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22:26:19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

前言:

你量過體溫嗎?廢話。用什麼設備量的?水銀體溫計。量體溫時感受如何?太冰太受罪。

以上問題,幾乎所有人都經曆過,而且答案也高度相似。那麼随着科技的發展,傳統測量體溫從測量設備到測量方法将會颠覆傳統、徹底改變,從此測量體溫隻是“秒秒鐘”的事!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2

今天,我們就一同體驗一款号稱“高顔值,黑科技”的全新體溫測量設備——凡米耳溫計(耳溫能夠準确反映人體的核心溫度)。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3

凡米耳溫計外包裝采用白色簡約設計風格,在包裝正面印刷有産品外觀示意圖以及主要功能介紹,在包裝側面和底部則是産品相關參數和使用介紹。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4

打開包裝,産品集中放置在收納盒中,每一個配件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确保了産品運輸途中的穩定性。包裝内包含:凡米耳溫計×1,凡米耳溫套×15,5号AA電池×2,說明書×1。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5

凡米耳溫計小巧且精緻, 整機隻設計了一個按鍵,極簡約的操作方式被官方定義為:1鍵設計,2秒測溫;配合58.5g的淨重,拿在手上輕巧便攜,方便除小朋友以外的各年齡層人士使用。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6

凡米耳溫計的測量探頭位于機身前端,之所以稱之為“耳溫計”,當然就是通過測量人體耳道溫度來确定人體溫度。産品探頭依照人體耳道設計,适用從嬰兒到老年人各個年齡層測量體溫使用。此探頭融入了凡米耳溫計3大黑科技之中的前兩項:1.自動感知的3D探頭技術;能夠自動識别入耳的方向和耳道的彎曲,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智能校準。2.9通道矩陣式測量技術;9通道同時測量能夠更加精确,随機誤差≈0.022°C。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7

凡米耳溫計使用2節5号電池供電,廠家在出廠時也随機标配了電池,收到産品後用戶即可裝入使用。電池倉位于産品抓握端,采用滑蓋開啟電池倉的設計,開啟、合蓋、更換電池都非常的方便易操作。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8

凡米耳溫計采用LED背光顯示設計,在産品外觀簡潔不失美感的同時,LED背光也能提供非常清晰易讀取的數據顯示。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9

凡米耳溫計裝入電池後,按下機身唯一按鍵即可開機工作。

凡米耳溫計LED背光常用顯示有以下幾種:當耳溫高于42.9攝氏度,LED熒幕會顯示“HI” ;當耳溫低于32攝氏度,LED熒幕會顯示“LO”;當電量不足時,LED熒幕會顯示“電池”圖标(此時耳溫計停止測量,用戶需及時更換電池)。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0

凡米耳溫計3大黑科技之第三項:耳套自動識别技術;凡米耳溫計能夠自動識别設備“是否帶上耳套”。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1

凡米耳溫計随機配備了15個耳套,耳套在配合設備使用中,一是安全衛生、二是保護耳道、三是保護探頭,但配合耳套使用,會略微影響耳溫計的測量溫度的精準度,所以凡米創新了耳套識别功能按鈕,當耳套蓋上時,設備會自動開啟校正功能。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2

凡米耳溫計采用環保PC材料制作而成,産品外觀光澤且不會脫色變形,整體外觀采用人體工程學設計,4.2CM×13.5CM×5.5CM的外觀尺寸配合表面軟釉處理,抓握在手中非常的貼合舒适,且不沾指紋、不沾灰塵。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3

凡米耳溫計正确的抓握方式:機身握于掌心,大拇指放置于按鍵處。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4

凡米耳溫計是使用方法:1.将耳溫計探頭放入耳道内。2.按一下按鈕,滴一聲開始測溫。3.耳溫計在耳道内等待2秒。4.耳溫計滴滴二聲後,拿出看結果。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5

凡米耳溫計滴滴二聲後,顯示測量結果,10秒後,無操作,滴一聲,自動關機。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6

【小結】

在使用中,凡米“1鍵設計,2秒測溫”的黑科技徹底征服了筆者,如此方便快捷的測量體溫,徹底改變了傳統體溫測量計使用中的各種弊端,真正體現了科技改變傳統、創造生活的理念。體驗中,凡米耳溫計做到了2秒測溫的宣傳口号,1鍵啟動的便捷真心舒适的體驗,讓測量體溫不在犯難,且測量中,凡米耳溫計測量精确,多次測量,誤差極小。筆者認為,凡米耳溫計應該成為家中必備之神器!

凡米紅外耳溫計,高顔值,黑科技; 3大創新黑科技,隻為0.1℃的精準。

一秒測體溫的神器(神器在手從此量體溫)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