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鄰居大媽在集市上買了兩闆雞蛋,她說平時蒸雞蛋羹就用買的雞蛋更劃算。現在菜價普遍上漲了一些,單個雞蛋折算過來差不多6毛錢一枚,但是要比土雞蛋便宜好幾倍。大媽有些擔心買到的不知道是不是人造蛋,不然價錢怎麼相差那麼大。
我當時就很明确的告訴大媽,這不太可能是人造蛋,因為人造蛋的成本也難以控制在三四毛錢(還需要給經銷商預留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且人造雞蛋的“技術”也并不是那麼成熟,不是誰都能造得出來的。大媽聽了安心多了,連忙誇贊到還是要讀書才能長知識。一個幾乎沒有出過家鄉的農村大媽都竟然知道人造蛋,可見大家對于食品安全都已經相當重視了。之所以會有一定的顧慮和擔憂,也在某些方面說明了“人造蛋”可能确實離我們不遠。
一、到底是否存在“人造蛋”?
雞蛋是雌性雞生長到一定時期的繁殖現象而成的産物,通常養殖半年以内的母雞就會産蛋。母雞下蛋是一種生理現象,根據品種及養殖方式的差異,母雞下蛋頻率和數量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雞蛋由蛋殼、殼膜、蛋清和蛋黃組成,自然繁育的雞蛋黃内還有胚盤,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組成。那麼“人造蛋”是不是謠傳呢?這是真實存在的,美國人當時研發出了以大豆等未經基因改造的植物制成的人造蛋,2014年香港也有支持生産植物蛋的公司上市。
二、如何辨别人造蛋和正常雞蛋?
由此可見人造蛋并非完全就是僞科學,隻不過是很多宣揚“人造蛋技術”很有可能是騙局;既然确實存在制造人造蛋的技術,那麼在滿足一定資源和條件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進入相應的市場。我們日常消費過程中,有沒有可能碰上人造蛋呢?不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掌握分辨的技巧是關鍵。1、目測法,正常的蛋殼有白色、淡灰色、褐色或者粉白色等,但是人造蛋普遍在色澤、亮度方面更明顯;2、聽聲音,人造蛋搖晃的時候有輕微晃動感,雞蛋内部可能有液态物質從凝固物當中流出來;3、聞味道,正常的雞蛋由輕微的腥味、雞屎味,而人造蛋沒有或者有漂白水的味道。當然了,買回家食用就更能感受到差異了;人造蛋的蛋黃、蛋清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正常的雞蛋很少有散黃的現象。
三、市場上的雞蛋為何相對更便宜?
農民朋友都将農村自家散養雞産的蛋稱作土雞蛋,市場上售賣的多為飼料蛋,也就是“洋雞蛋”。在農村吃五谷雜糧和蟲子、野草等食物生長的雞所産的蛋雖然在營養成分方面不一定比洋雞蛋高,但是口感方面明顯的更具優勢,長期以來土雞蛋的價格都在1~2元/枚,但是市場上的雞蛋多在3~5毛錢左右。土雞需要養殖半年左右才會産蛋,并且是山地、田野和果園等活動自由,産蛋的效率也更低;飼料蛋雞則隻要3個左右就能産蛋;并且蛋雞長期接受強光照射,活動量也比較少、吃着濃縮飼料,産蛋的頻率更高。由此可見土雞蛋的貴、洋雞蛋相對更便宜,也是由于生長速度和産蛋效率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