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28法則,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經濟規律,可以讓你理解職場中的一些現象。
一、華盛頓協作定律
華盛頓合作法的最早淵源是勞倫斯·彼得的暢銷書《彼得原理》,該書被治理學者廣泛引用和傳播。事實上,它的内容是中國“三個和尚”故事的翻版,它的表達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卸責任,而三個人永遠一事無成。
為什麼許多人反而影響任務的積極性,表現出所謂的華盛頓合作定律?
早在1920年,心理學家裡格曼(Riegman)就停止了一項讨論群體行為對個體活動效率影響的實驗。他要求工人們盡可能多地拉繩子,并測量拉力。參與者參與三種形式的測量:一個人單獨拉,三個人同時拉,八個人同時拉。
結果如下:平均個人拉力為63公斤;三人組總拉力為160公斤,人均53公斤;一個8人組的總拉力是248公斤,平均每人隻需要31公斤,這隻是一個人單獨拉時力量的一半。裡格曼稱這種個人在團隊中不努力工作的現象為“社會懈怠”。
造成這種“社會懈怠”現象的原因是,每個人都可能覺得群體中的其他人沒有盡最大努力,為了公平起見,他們會減少努力;也有可能認為個人的努力對群體沒有什麼意義,或者認為隻要群體效應的一小部分可以歸因于個人,個人的努力就很難衡量,個人的努力和群體的表現之間沒有明确的關系,從而降低了個人的努力,或者未能給自己充電。當然,有些人認為這種現象發生的社會環境應該細分。不管具體原因是什麼,群體中都會有“社會懈怠”。
二、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1755-1824),英國曆史博士,哈佛大學教授。1957年,當他在馬來西亞的海灘度假時,他認識了一條法律。後來,他在倫敦的《經濟學人》上發表了自己的思考結果,并一舉成名。
史學總是有曆史的方式、才能和知識,但作為一名曆史學家,與他的同齡人相比,帕金森先生更有勇氣面對事實,對曆史和社會有責任感。
帕金森教授是典型的英國人,有幽默感和崇高的自豪感。在《帕金森定律》一書出名後,他的講座就聚集在一起了。
什麼是帕金森定律?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研究,帕金森發現一個人花在做一件事情上的時間是如此不同:他可以在10分鐘内讀完一份報紙或者讀半天;一個人在忙碌20分鐘的時候可以寄一疊明信片,但是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給一個遠房侄女寄明信片:一個小時找明信片,一個小時一刻鐘寫問候… …在任務中,任務會自動擴展,占用一個人所有的可用時間。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他會放慢任務節奏或添加其他項目,以便用盡所有的時間。
得出的結論是,在行政治理中,行政結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加,行政人員會不斷擴大。每個人都很忙,但是組織效率越來越低。這條定律也被稱為“金字塔上升”。
直到今天,現代的公共和私人機構還沒有完全解決員工膨脹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對帕金森教授的制度性疾病的獨特觀察和尖銳批評仍然值得任何機構的高級職員停止參考和反思。
此外,帕金森還發現了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定律(通常稱為定律2):“增加支出以匹配收入”。第二條定律成功地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是富裕的——富人想要更多的錢,這也吸引了思想界的注意,并為他們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組織性地對待初出茅廬的非常合适的管理方法,初學者放在黑暗的角落,澆上一頭大糞,自生自滅。
“蘑菇法則”是1970年代由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編輯”的,一個人來的人早已習慣了人們的誤解和冷淡,在這個“法則”中,兼有自嘲和驕傲。
相信很多人都有“蘑菇”的經驗,但并不一定是壞事。 特别是在一切才剛剛開始的時候,變成幾天的“蘑菇”,可以消除很多不現實的夢想,使我們更加接近現實。 對于某個組織來說,新員工都是白紙,才能和經驗沒什麼差别,所以給員工的工資和任務沒有太大差别。
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第一次任務也隻能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 “蘑菇”的經驗是面向成長的年輕人,如繭一般,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
所以,如何有效地走在生命中的這段曆史,盡量吸取經驗,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由美國著名治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提出的。彼得的原則是:在等級制度中,每個人都傾向于升到他不勝任的職位。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被不稱職的人占據。
⑵層級組織的任務大多由不稱職的員工完成;
(3)它總是傾向于把自己引向一個不稱職的位置,從而導緻組織效率的下降。
彼得原理是由心理學家彼得博士在研究了相關組織中數以千計的無能失敗案例後分析和總結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被選到更高的級别,因為有人做得很好,但他通常不适合這個級别的工作。為了提升人才,我們應該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把他們調到合适的更高的位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