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正月初七,宜複工。我們來到了今年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春天将至,萬物萌發,我們心裡的希望是不是也随着紛紛揚揚的春雨蘇醒了呢?
雨水後便複工,新顔換倦容小樓一夜聽春雨。随着雨水節氣的到來,春節假期也畫上了句号,過年的喧嚣熱鬧之後,我們又要回到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常。節後“收心”,對還在上學的孩子們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已經上班的成年人也同樣需要。
“雨水”時節,冬末的寒冷過渡為早春的溫暖,氣溫雖然回升,但餘寒仍會不時而至。冷暖不均的氣候,容易使人心神不甯,情緒波動。所以我們不僅要讓身體回歸崗位,也要讓心走出家門。
從“假期模式”切換到“工作模式”,先确定這一年的新目标,給自己向前沖的動力,同時也要理清近期的任務,目标的達成需要從今天的一個一個動作開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
前路尚遠,但我們步履不停。就像林清玄說的:“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
東風雨落,解凍一冬冰封,吹暖一春生機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大家都熟悉杜甫的名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想想這樣的小雨一般是在什麼時候?立春過後,大地回暖,萬物生長。接下來就要下雨了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也就是說春天将至,萬物萌動,加上水生木這樣一個規律,所以立春以後,自然就該下雨了。
《孟子·梁惠王上》裡寫:“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看這三個字用得多好,都是三點水:“油然作雲,沛然下雨”,所有的禾苗“浡然而興”。
古人有智慧,對天時、對農作物,他們有太多太多生動的形容詞。我們看見天上出現厚厚的雲層,嘩啦啦下大雨的時候,那些禾苗就喝着天上的雨水茂密地生長起來,新一年的喜悅也就在這裡。
詩中雨水,這時節在詩情中舒展韓愈的《初春小雨》,是小孩子都會背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你想想,人喜歡這個雨喜歡到什麼份上?形容它的那種滋潤,把幹涸了一個冬天寒冷的大地滋潤的呀,用了一個“酥”,人心裡邊那點酥酥癢癢的喜悅,也就随着天降春雨滋潤起來了吧。
蘇轼也有詞:“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别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我們發現用的這裡有個量詞用得好:“犁”。過去的詩人都是很了解農耕的,春天人們喜歡雨,并不是為了寫詩抒情,而是因為在春雨中開始犁地,将會有收成、有希望。
直到現在,我們一提到春天,一到春天來臨的時候,都會滿懷希望,生起新的勇氣。
雨水時節大地回暖應時養生迎接新挑戰古人對雨水的三候是這麼概括的,“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什麼叫“獺祭魚”?最早是出在《禮記·月令》裡,“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水獺是兩栖動物,能在水裡,也能在岸上。它最喜歡吃魚,捕到的魚多,它就把魚都排列在岸上,就好像是陳列祭祀一樣。
所以古人就說,當你看到那個水獺把捕來的魚一條條排列在岸上,好像“拜祭”的時候,就是春天真的來了。你想呀,冰塊消融了,魚才能浮出水面,水獺抓的魚多了,它才能把魚排在那兒。
再過五天,知時節的大雁開始感覺到天越來越熱,就要飛回到塞北。至于說草木萌動,這個最容易理解,春雨下得多了,草木随着地上的陽氣蒸騰,開始抽嫩芽了,大地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就開始出現了嗎?
有句話叫春捂秋凍,雖然說開始下雨了,但現在外面還是挺涼的,一早一晚還是不能脫棉衣的。俗話說得好,“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
雨水前後北方的冷空氣活動還是挺頻繁的,有的時候碰上寒涼天氣,還真是雨夾雪一場一場的,你看這個詞多美,叫“梨花雪”。陽氣生發,冷熱交替的時候,咱們老說“二八月亂穿衣”,能注意一點保暖的話,就能遠離傷風感冒。
《黃帝内經》裡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也就是說春天萬物都複蘇了,人應該稍晚一點睡,但是要早起,經常到戶外運動,别大跑大跳,要緩緩散步,讓自己能夠跟上天時調養身心。
春天是一個詩意盎然的季節。随着雨潤萬物,寒冷的天氣逐漸遠離,春風拂面,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我們心裡是不是開始有一些酥酥的願望、一些美美的風景,随着我們張開的眼睛,逐漸都被喚醒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