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會在感冒發熱時喝小柴胡顆粒,有時也能有所好轉,但有時也不見效。那麼,小柴胡顆粒對感冒發熱到底有沒有用呢?
發熱是生病的常見症狀,也是促使患者前來就診的一個重要體征。面對感冒發熱,老百姓要麼選擇去醫院,“吊瓶”輸液,要麼選擇自己去藥店“試用”退熱劑,淡定一點的就選擇物理降溫,然後等待自愈。
面對發熱,特别是小孩、孕婦、經期婦女及年老體弱的患者,中醫非常重視的一個方劑是小柴胡湯,其成藥就是小柴胡顆粒。
小柴胡湯出自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由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炙甘草、生姜、大棗等組成,為和解少陽的主方。
少陽病是中醫的術語,張仲景認為外感病有一個從表到裡的傳變過程,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分别代表疾病侵入人體的層次深度不同,少陽病主要表現為少陽經絡循行部位和肝膽等髒腑的不适。
小柴胡湯方中藥物可分三組:
一為柴胡、黃芩,外解少陽經腑之邪熱,内疏利肝膽氣機,為和解少陽、表裡、三焦之主藥;
二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辛散兼助柴胡透邪;
三是人參、甘草、大棗,益氣調中,既能鼓舞胃氣以助少陽樞轉之力(促進腸胃消化),又能補脾胃以杜絕少陽之邪内傳之路。
諸藥共伍,少陽經腑同治,又旁顧脾胃,使氣郁得達,火郁得發,樞機自利。
清代傷寒名家柯韻伯曾雲: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裡之總方”。
古人常雲:“若無虛,風寒小能獨傷人。”外邪侵襲人體,必因衛氣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體虛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湯正是虛人及老人感受風寒最适用的方劑。
有人可能會問,人體之虛有陰、陽、氣、血的區别,感冒用解表藥,也有輔助益氣,或輔助養血,或助陽,或滋陰等施治方法的不同,為什麼用小柴胡湯一方可以通治感冒發熱?
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傷寒大家劉渡舟曾經解釋過,虛人感冒的病因病機,與仲景所揭示的病因病機并無二緻,隻要是不任發汗,都可用小柴胡湯通治之。
方中人參、甘草、大棗補益脾胃,令谷氣流通,促進消化吸收,保證了正氣的充足,正氣旺盛為勝邪之本;再加上柴胡、黃芩、半夏、生姜,疏理少陽氣機,驅逐在外之邪,因此是扶正祛邪治感冒發熱的妙方。
現代的研究也證實,小柴胡湯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強免疫力、護肝等作用,為小柴胡湯退熱機制提供了佐證。
大家在使用小柴胡顆粒的時候有要注意2點:
總而言之,對于發熱,特别是小兒、孕婦、經期感冒、年老體弱之人感冒發熱,小柴胡湯為首選之方,但并不意味着小柴胡湯是上述人群的萬能之方,濕熱、陰虛、陽虛之人不宜用此方。
如果持續高熱,伴有驚厥、神昏等症狀,還得及時就醫,查找發熱的原因,有的放矢!
本文來源:《跟我學中醫:中醫入門200問》,由何清湖、葛曉舒主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頭條健康##生活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