鼓起勇氣去做變性手術的老師曾恺芯
蔡依林曾經不被很多人認同,于是她對那些人講:最重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
除了自我認同,她也一直在為社會弱勢群體發聲,告訴更多的人包容接納不一樣的人。
有個叫葉永志的少年,因為長得女孩子氣被霸淩,最後在學校的廁所裡死去。
蔡依林在演唱會上播放了葉永志的紀錄片,而且把葉媽媽請到現場,就是為了告訴大家:
“愛就是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不完美的人。”
今年的蔡依林,還要成為《青春有你》的導師。
她說想要給年輕人傳達自己當年的想法
經曆了大風大雨和觸底反彈的蔡依林,真的很适合給現在的孩子們上一堂心髒和情商的自我管理課。
出道20年的蔡依林已經不止是藝人,而是慢慢成為了某種力量的号召,鼓勵着每個迷茫的人。
這個讓蔡依林卸下盔甲的采訪《頭條人物》是今日頭條的首檔自制節目,旨在打造充滿文化底蘊、彰顯人格魅力、極具優質品味的别具一格的深度對話模式。
這裡是各行業精英的發聲地,他們的每一次分享都會激勵每一個正在奮鬥中的人,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無限可能。
對了,這個節目每周五上線,首期嘉賓周一圍,第二期為蔡依林,接下來嘉賓還有羅晉、唐嫣、金瀚、譚卓,請大家保持一百萬分的期待哦。
最後一句蔡依林真是我的人生導師 瑞思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